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萍
【摘要】根據語氣將疑問代詞“誰”的用法分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問,特殊用法包括非疑問用法和固定用法。非疑問用法有任指、虛指和定指三種,固定用法多見于四字或四字以上的固定搭配。疑問代詞“誰”不同的用法也具有不同的語音特征。
【關鍵詞】疑問代詞“誰”;用法;語音特征
【中圖分類號】H116 【文獻標識碼】A
很多有關現代漢語的著作將“誰”定為疑問代詞,屬于實詞,例如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和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很多學者都指出疑問代詞“誰”除了表示疑問的用法外,還有特殊用法。我們發現關于疑問代詞“誰”的用法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非疑問用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復旦大學張尹瓊博士論文《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以“誰”和“什么”為主要樣本的探索》和揚州大學郝帥碩士論文《疑問代詞的虛指用法與對外漢語教學》,還有樊曉培《芻議漢語疑問代詞“誰”的用法與習得情況》、李素錦《疑問代詞“誰”字用法說略》。
本文旨在梳理疑問代詞“誰”的用法并描述其語音特征,以期為漢語愛好者提供學習參考。文中例句檢索主要來自現代漢語語料庫(www.cncorpus.org)和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
一、疑問代詞“誰”和語音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認為“誰”屬于疑問代詞中的一般代名詞,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問(詢問)或無疑而問(反問、設問)。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認為代詞是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詞,疑問代詞是用來表示疑惑并提出問題的詞。《現代漢語詞典》認為“誰”是疑問代詞,并列舉了“誰”的四種用法:一是問人;二是用在反問句里,表示沒有一個人;三是虛指,表示不知道的人或無須說出姓名和說不出姓名的人;四是任指,表示任何人。
在口語中,“誰”還常常可以說成“誰個”“誰人”,如“此事誰個不知、誰個不曉”和“誰人不知他是技術革新的能手”。“誰”可以重疊為“誰誰誰”“誰誰”,其中“誰誰誰”較多見。重疊后可指一人,也可指多人。語音是指人類通過發音器官發出來的、具有一定意義的、目的是用來進行社會交際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具有物理屬性,即音高、音強、音長和音色。本文所說的語音特征是指不需借助機器即可分辨的輕重、緩急、長短等超音段特征。
二、疑問代詞“誰”的用法及其語音描述
本文根據“誰”的詞性和所表現的語氣將其用法分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我們對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含有“誰”的85569句例句進行分類統計,發現這兩種用法分別達到36.2%和63.8%。
(一)基本用法
疑問代詞“誰”基本用法是表疑問和反問,問人,句末帶問號。
1.用于疑問
疑問代詞“誰”用來表示疑問是其最基本的用法,在句中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例如:
(1)簡而言之,誰是審計報告的使用者呢?
(2)要菜農用低毒農藥,誰來生產呢?
(3)誰能避免復興古典思想的努力不會淪落為自封正宗的思想密傳呢?
(4)即歷史運動、發展的動力或決定因素問題;歷史的創造者是誰?
(5)你認為麥當勞公司的核心人員是誰?非核人員是誰?
(6)世界是誰?誰在冥冥中將諸如中國一樣的國家排擠出了世界的序列?(沒有畫線的“誰”作主語)
(7)北大和清華的教育水平,誰的更好?
(8)警察問,誰的小孩在哭?
(9)曾經有人提出,我們到底該用誰的方式生活?
