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愛榮
【摘要】傳統班級管理存在的弊端對班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班級管理必須適應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而在以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微信的出現,為我們探索新的班級管理方法提供一個較好的技術舞臺。“合作互助組”則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交流、合作、競爭的平臺,在此學生共同協商班級管理的方法,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在組與組的競爭中共同進步。通過合作互助組可以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因此本人在近幾年的班級管理中實踐“明暗兩線”班級管理模式,本文重點闡述了這種班級管理模式的應用過程與價值分析。
【關鍵詞】班級管理模式;合作小組式管理;班級微信管理;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班級是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場所,也是學校組織工作的基本單位,學生所在班級的管理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校的感受和參與度,同時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社會化和個性發展水平。然而目前高中班級管理,大多是以班主任為管理主體,總結起來常見以下幾種類型:
“專制型”:班級一切行動均由班主任一人決定,學生必須服從,師生間缺乏民主和平等的交流,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同學關系冷漠,班級缺乏凝聚力、向心力;“重智型”:班主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只重視提高升學率及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個性培養,造成學生的“高分低能”;“封閉型”:把學生封閉在課堂上、學校里,不支持學生參加校內外的一切活動,造成學生與社會脫節,思想僵化,缺乏辨別是非、抗腐蝕的能力。
這些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時代特征,不適應現代化教育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趨勢。傳統班級管理存在的弊端對班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型班級管理模式必須以學生自主性發展為目的,適應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而在以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微信的出現,為我們探索新的班級管理方法提供一個較好的技術舞臺。“合作互助組”則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交流、合作、競爭的平臺,這兩者有機地結合便可得到既可以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播方式又能適應現代高中生心理生理特點的班級管理模式。
因此筆者在承擔2018屆(2)班的班主任工作后就在本班實踐了“明暗兩線”的班級管理模式。所謂“明線管理”即“合作小組式的管理”:將班級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通過小組個性化的管理方式實現對整個班級的管理。而“暗線管理”即“班級微信管理”就是由班主任創建一個班級微信群,并擁有管理員的權限,班主任作為管理員,每個學生和科任教師作為成員,共同參與到班級微信中,隨時隨地用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將生活感悟、學習心得及對班級事務的意見與建議等通過微信上傳發表。
下面將“明暗兩線”管理模式具體分析闡述如下:
一、“合作小組式管理”的應用與價值分析
(一)“合作小組”的建立與運行機制
班主任結合本班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成績的高低將全班64個學生均衡地分為8組,每組8人,選出品學兼優且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由各組組長針對本組學生的特長將考勤、紀律、學習、衛生等各項工作落實到每一位組員身上,讓他們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在班會課上各組商討管理方法,確定符合本組個性的組名。各管理小組輪流治班,一組管理班級事務一周,負責班級的學習、紀律、衛生、考勤等各項事務的記錄和評比,并將評比結果記錄在班級日志上。這是合作小組的常規管理,而“合作小組”的個性化管理主要體現在每周的班會設計與主持及板報的內容和形式上。每組在值周結束后由全班同學在班會組織、板報設計、班級在學校各項評比的結果,及班級管理創新程度等各方面給以量化評價打分,在學期末評出分數最高的兩組作為“優秀治班小組”給予表揚與獎勵。
(二)“合作小組式管理”的應用與價值分析
“合作小組式管理”的模式構成了本班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形式,在這種日常存在的管理方式下,每個學生都是小組的主人,都是班級管理的參與者,這就促使學生既要嚴格要求自己,又要積極與同伴合作。在管理過程中學生既學會了自我約束,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在組與組的比拼之下學生既增強了競爭意識,又培養了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合作小組式的管理模式”較好地實現了競爭與合作、民主與責任的統一,使班級內部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該管理模式倡導“合作互助、互學共進”,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主管理過程中體驗成功、收獲成長!
二、“班級微信管理”的應用與價值分析
(一)班級管理微信的建設
班級微信群由教師創建,班主任作為管理員,每個學生和科任教師作為成員,共同參與到班級微新群中來。本人在接班后立即建立“二班一家親”學生微信群、“二班快樂父母群”利用微信群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學心得、教學設計等發布到微信上,與學生家長分享交流。同時學生也在微信中經常發表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心得,并與其他的學生、老師交流。利用微信平臺本人還將班級中發生的一些事進行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建議,參與到班級決策中來。在微信平臺上學生通過分享各種學習課件、文檔,更好地提高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這種管理方式將班級管理形式延伸到了課外和家庭中,盡管這種管理方式沒有發生在學校的教室里,不是人人可見的,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和控制著班級,它將學生、家長和教師緊密地聯系到一起,形成了一條無形的教育管理的暗線。
(二)“班級微信管理模式”應用的價值分析
社會在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在疏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更是越來越少,而且傳統的教學環境下的社會交互往往是面對面的交互,師生的交互往往只局限在課堂上,而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大多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與學習,學生真正能跟教師交流的機會并不多,而教師也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所有的信息,去關注學生的想法。而微信可以將師生之間的交互拓展到課下,有效地整合現實的交互空間和虛擬的交互空間。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不太愿意將心里話真正直接用語言向教師表達,更多的將自己對某件事的想法、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狀況等寫在微信中,而教師可以通過微信,與學生實現真正的零距離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心理動態,并給予指導。
而對于班級的活動、班級的事務協商等,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發布話題會的方式進行輿論監測,從而得出合理的建議,為班級的建設做出更好的決策,使每個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微信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便捷性使得它在信息發布中,有著天然的優勢。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可以借助微信平臺發布重要的通知、班級決策、作業等信息,讓學生更方便地了解班級動態。
(三)班級微信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微信作為一個創新型的網絡交流工具,教師學生熟練使用微信自然很容易實現,但由于微信定位于娛樂、分享、交流,學生要利用其進行學習,對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要求都特別高,為防止有的同學會沉迷網絡,甚至在上課的時間都在微信或QQ上,影響學習,微信平臺需添加一些控制功能,學生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登錄,每天在線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每天微信內容的發布不得超過20條等。
總之,三年以來通過“明暗兩線”的班級管理模式的實踐,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傳播的工具,將班級管理的空間擴大到校外甚至是社會,緊密地將學生、家長和學校聯系到一起。最大限度發揮了高中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競爭意識、合作精神、自信心的增強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讓教育教學由師生的雙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拓展了教育教學的空間,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魯志芬,徐子儀.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若干弊端[J].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
[2]王世群,張干.微博在中小學的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遠程教育,2010(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