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榮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那么,如何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課堂效率呢?本文針對農村小學教學的現狀,探討了農村小學作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觀察;教學策略合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學生害怕寫作文的情況,老師有時候也會覺得學生的作文很難批改,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農村學生知識儲備量比較少,見聞比較少的緣故,寫作靠的是真情實感,經歷的少,自然寫作就有一些困難,這樣導致作文成為學生比較頭疼的事情。那么如何讓學生把握寫作的要領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一)善于搜集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作文真正體現的是學生對于生活的反映,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都是不一樣的,這便體現了他們獨特的個性,有時候即使生活體驗相同,但是獲取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并交給他們正確的觀察方法,用心去觀察生活,用心去體驗生活,并從生活中總結經驗,吸取營養。這樣通過學生真心地感受生活,寫作文的時候,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物,不說假話、空話以及套話。
農村的生活比不上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但是卻有不同的勞動生活。比如春耕秋收的時候,可以觀察不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以及形狀特點。還有一些傳統節日習俗,比如廟會等,更有一些獨特的飼養小動物的切身體會,比如家里養雞鴨狗,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很多孩子經常見到的,也充滿著生活情趣。這樣的生活真的很美好,只要讓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挖掘,從最常見的生活入手,最平常的事物也能寫出很精彩的文章來。
(二)充分了解事物,需要進行仔細的觀察活動
語文教學中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授之以漁非常重要,認真分析研究課本中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優秀范文,通過對優秀范文的閱讀講解,并把其中涉及觀察的內容加以強調,給學生講解觀察的重要性,結合書本文章讓學生認真學習,并加深理解。觀察需要調動全身的感官器官,從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方面進行,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從事物的形狀或者顏色等著手,借助各種感官進行全方位的體驗。順序可以由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的順序,要讓學生明白觀察不是普通的看,需要運用各種感官進行充分理解。通過講解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歸納觀察的方法,結合農村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課本的內容,創造利于學生觀察的情景,使得學生能夠經常得到鍛煉,多使用觀察的方法,比如讓學生觀察韭菜,觀察家中喂養的小狗,或者家里種植的花草等,在這些作業中掌握光差的順序以及觀察的方法。
二、指導學生學會行文組織的方法
一般素材可以劃分為描寫場景的或者動作的,等等。語文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分門別類,將平時所積累的素材進行歸納整理,這樣既方便學生以后寫作時查找使用,又能幫助學生學習歸納的方法。將素材融入作文當中,還要注意使用適當的行文組織方法, 比如總分總或者分總式,抑或是并列式,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行文,作文才會顯得有條理,不會雜亂無章。
三、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修飾
(一)多使用修飾性的詞語
觀察能夠讓學生積累到很多知識和信息,豐富了寫作素材,學生們在慢慢地積累的過程中,發現了存在生活中的美,那么,怎樣才能把這些美準確表達出來,并且還要讓讀者能感受到你想表達的美呢?這就需要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要善于運用修飾詞。詞語的修飾就好比是衣服對人的裝飾,能夠提高一定的美感。
由于不同的人生經歷和觀察的角度以及性格特征,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與看法自然不同,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適當地使用修飾性的詞語,發現形容詞的美妙,分析使用修飾性詞語給句子帶來的不同作用,進而發現使用修飾性詞語的好處,經常運用到習作當中,這個過程能夠促進學生的全方面觀察思考,并在思考中分析選擇合適的修飾性的詞語,這個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
(二)注重使用修辭方法
適當的修辭方法能夠使文章形象生動。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在擁有了一定的行文組織方法的時候,作文也更加能夠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學生如果使用一些修辭方法,這樣會讓作文錦上添花。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擬人、排比、比喻和想象等,學生學會熟練掌握這些修辭方法,在寫作的時候恰當合理地使用,會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飽滿、更加形象豐富。在平常的語文課上,語文教師要注意加強修辭手法的訓練,對于課本中一些比較優美的詞句進行適當的分析,讓學生明白經過修飾的句子和普通的語句表達的不同,提高他們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
總的說來,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不是一蹴而就能看見成效的,它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以及學生的不斷努力,這樣寫作才能變成快樂的事情,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作文。
參考文獻
[1]馬文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有效路徑初探[J].課外語文,2017(18).
[2]翁冰心.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1(18).
[3]蔡閏桂.給學生創造美的天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9).
[4]譚貫文.新課標下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指導方法[J].改革與戰略,2005(10).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