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提醒廣大教師在作文指導時應要求學生說真話,說自己的話。既要教學生作文,更要教學生做人。重視學生的說話訓練,鼓勵學生講真話;從生活中的平凡素材開發,培養學生寫真事;從調動學生的情感入手,激發學生表真情;從表述自己的獨特感受出發,教育學生做真人。
【關鍵詞】新理念;真事;真話;真情;真人;快樂童年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崔巒在“全國青年教師作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上發言指出,教師在作文指導時應要求學生說真話,說自己的話。既要教學生學作文,又要教學生學做人。求真,求誠,反對說假話、空話、成人話,這些要求應貫穿于小學習作訓練的始終。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由于學生閱讀面不廣,作文“假、大、空”泛濫,一方面,迎合了部分考試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囿于章法的求巧。學生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用好詞佳句堆砌成的,透出一股輕靡之氣。大而無當的空話、成人話在一些所謂的優秀作文中比比皆是,可悲的是部分老師還覺得找到了寫作的捷徑。學生們在作文中一談到老師就想到蠟燭,一說起母親就聯系起祖國。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體驗,更沒有一個孩子應有的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記得幾年前,一篇高考作文——“如何面對挫折”。許多同學竟不約而同地將自己尚健在的父母寫入天堂,然后大談自己如何克服挫折,發憤學習,這難道不是應試作文教學的悲哀嗎?如何防范小學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現象,依筆者淺見,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引導學生作文做到“四個真”。
【講真話】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逼著我們天天寫所謂的日記,大家的日記不是幫人推車,就是趕走吃莊稼的牲畜。有一天,全班50多人竟有40多人在同一時間幫人推車,連老師都忍不住調侃:“你們是推火車吧?”看來,要想讓學生講真話,首先應讓學生從心底愛上寫作文。
剛接手這個班時,我在班上做了一次調查,發現有1/4的小學生不敢寫作文(怕寫不好),還有1/4學生壓根兒不想寫作文(覺得沒什么東西寫)。針對這一現實,我把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放在第一位。有了對作文的興趣,學生才會有說寫的欲望。在實踐中,我將那些不敢寫作文和不想寫作文的同學集中在一起,反復進行說話訓練。將他們的口語交際內容拓展,尤其是結合實際創設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可以從身邊感興趣的事談起,從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到每日說一條新聞、一個小常識、一句名言等。讓學生說自己的話,說自己感興趣的話,說自己內心想說的真實的話,重視學生的說話訓練。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從說到寫,也可使作文教學降低坡度,減少難度。
【寫真事】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的環境,要大力開發“現實性”的作文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讓生活融入課堂。去年九月,《人民教育》編輯部任小艾等人來我校采風,我班作為經典誦讀試驗班,有幸與采訪團進行座談。事后,在《我與任阿姨面對面》作文訓練中,同學們基本都能將這次活動比較詳細地記錄下來。從作文反饋來看,學生不僅對任阿姨的博學、幽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從任阿姨的殷切期望中感受到壓力和動力,寫出來的作文既有厚度又有深度。
【表真情】古人云“文以情動人”。在習作實踐中,學生如果沒有情感的參與、情感的滲透、情感的潤滑,那么他就不可能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來。
記得學生在寫第十一冊課本第一單元看圖作文時,許多學生都談到老師如何關心、教育自己,自己又是如何愛戴老師。文筆都不錯,可大多泛泛而談,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在作文評點時,有意將自己生病時所作的“枕著父親的胳膊睡覺”一文讀給同學們聽,因為這件事情是我親身經歷的,所以許多同學聽著竟哭出聲來。課后,我沒有急于要他們修改作文,而是布置了兩道作業:一是記住父母的生日;二是幫父母做一次家務。第二天,許多家長給我打電話,說孩子突然長大了,懂事了。雖未謀面,但我仍能感受到電話那頭的那份激動。許多同學在此后的作文中都多次提起此事,流露出的都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可見,教師要特別善于調動學生的情感,不要總灌輸各種寫作技巧,套上許多修辭枷鎖。讓學生少一些無病呻吟,多一些真情流露吧!
【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文教學的落腳點還是教學生如何做人。許多老師在教學作文時總喜歡用范文來束縛學生,讓學生無法自由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一次,我班有學生丟了30塊錢,我沒有大張旗鼓搜書包、抓“罪犯”,而是弄了62個空白信封,我說:“老師相信你,哪怕是一時沒有經受住誘惑,此時一定很后悔。只要你把錢塞入信封,交上來就行。”下午我讓同學們把信封投進紙箱,等到最后清點時,在一個信封里發現了30元錢。雖然至今我都沒有抓住“小偷”,但許多學生將這件事情寫入了作文中。在平常的小練筆中,我鼓勵學生“我的作文我作主”,讓他們根據自己不同的感受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引導他們自由思考,自主表達,不讓他們總為“社會著想”,也不讓他們總是背負著人生的哲理和意義。在小練筆中,只要是自己覺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內容,將它們簡單記敘下來就可以了。
總之,只有切實回歸大眾教育理念,讓學生用平平常常的語言說真話、寫真事、表真情、做真人,保護學生作文的“原生態”,才能還小學生作文一方凈土,才能真正做到“為孩子營造傾吐空間,讓孩子書寫快樂童年”。
作者簡介:潘結南,1970年生,安徽懷寧人,大專學歷,中小學高級教師,教學教研處副主任。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