以上例句,(1)(2)(3)中“誰”作主語,(4)(5)(6)作賓語,它們的語音特征是有明顯停頓且重于句中其他詞,作主語的重于、長于作賓語的。(7)(8)(9)作定語;作定語時多為“誰+的+×”形式,有時“×”和“的”可以省略,例如(7)。“誰”的語音明顯偏重于、長于“的”,“誰的”和“小孩”“方式”之間有明顯停頓。在“誰”作定語時,它與其中心語在輕重上比較接近。
2.用于反問
“誰”常常用于反問,用疑問語氣表達與字面意思相反的意義,語氣較強烈。“誰”表示否定,在句中作主語,停頓感較強,其音較高。例如:
(10)現在誰還買這樣的老古董?早過時了。(意思是沒有 人買)
(11)如果你在電視做一個專業的醫學人體解剖誰要看啊? (意思是沒有人想看)
(12)除了個別特殊情況,誰見過大江大湖向小溪小流倒灌?(意思是沒有人見過)
“誰”和其他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表示“都”,語氣也較強烈。“誰”在句子中作主語,大多和否定詞直接相連,停頓感較強,其音略長于、強于后面的否定詞。例如:
(13)這年頭,喝涼水都塞牙,誰肚子里沒有火氣?(意思是都有火,也可以說“……,誰沒有火氣?”)
(14)只要看南洋那些華僑在商業上的成就,西洋人誰不側 目?(意思是都側目)
(15)跟隨項羽進關的五十多萬兵士,誰沒受過秦朝的壓迫?(意思是都受過壓迫)
用“誰讓你(們)……”表示反問,潛臺詞是說現在的后果是其自身造成的,怨不得別人。“誰”與后面的“讓”“你(們)”之間稍有停頓,“誰”的語音重于、高于后面的“讓”“你(們)”,還可以說“誰讓他(們)……”。如:
(16)有一個剛剛向幾個深圳人“出手”了百余張字畫成品的攤主說:“他們買的是字畫,我賣的是商品,再來找我,我就問他誰讓你們圖便宜?!”
(17)文筆不行,就別難為自己。轉行吧!行,行,為什么不干?誰讓你幾個月發稿最少呢?
(18)“誰讓你嘴饞,這回讓你站在那里,整天看人家吃吧!”說完,姑娘就不見了。
用“誰說的?”反問對方,目的是否定別人的觀點,并非想問說話人究竟是哪一個。語氣較強烈,“誰”和“說的”之間比較流暢,有非常短暫的停頓,“誰”的語音略重于“說的”。“誰說的”在表示反問時,與其之后的小句之間停頓較短。例如:
(19)柳鶯這時被拽得有些上火,也不由地提高了嗓音說: “誰說的?哪兒寫著不許帶水了?”
(20)這可是許百順的大忌:誰說的?這兩天就有消息。
(21)“誰說的?自治會是我們辦的,會員是我們約的,我們叫誰做會長,誰才能做!”
在日常對話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你是我的誰”這樣的句子,如:“你是我的誰?是我媽嗎?既然不是,你憑什么管我?”此時,“誰”在句中作賓語,用來表示和說話者有某種關系存在的人,可以用對說話者負有監護、關心等責任的稱呼來替換。“誰”在這個情景中有強調的意味,是關鍵詞,因此語音稍重。
(二)特殊用法
所謂“特殊用法”是說疑問代詞不表疑問。通過歸納將其特殊用法分為非疑問用法和固定用法。
“誰”的固定用法比較簡單,指帶有“誰”的固定搭配,如“舍我其誰、鹿死誰手、姓甚名誰、舍我復誰、人生自古誰無死”等。經分析可以看到疑問代詞“誰”在這些固定搭配中有的充當主語如“誰是誰非”,有的充當賓語如“舍我復誰”,有的充當定語如“鹿死誰手”。“誰”在這些固定搭配中的意義很容易把握,在語氣上可以表示疑問也可以表示陳述或感嘆。這種用法的“誰”有明顯停頓,語音于其他成分一樣突出于整句。
疑問代詞“誰”的非疑問用法也可稱為疑問代詞的引申(見黃、廖版《現代漢語》)或活用(見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疑問代詞“誰”的特殊用法如下:
1.任指
表示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說明在所說的范圍內沒有例外。
