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中尷尬的科目,從上課的方式到課后的練習,學生都是松散的對待。即便教師嚴厲的要求也對學生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由于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學生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一直處在不上不下的狀態,小學階段的年齡特點也限制了學生甚至家長對于語文作業的完成。本文就目前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完成情況的現狀探討如何提高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作業的興趣,并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見,旨在幫助小學中年級學生增強對語文作業的興趣,提升自我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興趣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還要注重課后作業的有效性。作為啟蒙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作業參與學生的課外、校外活動,而不是增加學生的負擔致使學生放棄課外、校外活動,始終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感到快樂,并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的互動中得到實質性的發展。
一、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完成的現狀
筆者將自己所帶班級作為研究的對象,發現目前為止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很努力的,在作業方面不僅老師布置課后作業,家長也會主動地為孩子購買各種習題集和課外書,只是有的學生不會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料,為了完成作業和應付家長檢查而隨便地做作業和閱讀課外書,成績一直不見提高,更不要說進步了。在筆者的班級里,筆者鼓勵學生在完成硬性作業后學生可完成一份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作業,即不受老師要求和管制的作業。但是,由于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興趣愛好已經被硬性作業消磨殆盡,所以筆者的“鼓勵”效果并不明顯,學生的參與度也不是很高。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將自己所帶的五年級學生的語文作業權限放寬,在班級里開展自主課堂模擬——教師上完課后學生討論并決定作業的內容和完成方式,教師和家長配合、監督。這樣的作業形式可以讓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對自我學習進展和方法做出反饋和調節,同學之間還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互評互查、互相總結,并及時做出補救。
二、小學中年級學生提高語文作業興趣的策略
(一)利用節假日的氛圍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作業訓練
語文老師可以借助我國的文化傳統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語文作業。比如,筆者在五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緊緊圍繞二十四節氣引導學生在加強語文與生活聯系的同時收集、整理關于節氣的資料。這樣學生既能記住節氣的順序,還能感知節氣的氛圍。
1.利用節假日對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訓練
母親節、父親節和教師節時,老師可在班級中舉行“我為母親、父親、老師這樣做”的活動,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所做的事情用寫作文的形式寫下來。比如《媽媽的腳真難看》《爸爸的手很溫柔》《老師的白頭發是粉筆灰》等以學生親自實踐和看見的素材作文,真實感人。
2.利用節假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比如元宵節時老師可以布置一項學生和家長一起做元宵的作業,以照片和口頭表達的形式監督作業完成情況;或者勞動節時布置學生幫媽媽大掃除等。筆者知道,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在完成動手能力很強的作業時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但筆者相信學生在這個過程是有收獲的,是快樂的。
3.利用節假日培養學生整理、搜集的習慣
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著,尤其是語文寫作中要求學生細心觀察以及感受身邊的所有事情,這就需要學生養成整理和搜集的習慣,在細微的瑣碎的事情中整理出思路。比如春節,這個中國人眼中最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貼出自己挑選的春聯。老師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布置學生搜集整理關于春聯的資料,從內容的選擇、字數的對仗,還有貼春聯的時間、避諱,以及為什么貼春聯等,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素材,還能培養學生在學習上搜集、整理的習慣。
(二)根據學生的特性布置饒有趣味的作業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具備創意且形式多樣,內容上還要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動手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里實踐真知和增長才干,并能夠身心愉悅。比如老師在社會科學課堂上,關于飛機知識的教授前可以先讓學生給飛機制作自己喜歡的名片樣式。在制作過程中,老師只是引導者、輔助者、監督者,關于找資料、詢問名片制作方法、整理并最終制作成飛機名片等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的課堂,學生既體會到合作的好處,又鍛煉了語言表達。
(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故事類的作業
小學生是最喜歡聽故事的人群,他們對故事的好奇和興趣最大。所以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調動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完故事類文章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編寫一個類似的故事或者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編寫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并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時間一長,學生對身邊的人和物都會產生一定的深刻認識,并且養成細心觀察周邊生活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完成家庭作業的方式多種多樣,這就要求老師對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了解清楚,并且認真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科學的、有效的家庭作業,讓課后練習真正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豆紅霞.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方法初探[J].快樂閱讀,2012(28).
作者簡介:李林,女,1979年生,江蘇如皋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