賈靜麗
[摘要]分析了柏鄉縣優質強筋小麥的發展前景,針對該縣實際情況,探討了制約柏鄉縣優質強筋小麥發展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柏鄉縣優質強筋小麥發展的對策,提升優質麥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關鍵詞]優質;強筋小麥;供給側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中央財政連續對柏鄉縣實施了一系列的強農惠農政策,給其農業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為此,柏鄉縣牢牢抓住這一發展機遇,積極依靠政策,以加快科技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支撐,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優質強筋小麥為突破口,全面優化調整產業內部結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做強柏鄉縣糧食產業。
1 優質強筋小麥的發展前景
柏鄉縣是農業縣,是我國優質強筋小麥生產的先行者,也是優質麥品種種植的嘗試者。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從1997年的333.33hm2發展到2016年的8000hm2,所占的比例從 1997年的2% 增加到 2016 年的50%以上。主要種植品種為師欒02-1、藁優5218、輪選061。發展優質強筋小麥前景廣闊,已成為一些地區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
1.1 氣候、土壤適宜
柏鄉縣地處北溫帶,光熱資源豐富,小麥的灌漿期溫差較大,加上土壤比較肥沃、生產條件較好,適合優質麥種植。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實施優質小麥訂單農業種植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由量向質的轉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整體效益,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解決農民增收乏力的重要舉措。目前在柏鄉縣種植成熟的主要品種有師欒02-1、輪選061。
1.2 市場對優質弱筋小麥的需求量不斷提高
小麥營養豐富,是我國北方地區人民的主要口糧品種,而且在商品糧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國內普通小麥品質較差,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型、口感型食品日益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優質強筋小麥及其制成品消費需求必將出現增長勢頭。
1.3 大力引導國內加工企業充分利用國產優質麥
作為主糧,我國是小麥生產大國,總產量和消費量基本持平,但結構不合理。優質專用小麥產量不足,需要大量進口。據中糧貿易小麥事業部 2017年5月研究報告,國內優質強筋專用小麥目前每年用量在600~700萬t之間,未來3~5年預計發展到1000萬t左右。現在國內供給僅可滿足450~500萬t。根據河北省政府2017年增加優質小麥種植面積的指導意見,大力引導國內加工企業充分利用國產優質麥,促進國內小麥生產向優質化方向發展,這為國內開發優質強筋小麥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1.4 優質專用小麥產銷銜接勢頭良好,價格上揚
2013年柏鄉縣政府與中糧集團簽訂了6666.67hm2優質麥(師欒02-1)訂單。近年來,隨著優質食品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柏鄉縣適應市場形式,出現了包括五得利面粉集團有限公司在內的幾家大的專用面粉加工廠家,使得優質強筋小麥銷售渠道增多增寬。尤其柏鄉縣金谷源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和柏鄉縣金谷源優質小麥專業合作社的成立,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經營模式,推動了與中糧集團、益海糧油公司的戰略合作,優質麥收儲價格開始上揚。
2 制約柏鄉縣優質強筋小麥發展的因素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入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優質麥的播種面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優質優價的觀念也不斷深入人心,優質麥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優質麥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諸多的問題。
2.1 集約化種植程度不高
部分農民對優質小麥認識不足,未連片種植,也未單收、單打、單售,造成品種混雜,品質一致性差,進而給糧食部門收購帶來困難。農民片面追求高產和品種跨區種植,技術不到位,導致高品質小麥不僅質量差,而且品質的穩定性差,給加工利用帶來很大困難。而且優質麥品種、普通品種交叉種植影響整體的優質麥品種。
2.2 優質麥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程度不高
單從合作社的數量看,合作社發展非常壯觀,但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層次較低,產品加工程度較低。在目前階段,大多數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民聯接機制不緊,僅局限于向農戶和成員提供技術信息、生產資料、產品回收等服務,服務能力差,與成員農戶建立的是一種購銷關系,沒有發揮合作社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優質麥的品質質量。
2.3 農戶種植優質麥的利潤不高
部分用糧企業的訂單,多是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糧食收儲企業簽訂的合同。大部分農戶由于外出打工,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均是婦孺老人,田間管理水平較低,較大程度影響了最后的產量、品質和效益,另一方面農戶直接在地頭出售,個別面粉廠在收貨季節,壓低收購價格,農民在銷售上不能得到好的保證,優質不能優價,使得優質麥與普通麥的差價部分二分之一以上被收儲企業奪走,農民得到的實惠不多,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積極性。
3 柏鄉縣優質強筋小麥發展建議
3.1 加大優質麥普及和種植力度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擴大優質水稻、小麥生產。根據河北省政府2017年增加優質小麥種植面積的指導意見,要實現從解決溫飽求量向吃好提質的轉變,政府及職能部門應轉變思想,提高認識,引導農民淘汰普通小麥種植,號召和引導廣大農民擴大優質小麥種植面積,把千家萬戶無序的小生產轉變為有計劃、有組織的規模生產,做到連村連片甚至連鄉伏域化種植,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培育生產大戶群體,發展訂單農業。使大戶與收購、加工企業進行有效對接,增加農民收入。
3.2 全力抓好優質強筋小麥生產環節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優質麥的發展,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和協調,充分調動縣、鄉、村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地方政府的組織機能。農業技術部門要創新思路,要從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農技咨詢等方面深入一線親臨指導,水利、農機等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制定服務辦法和支持政策。同時,要利用現代傳播媒介的優勢,通過電視、報紙、科技書刊等把新技術及時傳播到廣大農民手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田效益。
3.3 進行規模化生產,綜合化加工
在統一供種、統一耕播、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五統一”的基礎上,增加“統一優質優價收購”,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化運行系統,真正調動農民種植優質麥的積極性。根據目前柏鄉縣小麥生產和優質麥加工轉化的現狀,逐步建立以加工業為龍頭和核心的優質專用品種生產基地,建設和完善“農戶+新型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貿易、加工)”的經營體系,迅速將柏鄉縣小麥生產區變為全國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區,讓更多的優質麥制成品到達消費者的餐桌,使種植者、收儲方和加工企業等小麥產業鏈所有參與者均能受益、共同發展。
總之,政府、企業、農業部門和農民對優質弱筋專用小麥的發展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做強優質麥全產業鏈,促進柏鄉縣小麥生產向優質、高產、高效更快發展,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參考文獻]
[1] 許泉,何友,康勇,等.江蘇省發展優質弱筋小麥產業的前景與對策[J].種子世界,2014(4):8.
[2] 李國楓.優質麥產業發展前景與發展戰略的思考[J].中國種業,2004(6):15-16.
[3] 鄭天存.發展優質麥,河南怎么辦?[J].農家參謀,2000(8):5.
[4] 成立群,歐行奇,郭小玲,等.新鄉市優質強筋小麥生產的發展與思考[J].種子,2005(9):70-73.
[5] 徐令超,張新廣.關于發展優質小麥生產的幾點建議[J].河南農業,2001(1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