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學杰 蔣琪琪 徐明國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分指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通過對閻莊鎮農業科技創新現狀進行回顧和總結,結合該鎮實際分析了現階段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提高鄉村農業科技創新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科技創新;路徑;創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8)28-0203-02
Research on the Path and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Yanzhuang Town in Juxian, Shandong as an Example
JIANG Xuejie1,JIANG Qiqi2,XU Mingguo3,4
(1.Agricultural Bureau of Juxia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Juxian,Shandong 276500;2.Finance Bureau of Juxia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Juxian,Shandong 276500;3.Yantai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670;4.Shandong Yantai Agricultural School,Yantai,Shandong 264670)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The fundamental way out for agriculture lies in modernization. The key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i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ased on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Yanzhuang Tow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is town, an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Path;Innovation mechanism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基礎是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在鄉村,核心是農業科技創新。鄉村是農業科技創新的落腳點,現有的科技資源已經足夠引領和支撐農業現代化,但現代農業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發展需要各方面協調、融合。農業部提出了“十三五”期間將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教興農戰略、人才強農戰略,提高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度,加強農業科技供給。為此,筆者對閻莊鎮農業發展情況和未來規劃進行了描述,以期為了解基層農業科技創新情況提供依據。
1農業科技發展的現狀
山東省莒縣閻莊鎮位于魯東南地區,年平均氣溫12.1 ℃,年降雨量873 mm,光照充足,全年無霜期184 d,屬溫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是魯東南地區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素有“莒北糧倉”之稱。鎮域面積42.28 km2,轄39個自然村,1.2萬戶居民,3.05萬口人,耕地0.21萬hm2,常年種植水稻0.08萬hm2、小麥0.13萬hm2、玉米0.04萬hm2、蔬菜0.04萬hm2,是莒縣重要的歷史、文化、旅游、工農業特色魅力名鎮,早在建國之初就享譽全國。1951年誕生了全省第一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周恩來總理親筆簽名授予愛國公社“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先后獲國家級生態優美鄉鎮、省級文明鎮、省農機安全示范鄉鎮等榮譽稱號。
1.1鄉村農業科技體系日趨完善
莒縣閻莊鎮以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三位一體”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平臺,積極探索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新路子,在全省率先建立“四個辦公室五個中心”組織機構模式,其中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整合了農業技術、農業機械、林業果茶、水利等站,建立完善了鄉村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全鎮有農科驛站1處,農民專業合作社43個,其中市級以上示范社3家、縣級示范社1家。
1.2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通過實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配備了土壤、病蟲害檢測儀器等設備,并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等,辦公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積極爭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家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把基本農田建設成為“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高標準農田,促進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業科技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除了承擔糧食作物技術推廣外,還開展經濟作物、畜牧養殖服務,引進上級業務部門試驗示范項目。設施大棚全部配備自動卷簾機、水肥一體化設施、微耕機等,大中型拖拉機560臺,農機總動力5.8萬kW,承擔85%以上的農業生產勞動量。
1.3農業科技實驗示范推廣成效顯著
先后承擔了日照市“萬畝小麥高產創建工程”項目、“‘國家糧棉油萬畝水稻高產創建活動”項目和由多家科研院校實施的國家行業科技項目“生態康復型農田綠色控害技術研究”基層試驗點、山東省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田、山東省水稻品種區試點等項目。2014—2016年,承擔了國家“超級雜交稻畝產1 000公斤高產攻關”項目,袁隆平院士連續3年親臨現場指導,平均單產14 700 kg/hm2,其中單地塊最高產量達到16 045.2 kg/hm2,刷新了世界中高緯度水稻最高產量記錄。
1.4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機制正在健全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農業”政策的實施,閻莊鎮突出農村電商發展新動能,高度重視“互聯網+現代農業”培育工作,將農業科技創新應用向更深層次推進。出臺了《閻莊鎮關于推動電商技能培訓打造魅力淘寶鎮考核辦法》,對農村電商創業,分別給予扶持獎勵。投資80萬元建設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一處,掛牌成立了“閻莊鎮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辦公室”、“眾創空間”黨支部等服務機構,免費為農民、淘寶商戶搭建平臺,聘請專業運營團隊,手把手給予輔導和實戰演練,直到學員具備獨立創業能力。將電商發展與現代農業相結合,對農產品進行品牌塑造,成立了小村莊股份有限公司,著力建設綠色產品種植基地,采取“前店后廠”模式,將產品進行包裝設計,銷售產品有蕓豆、大米等農副產品30余種。轉型走品牌化發展路線,注冊了“忘憂谷”“沭農情”“渚汀電商”“春禾”“秋沐園”“新龜壹代”等商標。先后有大米、番茄、蕓豆、芹菜、獼猴桃等農產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認證,提升了農產品質量檔次,使農業科技創新得到很好的應用。目前,全鎮發展農村電商網店200多家,其中渚汀淘寶村成功爭創為2016年度“中國淘寶村”、“省百強村”,帶動了全縣電商產業發展,2016、2017年“年貨節”交易額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三名,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2017上半年,電商銷售達到5 200萬元。
2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肩負著轉方式、調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的歷史重任。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是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使之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1]。但當前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在創新人員數量、創新氛圍、創新型人才培養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制約了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2.1科技創新人才不足且后繼乏人
