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依托課文中“篇”的要素,來構建學生謀篇的能力:從美文提煉篇章要素,構建整體思維;由題材擬寫要素布局,練就提綱思維;經篇章要素到大作文,提升謀篇能力。三方面螺旋上升,循序漸進。
【關鍵詞】要素;謀篇能力;四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每次習作,學生都要經歷立意、選材、表達等謀篇的過程,從現行人教版教材來看,較注重主題,習作的邏輯序列有些松散,學生謀篇能力的系統性發展易缺失。基于此,筆者從四年級課文中語文要素的篇章角度入手,讓學生經歷模仿、實踐、檢驗、反思的過程,有效構建起謀篇能力。
一、從課文提煉篇章要素,構建整體思維
作文心理學說:作文心理程序與閱讀心理程序存在倒逆關系。由此,我們就從指向寫作的閱讀入手,以下4種做法在實踐中既可單獨,又可融合。
(一)提煉中心整體流向
引導學生發現文章是如何有意識地展現中心的,明白好文章的中心,不孤立在某處展現。如四上《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表達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從第一自然段開始每段都串聯著表達文章中心的詞句,這些就是文本“篇”的要素。問: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人的整體感覺是什么?(壯觀)請找出各自然段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學生思考后列出:A.高峰與深谷咫尺為鄰……構成了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B.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和……但它們都不能與雅魯藏布大峽谷一爭高下;C.大峽谷的山……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D.許多珍貴的林木……真無愧于“植物類型博物館”和“動物王國”的美譽;E.雅魯藏布大峽谷必將成為世界人民關注的一個熱點。點撥:這五處各自在本段有什么作用,互相又是如何關聯?以此引導學生梳理文章體現中心流向的句子,增強整體思考意識。
(二)提煉段落整體布局
段落安排往往隱含作者的許多思考,從寫作角度引導學生去發現,明意圖。《呼風喚雨的世紀》寫20世紀的科技變化。通過比對,會發現有一處內容極有意思。引導:我們回頭看看各個段落,分別寫什么?學生梳理出:A.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總起)B.20世紀的發現與發明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C.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有許多美好的幻想但沒有實現。D.20世紀人類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E. 科學使我們這個時代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不難發現,第三自然段與眾不同,細推敲,就會明白,有了對比,才更體現20世紀變化之大。看似脫離整體,實際卻是文章整體安排的點睛之筆。
(三)提煉重點凸顯特征
無詳略,是學生寫作較大的問題,引導學生提煉課文的這個特征,了解方法。四上有組課文《白鵝》與《白公鵝》,同一種動物,描寫有不同,梳理對比,一目了然。引導:請男生列《白鵝》所選材料;請女生列《白公鵝》所選材料。各標出重點。
呈現的結果:(右表)
小結:理解文章的寫作重點是要為主題服務的。通過有意識引導,學生就能在寫文章時考慮重點內容如何突現。
《白鵝》
A.鵝是高傲的動物;B.鵝的叫聲不亞于狗;C.鵝的步態傲慢,似凈角出場;D.鵝吃相似老爺,食材、吃法講究。(重點) 《白公鵝》
A.白公鵝有海軍上將派頭;B.白公鵝走路慢條斯理,任何情況都不慌亂;C.白公鵝在淺水灘過得無憂無慮;D.白公鵝認為世界屬于它。(重點)
(四)提煉前后聯系方法
文章緊湊與否在于前后是否聯系,通過梳理寫作點,引導學生找尋前后聯系的方法。四下課文《中彩那天》,文章對父親做出決定前的行為描寫較具體,心理過程卻沒有一絲描寫。但讀完之后,我們又可以把父親的心理揣摩得非常豐富。我安排這樣一個環節:
