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麗靜
[摘 要]小學生年齡較小,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對音樂課這類有趣味性的課程比較感興趣。而據相關資料顯示,由于教學內容單一、上課形式枯燥、教學方法少等原因,我國小學音樂課質量普遍較差,導致小學生對音樂課缺乏興趣,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為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提高他們的自主性,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引進兒童音樂劇這類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 鍵 詞]兒童音樂劇;小學音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1-0078-01
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音樂教育在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使得我國小學音樂課程質量較差,這一現狀對該方針有著嚴重影響。兒童音樂劇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占課程主導地位的格局,由教師引導學生發揮其主動性,采用實踐和音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兒童音樂劇的概念及特點
兒童音樂劇源于十九世紀末西方的一種新興綜合藝術表演形式——音樂劇,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文學、喜劇、表演、美術、化裝、服飾等藝術于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
兒童音樂劇是以兒童為受眾的舞臺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等藝術形式,通過與歌曲、臺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兒童音樂劇作為音樂劇的一種,由于受眾主體的不同,使其從取材、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等方面都與一般的音樂劇存在一定的差異,決定了兒童音樂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受眾主體明確
顧名思義,兒童音樂劇的受眾主體是兒童,而兒童具有天真活潑、好奇心強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兒童音樂劇的內容必須符合兒童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才能被兒童所接受。不同于一般的音樂劇,兒童音樂劇的題材多源于兒童所熟悉的故事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內容豐富多彩,具有趣味性,更能激發兒童的興趣。
(二)內容淺顯易懂
兒童音樂劇的題材多源于兒童所熟悉的故事或他們身邊的事例。兒童好奇心強,但由于其年齡低,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兒童音樂劇的內容大多是從兒童熟悉的童話故事、寓言、課本故事和生活事例等貼近他們生活的內容中取材。由于這些題材更貼近他們的生活,內容淺顯易懂,使得他們更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義,從而起到教育反思的作用。
二、兒童音樂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不同于傳統音樂課單一的彈唱教學模式,兒童音樂劇結合了表演、對白、唱歌、舞蹈等藝術形式,把音樂和舞蹈結合在一起,符合兒童喜歡唱歌跳舞的特點。小學生富有表現力,對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知欲,兒童音樂劇這一新鮮的教學模式對他們更有吸引力。同時,兒童音樂劇表演的內容往往是童話故事或生活中具有教育意義的事例,讓小學生在表演的同時理解故事更深層次的含義,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也更能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二)有利于小學生個性化發展
兒童音樂劇的教學模式跳出了傳統的音樂課教學模式,不再是由教師一人主導課堂,而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領略音樂的趣味性。兒童音樂劇的演出需要小學生對音樂劇的情節進行排練,而教師首先會在學生中挑選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特長選擇喜歡的角色,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挑選,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例如有的學生擅長鋼琴,可以配樂;有的學生聲線比較好或者擅長演講,可以念旁白;有的學生擅長表演,可以演主人翁,等等。這樣不僅能激發小學生的表演欲,使他們在表演中提升自信和勇氣,更能發揮他們自身的特長,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總之,傳統的小學音樂課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占主導地位,使得小學生對音樂課缺乏興致,音樂課教學質量偏低,阻礙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進程。兒童音樂劇作為一種新型的音樂教學模式,其新奇的教育方式、活潑的教學特點更符合小學生天真活潑的性格特點,能提高小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另外,由于兒童音樂劇內容的故事性,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同時激發其個人創造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鋒.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兒童音樂劇[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8).
[2]劉順敏.寓教于樂 學之以劇:對兒童音樂劇進小學音樂課堂的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3]張蓉蓉.讓兒童音樂劇加入小學音樂課堂[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4).
[4]張揚.深化小學音樂課堂,體驗音樂劇的快樂[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4).
[5]劉繼英.點燃音樂創新課堂的火花:兒童音樂劇綜合教學模式初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