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晟洪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出行建設尤為重要,同時中共十八大提出“綠色、創新、共享、發展”的新型經濟理念使得低碳環保、自由度高、使用便捷、費用低廉的共享單車成為了發展農村交通出行的優良選擇。但是立足于互聯網技術,以誠信為前提的共享新業態在我國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一方面,共享單車的投入對象還局限于城市;另一方面,除了共享單車現有的“搭便車”、負外部性、社會治安、經濟泡沫化、監管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在農村推廣共享單車還存在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投入共享單車資金困難、客觀經濟條件限制等問題。雖然國內有很多學者對共享單車以及共享經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對共享單車未來在農村的普及與發展研究較少。結合我國當下共享單車發展階段特征及背景,通過實地走訪江西蓮花橋頭村,借鑒共享單車在城市投放中的問題,并從共享單車經營者、使用者以及政府三個主體來詳細分析共享單車未來在農村推廣的困境與問題,從而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共享單車;農村推廣;困境分析
[中圖分類號]D630;F724.6;F572 [文獻標識碼]A
1 我國共享單車在城市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總的來說,我國共享單車的發展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雖然在共享經濟浪潮下,共享單車得到廣泛的關注以及大量的投資,發展迅速,但發展質量仍然偏低。共享單車的經營主體,使用對象以及政府對于共享經濟新業態的發展都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與此同時帶有“普惠”特色的共享單車面對分散、多樣且復雜的不同個體,本身還缺乏完善的發展機制,所以目前我國的共享單車以城市作為主要先行區域,處于快速低質的發展階段。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不斷發展為共享單車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GPS定位技術,二維碼網絡平臺技術以及便捷的網絡支付手段使得共享單車具有自由度高、價格低廉、使用便捷的特點,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出于租金退還效率不穩定,后臺反饋機制仍不完善等問題,使得許多城市居民仍然愿意選擇步行或者傳統出行工具,甚至排斥共享單車??梢?,共享單車使用主體對共享單車的發展前景仍然感到猶豫與疑惑,而這種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共享單車的進一步普及。
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新業態的產物,既有國家政策的高度支持,同時又順應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使得共享單車經營企業有著良好的政策環境以及充足的發展資金投入,從而形成“百花齊放”的發展盛況。然而,缺乏理性思考和合理規劃的超高速發展導致盲目跟風問題愈演愈烈,過度投資導致經濟泡沫化以及資源浪費,企業間的盲目競爭導致大量同質企業紛紛破產。正由于共享單車未來的巨大盈利空間,導致眾多的企業過度追求利潤反饋而不斷加快發展速度,忽視了相關監管、實施機制的建設與完善,從而導致高速低質的發展問題,使得共享單車面臨“曇花一現”的危險。
對于政府主體來說,具備“互聯網+”模式特征的共享單車符合國家所提倡的“綠色、創新、共享、發展”的新型經濟理念,不僅有利于解決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過程中私人交通工具過多的空氣污染問題,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交通壓力,同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培養更多的新型人才,因此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新業態的產物得到政府的重點關注與大力支持。然而我國投放第一批共享單車時間是2014年,起步時間相對較晚,政府對這種新型交通模式在制度上、法律上都還存在較大的空白,因此共享單車所引起的社會治安問題,擺放占道問題以及權責劃分等問題仍然無法妥善解決從而阻礙了共享單車的進一步發展。
從共享單車經營者角度來看,投放不合理,盲目競爭以及監管、運營機制不完善是目前共享單車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對共享單車交通模式的接受以及信賴程度還有待提高;對政府來說,共享單車的規范發展和進一步普及則需要加強引導與管制,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2 共享單車在農村推廣的前景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共享經濟深入農村經濟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因此共享單車新型交通方式在農村的推廣與發展順應了時代潮流。就目前共享單車的發展、推進速度,我國約50.32%的農村人口所形成的巨大市場是共享單車的下一個推進目標,那么解決共享單車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完善相關的運行、監管機制尤為重要。
在江西省蓮花縣橋頭村走訪共35戶農村家庭發現82.86%的農村村民表示接受共享單車的運行模式,其中48.6%的村民表示極其愿意嘗試共享單車,村民對共享單車的需求雖然88.6%集中在12~45歲人群區間,女性占比約57.1%,但是總體需求大,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由于農村地域面積較大,住房到集市,車站,學校以及醫院等場所距離遠,且缺乏便捷的出行工具,以至于村民多依賴步行或者摩托車出行,而極高的出行頻率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或者造成較高的燃油成本。相對于城市比較健全的基礎交通設施如公交,地鐵等,農村村民缺乏多樣、便捷的選擇余地,因此,村民相較城市居民對自由度高、價格低廉的共享單車表示出了更大的熱情。
