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歸本色語文,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們要牢牢把握本色語文的內涵,抓住本色語文應有的本質和本位,一方面有利于增進學生對真、善、美理念的認同,另一方面有利于本色語文教學引導其走向素質教育。
【關鍵詞】本色語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育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把培養學生的探索品質作為目標,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創造性的人才,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回歸本色語文,促進教育的中國化發展。
一、回歸“本色語文”
“本色語文”就是在語文教育中摒棄那種忽視學生讀、寫、聽、說能力訓練的想法和做法,還語文教育本來就具有的“色彩”。社會轉型時期的語文教育面臨著多種教育思潮的影響,特別是西方教育思潮的流行風,一旦中國語文教育教學處理不當,將面臨一邊倒的局面。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育中,必須高度重視語文的本色教育。對于在流行的“時尚”與傳統的繼承上信息不太對稱的語文教師而言,應當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確地尋找語文教育的適宜坐標,更多地關注語文教育的本色本香。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意義重大。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育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語文的本色,也就是要牢牢把握語文教育應有的本質,在教學中注重弘揚人文精神和素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還要確定語文教育應有的本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把握語文教育的應有本質
語文教育的本質就是要探尋語文對學生真、善、美思想的灌輸和教育的過程。語文的教育功能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鍵在于不斷提高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審美性與和諧性的統一。語文教育的本質功能在于讓學生追求健全的人格,也就是既要讓學生在求真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實踐能力等探索品質的養成,同時又要建構學生向善的美德,積極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審美意識,親近自然,領略審美因素,促使其審美靈魂的建構。
(二)確定語文教育的應有本位
語文教育的本位問題歷來是學術界備受爭議的話題之一。筆者認為語文教育的本位就是首先要以課本為主,發揮課本的本位作 用;就是要回歸課本中去,發揮課本的基礎性教育,達到求真的目的。其次是發揮教師本位的教輔作用。教師是學生通往知識燈塔的引路人,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發揮教師本位的教輔作用,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世界的客觀認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再次,將學生本位和生活本位的作用結合起來,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同時還要回歸生活的本質,體驗生活的真諦,有利于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在生活和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
二、“本色語文”的教育價值
(一)有利于增進學生對真、善、美理念的認同
真、善、美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當前我國社會面臨誠信道德危機,諸如毒奶粉事件、老人摔倒訛詐事件等社會不良風氣由社會蔓延到校園。本色語文就是要通過對學生傳授中華民族真善美的知識,有利于進一步增進學生對真善美的認同,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人文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的內在學習動力
內部的驅動力產生于人的內在需要,如馬克思所說,需要是人積極性的源泉。外部壓力下所產生的學習效果和內在需要下所產生的效果,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壓力所產生的動力不能持久,還會產生許多消極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師生關系的構建。現在許多學生學習語文課的主動性很差,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自覺、積極地參與,這種學習思想與我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截然相反的。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把學習看作自己內心的需要,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平等、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本色語文教學可以引導其走向素質教育
當前我國教育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要發揮本色語文的作用,引領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轉型。我國傳統語文教育是題海戰術,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比比皆是,學生個人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應試教育受到社會各方的強烈批判,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機械化和單一化的教育模式亟須改革。因此,本色語文適應21世紀教育發展的潮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過分強調知識的理論傳授,注重語文知識的訓練,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步伐。
三、結語
總之,本色語文教育對當代語文教學有著重大的影響,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扭轉當前應試教育的局面,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觀念,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發揮自身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個性和差異,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創造學生自由發展的條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使每一個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張良田.語篇交際原理與語文教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勝俠.如何組織語文課堂討論[J].西北職教,2009(1).
作者簡介:饒芳,女,1978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學一級教師,現任教于桂林一中,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