一是“誰”單用,常常用在“也、都”前,或“不論、無論、不管”后,表示周遍。“誰”往往是強調的對象,所以略停頓,語音明顯強于、長于其他詞。例如:
(22)誰心里都明白,在這漫長的征途上,這點炒麥意味著 什么。
(23)作為一個40多人的小廠,能折騰出這樣的紅火,不管是誰,都可引以為自豪。
(24)他是大公無私的判官,對誰都不懷恨,但是對誰都不 徇私。
還有一種用法是用“誰知(道)/誰曾想/誰料”表示 “誰也不知道/誰也沒有想到”的意思,是獨立語,這時“誰”指任何人。這個用法多用于敘述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語氣較弱,“誰”和其后的搭配之間略有停頓,“誰”音和其后的搭配差別不大,語音稍長。
(25)誰知,女兒卻說,她雖然心疼丟掉的3000多加元,但 是,她同時也為自己能夠終止損失而高興。
(26)這天中午他呷了幾口飯,誰曾想,這是他一生中吃的最后幾口飯。
(27)那位教練花費了一個星期準備了15道題,誰料,周沛耕的學生十有八九都見過。
二是兩個“誰”前后照應,可指相同的對象,也可以指不同的對象,比較復雜。我們先來看兩個“誰”指同一對象的情況:
(28)誰要是不幫助同學,誰就不算學習好。
(29)在人類社會中,誰掌握了生產資料、掌握了政權,誰就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掌握著教育的領導權。
(30)誰要反對馬爾,誰就是反革命,撤職,查辦,遭受到 迫害。
在以上三個例句中,兩個“誰”分居兩個分句的句首,皆作主語,指相同的對象,多為假設和結論的關系。前一個“誰”表示假設的對象,可以明顯停頓也可以不停頓,停頓情況下的音重于不停頓的情況;后一個“誰”表示結論的對象,有明顯的停頓,語音稍重以突出結論。
(31)李相義擺了擺手,說:“我知道,現在是查誰誰有問題,不查沒問題,一查一準有問題,越查問題越嚴重。”
(32)這功夫何志武又對著大家說:“你們都要好好地聽著,隊長叫誰誰就出來,站到大楊樹底下來。”
(33)娘補充說,“俺小姑”那是喜哩,找恁中意的女婿,擱誰誰不喜喲。
以上三個例句中,兩個“誰”緊挨著連用,也指同一個人,前一個作賓語,后一個作主語。兩個“誰”之間有明顯停頓,前一個“誰”作賓語,讀音稍短于、輕于后一個作主語的“誰”。
再來看兩個“誰”指不同對象的情況,這時兩個“誰”往往同在一個小句中。
(34)老人臨出院時,兩人都哭了,好像誰也離不開誰。(前一個“誰”是在兩人中的任一人,后一個“誰”是剩下中的另一人)
(35)二者的區別既不在于誰主誰次,也不在于誰正規誰不 正規。(前一個“誰”是主、正規,后一個“誰”是次、不正規)
(36)還有四個副的,也是誰也不知道誰扯了誰的腿。(沒有畫線的“誰”表示任指。后兩個“誰”中,前一“誰”指四人中任一人,后一個“誰”指剩下的人)
這種情況中,“誰”所在的范圍是相對明確和有限的。例句(34)和(36)情況一樣,兩個“誰”在句法上互為主賓,在句意上是相互的關系。例句(35)兩個“誰”在句法上是并列的,在句意上是非此即彼的關系。這種用法中前一個“誰”稍作停頓,前一個“誰”的音重于或相當于后一個“誰”的音。
2.虛指
表示猜測,指不能肯定的人。例如:
(37)我估計是誰向他告密了啊。
(38)好像誰對他們下過相同的命令似的。
(39)我的書不知道被誰拿走了。
這個用法比較容易判斷,句中常常都會相應地出現表示猜測的詞語,例如“好像、估計、似乎”等。“誰”在(37)—(39)中可以作兼語、主語和狀語(“被誰”作為介賓短語作狀語),是猜測、不能確定的對象,但也是說話者想要表達的重要信息,所以其語音可以略停頓、稍長稍強,也可以像前面的成分一樣自然讀出以突出強調后面的動詞性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話者強調的是發生的動作行為而非施事者時,“誰”的語音相應地也不會那么突出。
也可以指不必或不愿、不需說出之人,多見于復句中“誰”的重疊使用。例如:
