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吉
[摘要]農村公路暢通工程是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部署,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是扶貧攻堅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要堅持“依法、自愿、科學、精準”的基本原則,認真解決好工程建設中出現的融資困難、拆遷緩慢、成本較高等方面的問題,科學論證,精準施策,結合當地自然條件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切實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
[關鍵詞] 農村公路;暢通工程;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識碼]A
1 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實施背景
黨的十九大提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策部署,切實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安徽省政府決定,從2016年起,用3年時間,在全省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
該項工程主要實現二個具體目標:一是縣鄉公路暢通工程。包括縣級公路暢通工程和鄉級公路暢通工程,力爭到2017年6月底,使全省每個鄉鎮具備1條連接國省干線或縣城的路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全的三級及以上公路,使全省每個鄉鎮具備1條與相鄰鄉鎮最短捷的路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全的四級及以上公路。二是鄉村道路暢通工程。包括老村級道路加寬改造和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以及貧困村內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力爭到2018年底,完成交通運輸部認定的建制村優選通達路線窄路面拓寬改造任務。對全省3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在實施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的同時,增加實施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
2 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實施原則
堅持“依法、自愿、科學、精準”的基本原則。一是省市統籌,縣負總責。明確縣級暢通工程由縣交通運輸局組織實施,鄉級道路暢通工程及鄉村道路暢通工程由各鄉鎮人民政府擔任項目業主單位組織實施;二是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主導作用,鼓勵和動員包村單位、企業、社會各界參與和支持;三是依法實施,自愿申報。堅持公開透明,每個環節依法合規。同時強調尊重群眾和基層政府的意愿,修群眾愿意修的路,不強求,不勉強;四是科學論證,精準施策。結合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交通需求特點、旅游資源、鎮村建設規劃等因素,科學論證,精準確定項目建設規模、實施方案和技術標準。盡可能利用既有路基,注重節約集約用地、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
3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為例,經全面調查了解發現,當前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3.1 資金籌措渠道少,籌措資金量小
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設資金通過交通運輸部和省級補助、市縣整合、幫扶單位幫扶、社會支持、村級“一事一議”等多種渠道解決。補助標準為:縣級公路暢通工程,部、省補助資金合計80萬元/km,缺口資金縣政府配套;鄉級公路暢通工程,部、省補助資金合計48萬元/km,縣政府予以32萬/km定額補助;老村級道路加寬改造工程,部、省補助資金合計12萬元/km,縣政府予以8萬/km定額補助;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貧困村內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部、省補助資金合計24萬元/km,縣政府分別予以16萬/km、11萬/km定額補助。
由于歷史的原因,農村公路建設欠帳過多,大多山區村背上了較為沉重的債務包袱。目前暢通工程上級補助資金和縣級配套資金主要用于鄉村道路的路面硬化、安保及附屬工程,對于路基工程建設未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安排,要求鄉鎮村通過“一事一議”、收益群眾投工投勞、幫扶單位幫扶、社會支持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但實施難度比較大。
3.2 征地拆遷進度緩慢
由于原有道路等級較低,此次改造對原有道路進行了拓寬,并對道路的線形及平縱面進行了調整,消除不符合規定半徑的彎道和上下坡,確保達到規定的道路等級要求,導致道路沿線的部分房屋必須拆遷。根據縣政府出臺的道路征地拆遷標準,因達不到部分被拆遷群眾的期望值,導致拆遷進行緩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道路施工。
3.3 施工、管理人員緊缺,建筑材料價格高漲,建設成本
增加