自2014年共享單車的正式興起,大量風險投資涌入,單車投放數量激增,用戶規模也快速擴大,至2017年底,由于過多的投資,導致共享單車投放量遠遠超過實際需求量,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可見城市共享單車市場已經逐步飽和,而相反具有巨大需求的農村市場由于基礎設施,村民受教育程度等客觀條件的限制還處于投放空白,所以在未來,隨著限制條件的不斷克服,農村共享單車市場的興起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研究共享單車在農村市場中的發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鄉村振興”策略下,政府不斷增大供給側改革和精準扶貧力度,大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經濟、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修繕公路,以提高農村村民的交通便捷程度,切實做到惠民利民,同時鼓勵村民創新創業,增大互聯網覆蓋率以及加強互聯網知識教育。誕生于互聯網與共享經濟的共享單車不僅能夠依據自由度高、費用低的特點極大程度上改善村民出行狀況,還可以通過共享單車企業經營帶動村民創新創業浪潮,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并促進互聯網與共享經濟向農村的進一步普及,因此研究共享單車未來在農村推廣的問題對于村民,共享單車企業以及政府都具有極大的意義。
3 共享單車在農村推廣的問題分析
3.1 農村村民受教育程度總體較低
由于教育基礎設施、學習環境、學習資源等較城市都還有較大差距,導致農村整體教育水平偏低,使得農村村民對新興科技、信息、知識的了解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江西蓮花縣橋頭村的實地走訪調研中發現,大部分的農村村民對互聯網的了解運用程度較淺,智能手機雖然有較高程度的普及,但其二維碼網絡平臺技術以及網上支付功能運用較少,而村民對于發展時間更晚的共享單車相關信息了解程度極低,以至于大部分村民不了解或者只是聽說過,對共享單車的具體使用流程更是無從了解,這對共享單車在農村的進一步普及具有較大的阻礙作用。
另一方面,誠信是共享制度的前提,受教育水平偏低的影響,村民對相關法律、制度知識了解程度不夠,以至于城市共享單車投放過程中所出現的“搭便車”、道德風險等問題可能在農村推廣共享單車過程中更加嚴重,需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管措施和責任擔負制度。
3.2 客觀經濟條件的限制
通過我們的實地調研發現,村民雖然對共享單車的低廉出行成本表示歡迎,但是
首期所要支付的押金額度相對較高,容易造成村民的排斥心理。而這個情況與在城市投放中出現的城市居民對共享單車接受程度受限的問題根源一樣,即對于所交押金去向與具體用途不明,引發使用者的顧慮,從而降低村民與城市居民對共享單車的接受程度。
3.3 基礎設施建設程度較低
雖然國家政策大力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提高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但總體建設程度仍然較低,要將共享單車引入農村,相較城市的投放需要更大的技術成本投入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甚至還有一些經濟水平偏低的農村還需要投入互聯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使得共享單車在農村的發展進程放慢。
3.4 現存的共享單車城市投放問題
在共享單車的城市投放中,過度投放造成的企業間不合理競爭以及資源浪費問題在農村共享單車投放中依然值得注意。面對開闊的農村市場,投資者和企業往往為追求利潤反饋以及市場占有率而過快要求發展速度,紛紛盲目投資,如果不加以引導,農村市場中同樣會出現眾多同質共享單車品牌不合理競爭而涌現大批破產企業,造成嚴重資源浪費的問題。
同時,作為共享新業態的產物,共享單車的有關權責劃分,監管體系,法律制度都還有待完善,在農村市場中投放共享單車依然會面臨多樣、復雜的糾紛問題。而共享單車的維護、盈利機制,規范擺放等其他無法短期內完全解決的問題在農村市場的投放中仍舊值得關注。
4 相關對策建議
4.1 成立類似“共享單車委員會”的服務型組織
一方面,通過共享單車委員會加強對共享單車發展過程中的市場監管,形成較為規范、全面的引導,促進共享單車健康、有序地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以該服務組織牽頭開展相關共享單車有關知識和具體操作流程的學習交流會以及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加深農村村民對共享單車運營機制以及相關制度法規的了解,從而減少“搭便車”、道德風險等問題的危害。
4.2 建立押金透明制度
確保押金可退情況下最大程度地公示企業所收押金的去向以及具體用途,將押金交由銀行等可信度高的金融機構進行科學投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村民對共享單車的信賴程度,減小他們對資金無法退還的顧慮,從而增強村民對共享單車的接受程度,加快共享單車的發展進程。
4.3 提高共享單車相關技術水平
提高共享單車的虛擬監控、定位技術,能夠有效地防止偷竊、破壞共享單車現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規范共享單車的停放。同時,改進精準扣費技術,使用戶將車停在指定虛擬區域后立即停止扣費,而在虛擬區域外鎖車則不停止計費,以達到引導用戶養成規范停車的習慣,也減少了計費方面的糾紛。
4.4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通過具體、完善的法律、法規公開征求意見,科學、規范解決共享單車的發展問題,完善共享單車的分級管理以及專人維護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分區域安排指定負責人負責單車的擺放、維護、使用監管,從而減少糾紛,改善共享單車占道問題;強制要求共享單車科學適量投放,定期更新,以解決資源浪費以及社會治安等問題。
4.5 增大政府資金支持
農村相較城市,交通等各項基礎設施落后,在農村市場推廣共享單車面臨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以及技術投入成本,政府增強對農村共享單車的資金支持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共享電單車在農村市場的普及速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永民.共享經濟理論研究綜述與展望[J].中國經貿導刊(理論版),2017(23):67-68.
[2] 張子軒,吳蔚.共享單車的現狀、問題以及其發展對策建議[J].現代商業,2017(15):162-163.
[3] 李敏蓮.共享單車市場調研與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7(05):121-123.
[4] 劉亞楠.共享單車發展研究分析[J].時代金融,2017(08):251+254.
[5] 董魯祺.國內外共享移動性綜述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4):342.
[6] 陳健,龔曉鶯.共享經濟發展的困境與突破[J].江西社會科學,2017,37(03):47-54.
[7]朱富強. 共享經濟的現代發展及其潛在問題:以共享單車為例的分析[J].南方經濟,2017(07):37-50.
[8] 畢曉敏.共享單車對社會治安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7,32(03):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