(40)如果孩子說誰誰誰分數也高,父母就說:“你一定要打敗他們。”
(41)隨便問起某樓某號,他都能倒背如流告訴你這家有幾 人,是誰誰誰,在哪里工作。
(42)像平時無風無雨還好,一旦誰誰誰結婚了、生日了、永別了,日子就更緊。
“誰誰誰”在例句(40)中是說分數更高的幾個孩子,在例句(41)中是說家里具體的那幾口人,在例句(42)中是說結婚的或者過生日的或者去世的人,可以作兼語、賓語、主語等。這種用法句意強調的往往是結果,而“誰誰誰”只是用來佐證結論的隨意舉例,并不是說話人想要表達的焦點,因此語音特征是連讀不停頓以降低存在感,稍輕稍短。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說話者有討好對方、撒嬌之感,因此“誰”的語音偏長,“誰說的”語音有流轉之感。例如:
A.你這個家伙,有了新朋友忘了老朋友,真是喜新厭舊啊。
B.誰說的,我可沒有忘記你這個老朋友!
3.定指
“定指”是指雖然沒有說出具體姓名,但“誰”所指代的人往往是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都十分確定的人。有兩種情況。
一是 “誰”由“那個”(有時也說“那誰”)引出,例如:
(43)余老頭說著,見一個人從那扇獨門里走出來,就喊:“那誰,借個火!”
(44)上校:那個誰啊,你出去。來,老板娘,為你的健康喝一杯。
(45)如果它真能掙到錢,那個誰早就這么干了。
在這三個例句中,雖然沒有說出具體的姓名,但“那個誰/那誰”所指之人非常明確:或為聽話者本人,或為聽話者一聽就知道的人,在句子中充當主語或者作稱呼語。“那個/那”相當于發語詞,因此語音特征是“那個/那”和“誰”之間稍作停頓, “那”“誰”兩音重于“個”,“那”稍輕于“誰”。
二是三個“誰”重疊使用。例如:
(46)經常就會有人打電話過來說,喂,長城瓦斯行嗎,我是誰誰誰,趕緊給我送罐瓦斯過來。(“誰誰誰”是打電話的人,是接電話的人可以確定的人)
(47)所以張國榮記得媽媽。他就說,呀!原來你是誰誰誰的女兒啊。(“誰誰誰”指“媽媽”)
(48)第三天我又打給她,我就故意,我說誰誰誰,我說你可不可以借我一百萬。(“誰誰誰”指“她”)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誰誰誰”這種用法主要用于向第三方講述,是不需要或不方便具體說出姓名的對象,可以作賓語、定語、稱呼語等。根據(46)—(48)的句意,“誰誰誰”是說某個人的名字,語音特征是連讀作短促停頓并稍重稍長。
關于現代漢語疑問代詞“誰”的用法這一論題既非一個大問題也非熱點問題。“誰”的語音不同,所表達的信息就會發生變化,例如“誰說的”有多種用法,必須借助語音和上下文來判斷,這對漢語學習者來說也是一大難點。礙于筆者理論知識淺薄、實踐操作能力不強,文章只是對“誰”的用法作了梳理總結,對其語音的描述也不夠深入。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第三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16.
[5]林祥楣.代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6]李素錦.疑問代詞“誰”字用法說略[J].語文學刊,2010(14).
[7]樊曉培.芻議漢語疑問代詞“誰”的用法與習得情況[J].學園,2012.
[8]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以“誰”和“什么”為主要樣本的探索[D].上海:復旦大學,2005.
[9]郝帥.疑問代詞的虛指用法與對外漢語教學[D].揚州:揚州大學文學院,201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