太湖縣2017年鄉村道路暢通工程共計390個項目累計達466.73km,平均每條路僅1.2km,項目分布在全縣15個鄉鎮174個行政村中,由于項目小、分散、施工環境差,大型機械設備無法施工。項目實施地點的高度分散,導致施工、管理人員嚴重缺失,工程管理存在不到位現象。
鄉村道路暢通工程466.73km道路需要碎石約21.9萬m3,黃砂約12.1萬m3,雖然工程砂、碎石均產自縣內,但分散到390各項目上,每個項目需求量就相對較小,同時其他重點項目如國道一級路、高鐵以及周邊無礦山資源縣的批量采購,導致材料供應緊張,施工現場甚至出現過四天備料施工一天的現象。同時因材料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暴漲,例如:碎石目前市場價為120元/m3,2016年同期價格為98元/m3;砂目前市場價為95元/m3,2016年同期價格為75元/m3。原材料的上漲導致建設成本增加,以致部分鄉鎮村處于等待、觀望狀態。
3.4 重建設輕管養,導致道路損毀修復難、費用高
由于長期以來對鄉村公路養護投入少(有些鄉、村根本沒有投入),鄉鎮、村有效的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縣級政府對農村道路養護采取的“以獎代補”政策,養護資金還未真正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安排。加之少數群眾整體利益意識差、法制觀念淡薄,致使鄉、村公路的路產路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惡劣天氣使道路損毀嚴重,如果養護不及時,很容易積小患成大禍。
4 對策與建議
4.1 針對資金籌措問題
一是結合中央、省、市有關公路建設精神,發動群眾集資建路;二是充分利用省、市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政策,努力爭取公路建設補助資金;三是從縣級層面加大資金及項目的整合力度,對全縣的道路統籌安排項目及資金,避免多部門修路,路路有缺口資金的現象;四是探索道路冠名權出租,以補充公路建設維護費;五是利用道路沿線的廣告效應,做足籌集資金文章;六是挖掘設計及施工管理潛力,項目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就地取材,同時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采取村民自建方式來降低建設成本;七是財政應將農村公路建設全部資金納入預算安排。
4.2 針對征地拆遷緩慢問題
一是領導力度到位。要組建高規格、強有力的建設協調組織,各級領導應親自、及時協調矛盾糾紛,加強施工環境保護,對鬧事和阻工行為,采取高壓態勢,嚴肅處理到位。二是宣傳發動到位。要層層宣傳發動,讓農村群眾家喻戶曉暢通工程是脫貧之路、富裕之路、造福后代之路。要將征地拆遷有關政策原汁原味向群眾做好宣傳,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要突出難點,在個案處置中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對難點個案一個一個調查核實、一個一個研究解決。三是規劃控制到位。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文件,嚴格控制道路沿線規劃線范圍內新建建筑物,在審查、審批在道路沿線新建建筑物時,應將征求公路部門意見納入審批范圍。四是路政管理到位。加強路政許可管理,路政管理部門應對未經許可的涉路項目、違章建筑、架設管線等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整治,維護路產路權,為道路升級改造創造良好的條件。
4.3 針對施工、管理人員緊缺,建筑材料價格高漲,管理不
到位等問題
一是鄉鎮合理引導安排施工組織。各鄉鎮應根據各項目的工程量、分布位置、施工難度等情況,合理引導、安排施工時間,避免因施工組織不力、盲目安排施工等原因而造成施工時間過度集中;二是行業管理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加大對鄉鎮農村公路站管理人員、村委會、村民理事會、社會義務監督員的技術培訓;三是加強對暢通工程監理單位的管理,建議將監理服務費用與暢通工程質量掛鉤,確保監理工作及時到位;四是加強原材料及成品控制,通過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工程的原材料、配比進行驗證并對成品進行檢測,對不符合標準的原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五是加強道路原材料調配,暢通工程所用砂、碎石均產自縣內,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協調確保對暢通工程的調配。有條件的鄉鎮可以通過統一采購方式確保材料及時供應到位;六是加大對原材料價格的管控,對哄抬價格采取嚴厲打擊,同時根據生產需要,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采取自行開采、加工原材料,以緩解市場材料供應緊張態勢。
4.4 針對重建設輕管養,導致道路損毀嚴重等問題
一是落實人員保障資金,各鄉鎮政府負責落實專職人員,確保保障資金到位;二是充分發動群眾,讓村民護路更熱心。通過發展產業、物流、客運等,讓村路真正體現經濟社會價值,讓村民感受到道路安全、暢通的必要性,并自覺的愛路、護路;三是探索道路日常養護模式,采取“一事一議”分段到戶養路、黨員干部定期養路、公益事業崗位人員義務養路等模式,探索適合貧困地區農村實際的養護模式。
[參考文獻]
[1] 胡旭.補上農村路網“短板”[N].安徽日報,2016-01-25.
[2] 惠安.安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今年起實施[N].建筑時報,2016-01-14.
[3] 孫馮燕.我市全面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N].黃山日報,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