引導:我們去除掉文中對母親的描寫,把目光聚焦到寫父親的句子上,梳理一下。“父親希望自己有輛車;父親中了大獎,獎品是汽車;父親開著車卻悶悶不樂;父親通知庫伯來取車;父親沒有了車卻非常開心。”文章脈絡一下變得非常清晰,學生也一下就明白前后聯系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模仿”是習得的重要一步,模仿要有效,必須搞明白模仿對象的實質所在。筆者認為,學生謀篇的意識就是在對文本“篇”的要素一點一點的揣摩中形成的。
二、照課文擬寫要素框架,練就提綱思維
意識往往稍縱即逝,多維、不連貫、很直覺。只有把意識外顯為書面表達,才能在檢驗、反思、優化中一步步筑起提綱思維。
(一)練段落層次
從課文提煉出的段落層次安排方法各有不同,可以一個一個練寫。筆者以四年級學生初學階段為例,列三種常見的做法。
(1)總分式。《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是總分式。第一自然段統領,下文層層推進。而有些文本則是開頭統領,下文并列補充。同一主題也可用不同方式。
我的爸爸很古怪。吃飯時從不說話。飯后再不吃東西。說起話來又沒完沒了。吃起東西來則是個大胃王。 我的爸爸很古怪。從來不問我成績,只問我在學校開不開心。從來不肯幫我背書包,哪怕我病了。跟我一樣喜歡看動畫片。
兩種安排,“古怪”都是統領,前一個材料互相關聯;后一個則相對并列。
(2)并列式。這類文章找不到哪段或哪句是統領,材料間互相并列,又互相促動。例:“媽媽眼里我‘傻傻的,同學眼里我‘笨笨的,老師眼里我‘棒棒的。我就是我!”分別寫了媽媽、同學、老師眼里“不一樣的我”,個性又互為依存。
(3)點狀式。文章形散,寫多個鏡頭,但前后呼應。例:“今天老師表揚我們了。早上集會有個同學差點暈倒了。下次班主任外出我們會更棒!”粗看,鏡頭多,但契合度很高,講班主任外出,大家遵守紀律,且處置了集會時的意外,老師回來表揚了大家。
不管什么形式的段落安排,線索流向都是對主題與立意的把握。
(二)練主題立意
文本立意往往不直接宣泄,但決定文章線索流向。仍以《中彩那天》為例,父親前后的表現就是蘊含主題之處。以學生文章為例:
《保安》修改前:校門口那個年輕的保安我很喜歡。放學了會有許多人在傳達室做作業;他會彈吉他,而且還很好聽;有一次把一個偷偷出校門買零食的同學好好地批評了一頓。《保安》修改后:校門口那個年輕的保安我很喜歡。我等爸爸時在他那做作業,他從不怪我;有幾次做完作業,他還會彈吉他給我聽;有次我想偷溜出校門買東西,他笑瞇瞇地攔住了我,弄得我不好意思出去了。經過對文章主題與立意的再思考,這位學生更清晰地梳理材料,更好地表現了主題。
(三)練重點凸顯
選定素材后根據立意,明確詳略,具體模式有多種,僅舉一例:
題目:《書的誘惑》 ? ? ? ?立意:表達自己愛看書的情感
第一次安排:
家里有許多書,書柜都放滿了。
晚上睡前看書,看著看著就睡不著了。
還常常到書店看書、買書。(重點寫) 第二次安排:
家里有許多書,書柜都放滿了。
還常常到書店看書、買書。
晚上睡前看書,看到睡不著。(重點寫)
“到書店看書買書”比“睡不著”更有話可寫,但對于主題來說,“睡不著”作為重點更合理。學生“謀篇能力”在練提綱思維的過程中慢慢成形。
三、經篇章要素到大作文,提升謀篇能力
會搭文章框架還不是謀篇能力的全部,必須過渡到大作文,那才是真正的體現。
(一)完善擴展點
思考框架擴展點,統籌段落與詳略,慢慢過渡到大作文。就四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有:動作語言點,形象展現離不開動作與語言,盡情體現,文章才有味;情景進展點,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也適應學生語言發展規律;細節精彩點,細節怎么細,為何這樣細,這都是謀篇能力的體現。
(二)挖掘深入點
從框架尋找深入點,再輔以表達方法,文章才錦上添花。相關方法較多,關鍵還是引導一種意識,在不斷磨煉與修改中,養成發現的眼光。
(三)約簡整合點
形成大作文后,再回頭思考,又會發現不少可整合之處,做好修改提煉。這是對自我謀篇過程的完善,可以思考材料安排、線索推進、主題把握等相關內容。
總的來說,習作的謀篇布局是整體能力,能力的提升完善需要循序漸進,個人邏輯思維也對此很有影響,這些都需后續不斷思考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劉淼.作文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管建剛.我的作文訓練系統[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蘇衛兵.運用圖式理論訓練學生作文謀篇能力[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1).
作者簡介:陳衛軍,1977年生,浙江蕭山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