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紅
【摘要】中小學生多讀名著這不僅是語文學科的需要,也是為學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經典閱讀歷程中滿足其探究世界、探究人生的好奇心,體驗到審美和發現的樂趣,獲得愉悅和滿足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部編本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家曹文軒在《讓孩子更全面地感應世界》一文中也說道:“一個孩子必須閱讀大規模的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應當如此,因為長篇小說從結構方式上和短篇作品很不一樣,短篇作品培養的是一種精巧和單純的思維方式,而長篇作品培養的是一種宏闊,復雜的思維方式。”2016年啟用的部編教材對“名著閱讀”提出了具體而深層次的要求,溫儒敏主編強調,“要把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當作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名著閱讀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情懷,為學生打開名著閱讀之窗,帶領學生激情昂揚地進入名著天地是時代和語文教育改革賦予教師的使命。本學期我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名著閱讀教學的多樣化策略做了以下嘗試:
一、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初中生由于受到閱歷和年齡等方面的影響,對名著的了解和認識都相對淺顯,教師在設計引讀課時一定要注意策略,在學生陌生狀態下的導讀尤為重要,不妨以本人執教的《西游記》導讀一課為例,在備課前,我認真研讀了教材上的相關內容:課本的標題《〈西游記〉:精讀和跳讀》;教材第133頁,對這兩種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就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精讀方法的指導。然而實踐下來卻差強人意,這樣的引讀課無法讓學生在他們已有的認知層面上有所提升,反而使學生喪失了閱讀的興趣。第二個班我在講授的時候就作了較大調整。首先,課前播放《大話西游》中關于唐僧的經典片段。除此之外,我還搜集了一些《西游記》的歷史資料、唐三藏的原型等給學生一一展示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中的唐三藏不同的形象,將單一的設計變成某一形象的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使其角度更多,角色更豐滿,興趣點也隨之增多。那《西游記》記中的唐僧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藝術形象呢?順勢引導學生去閱讀《西游記》中的唐三藏,《西游記》一下子就很自然地呈現在了學生面前,學生閱讀的熱情也一下子被點燃了,整個班級一下子就興起了《西游記》的閱讀熱潮。
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很多時候,學生的閱讀名著半路擱淺是有客觀原因的,課余時間少,拾不起來放不下,缺少閱讀的氛圍就是重要的原因。對此,我認為教師可采用課堂集中閱讀法來解決。上名著導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閱讀,教師也同讀,以便時時與學生交流、溝通,師生共讀,既有助于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讓學生沉浸于名著閱讀之中,又能隨時檢測學生閱讀的效果。閱讀前,教師可根據名著篇幅的長短確定閱讀的時間,規定好每節課學生要完成的閱讀量,使學生養成每天讀完固定頁數的習慣;有效的名著推進課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在名著推進課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話題進行交流,比如在《朝花夕拾》的推進課上,我們班學生圍繞“魯迅的兒童教育理念”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深入的思考了魯迅對于兒童教育有什么體驗和看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此外,學生在討論“魯迅的童年”這個話題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集中討論了魯迅筆下的“父親和兒子”:請學生梳理書中魯迅和他父親的故事,探討他們之間的父子關系。以及魯迅童年時期的哪些經歷對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這樣的名著推進課,既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也能有針對性地對某些重要的問題進行集中指導。師生交流讓閱讀進一步深入。在師生同讀的濃濃氛圍中,在交流、碰撞中,有效推進名著閱讀。
三、低眉信手續續彈,說進心中無限事
例如我在教授《水滸傳》時,就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水滸英雄形象閱讀,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甚至開始模仿人物說話,我就順勢引導學生試著給他們寫人物傳記或者人物自述。學生在寫人物傳記時,必然要對人物進行反復研讀,對小說中的相關情節做必要的篩選和信息的整合,提煉出最能表現出人物個性的關鍵詞。而寫人物自述的話對于學生來講閱讀的要求就更高了,即所謂思辨性閱讀,就是讀者和作品的對話,在對話中達成理解、反思和斷言。要建立對話關系就必須對人物形象有清晰的理解,還必須要有理性的評價。要站在人物的角度去理解人物言行的邏輯。學生的解讀呈現后,我特別安排了一節課讓學生來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展示,我發現班級大部分孩子對于作品的理解都有了質的飛躍,絕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走入了文字的深處。課后我還鼓勵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將作品編輯成冊,《如是》《與君歌》便是同學們智慧的結晶。在閱讀《西游記》時,我還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繪制了師徒四人的西行線路圖,并展開評比,多樣化的名著閱讀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頗豐。此外,我還準備展開名著“手抄報”設計大賽、朗誦比賽、讀書筆記展評、編排課本劇、即興演講、開辯論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知識儲量在不斷增加,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思維也會因多樣化的閱讀體驗活動而激活。同時,這些活動對于我自己來講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隨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反思。
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初中階段實施名著導讀,讓學生讀經典名著, 其根本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經典閱讀歷程中滿足其探究世界、探究人生的好奇心,體驗到審美和發現的樂趣,獲得愉悅和滿足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持久的讀書興趣,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希望我的嘗試讓名著閱讀在學生心中綻放奪目光華,讓學生的閱讀之花常開,散發迷人的芳香,一直到高中、大學,以至終身。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