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我們每個人應盡可能讓浮躁的靈魂靜居一隅,讀讀《論語》,問問自己,讓“立天地心,養浩然氣”等修身立德的操行時刻成為我們的必修課。《論語》作為人類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寶石,我很期待它能在我們這個喧囂鬧騰的時代里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關鍵詞】論語;讀后感;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詩經》有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我認為孔子就有如此的內秀之美和高尚品德。具體來說,就是立天地心,養浩然氣。
讀完《論語》,神壇上“至圣先師”的嚴肅和孤高形象像雪一樣慢慢消融,腦中閃現的是孔子河目隆顙,拱手行禮的厚實敦正之態。這份冷靜慈祥、莊重淡然緣于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對生命個體辛酸悲苦的體驗,緣于對人類天性需求滿懷慈悲的關注,更緣于對天地萬物運行有道冷峻的思考。
《論語·子貢》篇里,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p>
孔子少時生活困窘。他3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15歲以前,孔子只能做一些看守糧草、放養家畜、替別人料理喪事的活兒。試想,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別的孩子還沉醉于家長的呵護時,他已能幫母親分擔憂慮。當然,在生活的瑣碎與冗雜中,涉世未足的他早已目睹了世間的冷暖凄涼和人性的復雜多變。
少時的孔子,面對生活的峭壁斷崖、急湍瀑流,他沒有止步逃匿,熟稔了生活的辛酸悲苦和種種不易,一顆仁愛與理性的種子在他的心田扎根、發芽。從此,個體、倫理、綱紀、道德等一個個內涵豐富且沉甸甸,并關乎天地生民、國家政治的字眼,在孔子的心田縈繞、胸間激蕩。尤其是,在孔子15歲立志求學(《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自學了《詩》《書》《禮》《樂》后(《易》是晚年讀的,《春秋》是他編的),那些內蘊豐贍的思想理念更加漸次清晰、豁然開朗,逐漸地形成了一種為天下立心和養浩然之氣的追求。
為天下立心,體現的是一種達濟天下、經世拯民的家國情懷。
養浩然之氣,體現的是一股正氣,一身正骨的操守秉持。
在孔子的循循善誘和身體力行下,他的學生耳濡目染,也養成了一種為國為家,堅守自己的浩然之氣的平行。《論語·學而》篇里,子夏說過:“對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盡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庇纱丝梢?,子夏的人生追求也是建立在“仁愛”之上。一個人對妻子,對父母,對君王,對他人,有了“仁愛”之心,他對自然萬物也就有了“仁愛”之心,這就會形成大的人生格局,這樣的人是一個大寫的人,他的骨骼充滿正氣、清氣。
說到這,《論語》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我以為就是教我們如何做人??v觀《論語》,它的內容涉及道德、修養、教學、禮樂、政治、人格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無不體現儒家的“仁義”思想。所以,《論語》就是教我們做一個仁愛守禮之人。
人生道路,崎嶇坎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沒有哪個人的人生非常順風順水,在坎坷困難中,要想解決問題,抑或尋得心靈的圓融安定、充實豐盈,我覺得《論語》無疑是一劑良藥。它的良言佳語或許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至少給困境中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一種方向性的參考、一份精神給養。試想,當你在世俗喧囂中患得患失時你聽到孔子稱贊顏回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你就會笑對生活,即使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當你的人生經歷山重水復無路可走時,你應想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的句子,瞬間,不就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樹立了信心?當你胸懷錦繡無人問津時,你應想到孔子和子貢的對話:“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蹦憔蜁o而觀之,等待或尋找好的機會、好的伯樂。當你身居高位謀其政時,你應想到夫子之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就為你的敢于作為提供了一個實質性的參考,你大可以“擼起袖子加油干”。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說過:“ 你若真想成功,與其讀成功學,不如去讀老子、孔子的書籍,他們更是成功做人的典范。”的確如此。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利益至上。我們每個人盡可能讓浮躁的靈魂靜居一隅,讀讀《論語》,問問自己,讓“立天地心,養浩然氣”等修身立德的操行時刻成為我們的必修課?!墩撜Z》作為人類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寶石,我很期待它能在我們這個喧囂鬧騰的時代里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多少次,我腦海中出現這樣一個愿景。在大廈,在高樓,在田間,在地壟,在草原,在曠野……不同職業、身份、地位的人人人手持一本《論語》,閑暇之余,仔細默讀著“子曰”,到那時,我們的社會必將風正氣清,人人無私盡本,體諒包容,在有序的競爭與互助中,踐行自己的個人夢,人們的幸福感也將與日俱增。
作者簡介:楊小榮,1979年生,陜西合陽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