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宇
[摘要] 五大發展理念是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從五大發展理念的視角,闡釋了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依據,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包含12個一級指標和31個二級指標的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 五大發展理念;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皖江城市帶是指處于安徽省長江流域沿線,位于中國人口密集、消費需求較大的中部地區,具體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安慶、滁州、池州、銅陵、宣城、巢湖9個地級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這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消費潛力巨大,是拓展市場、啟動內需的關鍵區。皖江城市帶的建設將輻射、引領和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發展,協調互動,是實現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助推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因此,要把五大理念貫穿到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為了考核和評價皖江城市帶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需要構建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2 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
建依據
“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必須將五大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發展的全過程中,因此,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始終。
(1)創新發展。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指明了我國發展的方向和要求。按照系統的觀點,創新發展即是在一定的創新環境下,投入創新資源,最終得到創新成果的過程。所以,創新發展可以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環境三個方面表征。
(2)協調發展。協調發展要求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體現全面性和整體性,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因此,為了揭示出目前的發展水平的協調性和均衡性,需要從城鄉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兩個方面來表征。
(3)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發展綠色產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只有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4)開放發展。開放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潮流。開放發展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是其他四大發展的重要支撐。開放發展要加強對外開放的深度,優化對外開放的結構,因此,可以從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對外開放的結構兩個方面來表征。
(5)共享發展。共享是發展的目標,是創新、協調、綠色和開放發展的最終目標。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以,可以從經濟成果共享和人文成果共享兩個方面來反映共享發展水平。
3 新發展理念下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
標體系構建
上述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依據,在遵循科學性、可獲得性、應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則基礎上,在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五個準則層上構建了包括12個一級指標和31個二級指標的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1)創新發展準則層。本準則層包含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環境三個一級指標。一級指標創新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人力投入主要包括“R&D人員數”、“R&D人員占科技活動人員比重”;財力投入的指標主要包括“R&D經費支出”、“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物力投入的指標主要有“科研儀器設備支出”。一級指標創新產出可以通過“發表的論文專著數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來衡量。一級指標創新環境可以由“技術市場的成交額”、“人均GDP”來反映。
(2)協調發展準則層。本準則層主要是通過城鄉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來體現。其中一級指標城鄉協調發展可以通過“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和“城鄉人均消費支出差值”兩個二級指標來體現。一級指標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主要包含“城鄉人均醫療費”、“城鄉人均就業率”、“城鄉人均恩格爾系數”三個二級指標。
(3)綠色發展準則層。根據綠色發展理論,可設三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綠色環境、綠色生產、綠色制度。綠色環境是指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保證環境的優異,對污染進行及時處理和控制。一級指標綠色環境可以通過“自然生態系統的覆蓋率”、“單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單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三個二級指標來反映。一級指標綠色生產是指在經濟發展同時,要保證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其可設兩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單位GDP能耗”。綠色制度是指政府對綠色發展給予資金支持,推動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可設三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節能環保支出占財政預算總支出的比例”、“農村人均可再生資源經費投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
(4)開放發展準則層。根據開放發展理論,可以設置兩個一級指標,分別為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對外開放的結構。對外開放的深度是指開放的規模與廣度,體現在對外貿易和投資的量上,該指標包括“貿易依存度”和“對外直接投資依存度”兩個二級指標。貿易依存度是指進出口額或出口額或進口額與GNP與GDP之比,對外直接投資依存度是反映一個地區“走出去”的能力,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占GDP的比重表示。對外開放結構主要是反映開放結構的優化程度,可以通過“高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初級產品進口比重”兩個二級指標來反映。
(5)共享發展準則層。根據共享發展理論,可以設置兩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經濟成果共享和人文成果共享。人民群眾共享經濟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可以設二級指標“城鄉居民收入之差”和“工資占居民收入的比值”來反映。人文成果可以通過以下三個二級指標來衡量,即“公共政策公民參與度”、“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4 結語
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缺一不可。因此,為了全面考核評價新發展理念下皖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的績效,本研究構建了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評價指標和指標數值,可探尋出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均衡、不協調的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措施,推動皖江城市帶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俊蓮.創新發展新理念 深化產學研合作 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J].中國科技產業,2017(8).
[2] 傅為忠,劉登峰,韓成艷.皖江城市帶區域自主創新能力評價及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5).
[3] 王有捐,林衛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綠色增長[J].經濟研究參考,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