農業科技人員嚴重不足,鎮級在編農技人員雖有7人,但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只有2人,其他轉崗;人員老齡化嚴重,大多數在編農技人員在45歲以上;基層農業技術力量薄弱,村級農技人員由村會計兼任,但因人員年齡大、村內公務繁忙、無待遇保障等原因,農業新技術由上而下傳遞,真正到田入戶的創新科技卻寥寥無幾;農技人員在基層很少接受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系統培訓,知識嚴重老化、更新慢、思路不寬的問題十分突出[2]。
2.2農業科技人員創新時間不足
在農業科技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農技人員靠原來掌握的老舊知識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科技的創新需求[3]。由于20世紀80年代機構改革的原因,農技站人、財、物下放到鄉鎮,由鄉鎮管理,上級農業部門成了業務指導單位。鄉鎮農技人員工作范圍面廣量大,即使從事農技推廣的農技人員往往圍繞鄉鎮黨委的工作中心從事除農業技術之外的多項工作,如計劃生育、社會維穩、招商引資、農業結構調整、農村議事學習日活動、考核督查等等,每一項工作都得拿出一定時間去做開展。當鄉鎮黨委的中心工作與農業科技工作在時間安排上發生沖突時,受屬地管理的限制,大部分農業科技人員優先從事黨委的中心工作,把農業科技工作放在次要位置。同時,涉及到業務工作的國家惠農政策,如小麥、玉米等良種補貼和政策性保險的貫徹落實,都是到村到戶,僅檔案整理亦須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無暇顧及深層次的農業科技創新。從事科研、推廣的經費嚴重不足甚至沒有,干工作越多個人投入越大,影響工作積極性。
2.3科技創新沒有打通“最后一公里”
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在鄉村,農村土地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要載體。村級科技創新載體弱、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農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差,創新投入大個人收益少,影響其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鄉村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的人員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基本無聯系,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缺乏創新的解決辦法。例如設施蕓豆本是閻莊鎮的一項重要特色支柱產業,但由于根部發生土傳病害,咨詢有關專家、查閱相關資料都解決不了這一技術難題,嚴重影響了菜農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影響了發展該產業的積極性。
2.4農業創新設備設施不健全
由于鄉鎮財力有限,用于農業生產、科技創新的場所、設備、設施不配套,如水利設施多年得不到維修養護。互聯網光纖、4G信號、公共區域WLAN不完善直接影響“互聯網+農業”的應用。
3鄉村科技創新的機制和路徑
按照強化產業需求導向、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的要求,以涉農高校、科研機構為主力,以培養引進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為核心,以各類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為載體,積極推進各類創新主體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4]。
3.1牢固樹立創新觀念
觀念創新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提。農業生產經歷了幾千年的過程,傳統思維根深蒂固,這就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在農業發展中作用的認識,改變長期以來農業靠天吃飯、自給自足的舊觀念,從而將技術創新意識融入到農業發展的過程中[5]。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下大力氣抓好科技創新工作,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要增強人們的科技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等等,努力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要通過政策發動、輿論鼓動、利益驅動、樣板引動、典型帶動,調動科技人員和農村鄉土人才的創新積極性,發揮其聰明才智,進而把農業技術創新工作推向新高潮。
3.2整合創新人才資源
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是創新人才。面對當前國內外科技發展的新趨勢,需要培養有足夠數量的創新人才,特別需要一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5]。因此,加速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今后一個時期十分緊迫的任務。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培養創新人才。應努力為廣大科技人員營造平等競爭的良好氛圍,建立人才庫和人才市場,放開搞活,廣開納賢之路,善于發掘和大膽使用敢于和善于創新的年輕人才,在用好用足在編的農業科技人員的同時,制
定農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的鄉土人才從事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爭取更多年輕的農技人才加入,更新優化隊伍結構[6]。同時,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業務培訓與宣傳,在編在職的技術人員每年應接受再教育或到先進地區考察觀摩、拓寬視野。此外,還要積極培育農科驛站。
3.3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制
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制,關鍵要克服傳統的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經營相脫節的弊端,使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經營融為一體,農業科技人員與農民要建立一種新型的互有需求、雙方互利的體制,促進科技創新與個人利益的緊密結合[7]。要將農業科技創新大膽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科技創新人員競爭上崗,通過利益手段激勵農業技術創新。同時,根據產業需求,通過招才引智、招科引技工作,引進一批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高層次人才,制定激勵政策,創建一批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參入的研發創新機構,并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自身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形成新能力,加速農業技術創新[8]。
3.4完善創新機制
當地政府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必需的場所、設備設施,改善辦公條件,撥足科技創新經費,讓有科技創新能力的農技人員、農村實用人才專下來、深下去專職搞創新,并給予充足的創新時間,同時將科技創新的成效作為農技人員評先樹優、職稱評聘、科技獎勵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韓智慧.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的困境與路徑[J].農業經濟,2017(10):9-11.
[2] 曹博,趙芝俊.基于產業結構升級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研究[J].農村經濟,2017(1):99-104.
[3] 李菊英.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市場周刊,2017(8):3-4,11.
[4] 楊雄年,鄭戈.新時期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重點與創新機制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6,35(1):1-4.
[5] 錢福良.中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問題與重構[J].農業經濟,2017(1):38-40.
[6] 趙軍潔,張建勝.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機理和路徑研究:基于TRIZ理論[J].經濟問題,2016(12):106-111.
[7] 劉宗敏,劉強,汪閔,等.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3):11-12.
[8] 郭迎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探究[J].南方農業,2017(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