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恒
【摘要】恰到好處的提問對于課堂教學非常重要,不僅有助于教師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運用
得當,即會創造一個“四兩撥千斤”的局面。有效提問是植根在課堂深處的智慧種子,需要我們用心去播種和澆灌。
【關鍵詞】激趣;探究;改變;關注個體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一、營造良好的提問環境,激活參與意識
輕松、和諧、充滿良性競爭的環境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外在條件,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要的。教師要鼓勵全面參與,還要避免偏愛的心理和厭惡的情緒,用豐富而美好的情感為有效提問的誕生提供沃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還要善于提出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質疑中來,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效提問的受益者。
二、互換主角,培養勤思好問的習慣
在我們的課堂里,最常見的就是師生問答的場面,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機械地應答老師的問題。這種應答往往都是淺層的、表面的,限制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有這樣一位老師在執教《觸摸春天》時,有個環節令人難忘,教師先用大屏幕出示文本片段:“許久,他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然后讓學生自讀質疑,有人問:“張望”一詞是不是用錯了?也有人問:盲童安靜怎么能張望呢?她又能張望到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啟動思維,經過激烈地討論,碰撞出燦爛的火花。最后老師因勢利導,逐漸推進,課堂學習達到高潮。這就是一次把提問權還給學生的勇敢嘗試,促使學生生疑、解惑,進而培養了勤思好問的習慣。
三、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深入探究的欲望
有效的提問,往往是學生原有的知識與面臨的情境之間發生了沖突,這種沖突會引起他們的新奇和驚訝,他們會滿懷熱情地參與更深層的探究活動,于是課堂上又重新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思維也逐漸向青草更深處漫溯。
觀看蔣軍晶老師執教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時,不禁為其中一個高潮叫絕。在了解了“鳳辣子”貌似關切林黛玉以后,老師問:鳳辣子問了這么多問題,她想知道答案嗎?那么她想干什么?這兩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因為通過前面的學習,他們一直都認為鳳辣子熱情、關心他人,這個新問題的提出,給了他們新的挑戰。他們摩拳擦掌、苦思冥想,逐漸進入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然后老師帶領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深入推進,終于豁然開朗,一節課就是一段美妙的心靈體驗過程,不禁讓聽課老師拍案叫絕。
四、設置趣味問題,激起表達浪花
兒童具有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因此,我們老師必須引人入勝,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問題,吸引他們進行積極思考。如執教《鳥的天堂》時,為了追求“老語文教出新味道”的目標,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樹,會對鳥說些什么?如果你是榕樹上棲息的一只鳥,你又會對樹說些什么?先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然后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學生聯系上下文,發揮想象,暢所欲言,欲罷不能。當時很多聽課老師都驚嘆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此了得,但我明白如此精彩的表達緣于問題的精心構思。充滿童趣的問題,正好迎合了孩子們愛幻想的心理,繼而打開了他們沒有被束縛的思維閘門,激起了朵朵讓人驚嘆的表達浪花。
五、改變齊答狀況,關注個體發展
走進很多語文課堂,會發現“齊答”狀況普遍存在,學生整齊劃一的節奏、響亮高亢的嗓音,往往給人一種假象:每個孩子都參與了,每個孩子都掌握了。其實不然,這樣“齊答”的狀況,只是圖表面的熱鬧,更多的孩子只是隨聲附和罷了。這種“人云亦云”是不經過思考的,不利于個體思維發展。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已經延伸到“激疑、啟思”上來,我們要適應發展、與時俱進。本著對每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我們要多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個性化的理解,使關注個體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六、提問要有啟發性和開放性,培養靈性的人
很多問題,由于受知識水平和生活體驗的限制,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和領悟,這時老師就要為學生搭臺階,引導他們走進去。古人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在引導學生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即我們的問題一定是有廣闊的空間,答案最好不要唯一。
教授一年級上冊的“香、秀”兩個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談對這兩個字的初步印象,有的說都是上下結構,有的說上面都有個“禾”字,還有的說看到“香”就覺得味道好極了,看到“秀”就覺得美極了,總之好喜歡這兩個字。我尊重學生獨自的內心體驗和個性的理解,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思維,進行積極的想象,培養一個個有智慧、有靈性的孩子。
七、注意及時反饋,調整教學行程
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忽視課堂的主人——學生的感受。教師要提高教學敏感度,善于觀察他們的目光、表情和舉止,清楚地獲得反饋信息,適時、適度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進程。另外,教師的熱情鼓勵將使學生樹立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不僅培養了評價別人能力,也培養了自我反省的能力。這兩方面是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細節。我們在完成預期目標時,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我們的反饋要面向全體,尊重個體,尤其要注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有效提問的根本,千萬不可忽視!
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質疑富有神奇的力量,有助于教師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效提問是植根在課堂深處的智慧種子,只有我們精心培育,才能綻放出令人驚喜的思維之花。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