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
【摘要】十九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大學的音樂學院中室內樂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訓練過程中,配合與協作就變成了重要的課題。室內演奏訓練和室內樂表演經驗將成為學生未來就業的一項重要而專業的任務。
【關鍵詞】低音;提琴室
【中圖分類號】J622 【文獻標識碼】A
一、低音提琴及低音提琴室內樂重奏介紹
低音提琴屬于弦樂家族,弦樂以其音色柔和,富于表現力為特點。低音提琴是弦樂大家庭中體積最大型,發音最為低沉,音色最為堅實的樂器。在樂隊的低音聲部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具有獨特的音色魅力。縱觀整個低音提琴的發展歷史,最早出現于15世紀,在18世紀的歐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具有強烈的個性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低音提琴無論是從伴奏樂器還是獨奏樂器都能有著和小提琴大提琴一樣演奏地位。因此,也具有著特殊的雙重身份。作為一種獨奏樂器,近百年以來,演奏家們為低音提琴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產生了大量的低音提琴獨奏作品,比較著名的是波泰西尼。在樂隊及室內樂合奏中,因為他音域的特殊性質,更加如魚得水,產生了許多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
室內樂雖然沒有獨奏的個性,但更能體現一個演奏者的修養和綜合素質,在室內樂彩排中,每個表演者必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音色上要有統一相互貼近的意識。從配合角度上,對節奏對位要求是非常嚴謹的,發音點的默契,氣口的銜接速度,力度的變化都需要高度配合。低音提琴室內樂在低音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課程訓練,學生可以互相比較,聽鋼琴的共同振動點,觸摸和弦點,發聲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節奏和技能,借鑒不同的手指和弓法,選擇更合適的演奏方法。低音提琴合奏也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感。演奏的時候注意整體和部分的平衡。學習中可以相互討論樂句、和聲,區分主次聲部,提升對樂曲的理解能力。低音提琴合奏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生在相互傾聽,相互協調、相互支持中合作,并共同完成的音樂的二度創作,從而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為今后在交響樂團、室內樂團民族管弦樂隊團及其他樂團中增加經驗,奠定基礎。
二、傳承——低音提琴室內樂重奏的作用與優勢
(一)室內樂的教學思路
低音合奏作為室內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很多歐洲音樂學院低音提琴專業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很多院校也開設了低音提琴重奏課,并將其納入低音提琴教學的必修科目。針對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的特點,在低音提琴重奏課的教學上,既應該傳承西方室內樂的特點,排練一些古典浪漫時期的低音提琴重奏作品,又應該引進民族樂曲,改編少數民族樂曲作為重奏曲目。豐富同學們對各類曲目的涉獵,對曲目內容的領悟,不同風格樂曲處理技法,從而得到自身技術的提升。
(二)室內樂教學的方式方法
1.改變傳統授課方式
在過去的教學中,專業課教學都是采用一對一的模式,在室內樂教學中改為一對多模式,通過大家的交流,共同提升。可以專業課教學中添加基礎理論課成分,讓學生提高對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等理論課的實際應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樂曲旋律線的走向、節奏節拍的特色、各聲部之間的配合、創作手法的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知識轉化為實踐。
2.豐富授課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掌握基本理論之后,就可以開始室內樂重奏的訓練。從單旋律聲部開始,逐步加入聲部。讓學生體會縱向音樂線條的和聲感。找到演奏時樂器發聲點共鳴點,體會聲部的疊加融合,樂曲線條情緒的處理,各聲部之間的密切配合。
3.改革考試形式
以往的考試形式都是將學生的考核停留在演奏水平上。通過對這門課程的設計與改革,考核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將舞臺表演,室內外表演融合在一起。充分培養學生的舞臺經驗,組織演奏能力和協作精神,發揮出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創造能力 。
(三)室內樂教學的重點、難點
1.對學生演奏能力的提升
重奏不同于獨奏,在演奏過程中除了要走好自己的聲部之外,還要對其他聲部的演奏要有十分深刻地了解,并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演奏。這種訓練效果在一對一的獨奏教學中是無法達到的。室內樂規模小,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無法取代的。相互聆聽的過程中,表演者們將在觀眾面前清晰地表現出來,這將不知不覺地給表演者空間和提升。
2.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室內樂重奏課是提升合作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平臺,沒有指揮,每個同學都要考慮他人,信任他人,形成默契,才能把每一個音符演奏好。這種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就業和藝術發展至關重要。
3.理順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曲目選擇上也是課程的重點之一,曲目要確定并有針對性代表性。首先曲目一定要包含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的傳統室內樂重奏作品,古典時期作品包括維瓦爾第的《四季》、莫扎特的《圣體頌》等。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也有很多,這里我選擇的是比較富有歐洲民族性色彩的曲目如《Kolikrat》《Tango》等,還有電影中耳熟能詳的配樂改編的重奏曲目如《加勒比海盜》等。除了傳統的西方室內樂作品,我們也嘗試演奏中國古典曲目改編的重奏,如侯俊俠老師改編的《二泉映月》《良宵》等,真正做到中西融合,為開辟中國低音提琴的民族化道路貢獻自己的力量,也讓學生對各種風格的作品廣泛涉獵。提升學生們的水平。
(四)前期相關研究成果及主要參考文獻
在有開設此課題的想法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集體地學習,觀看了國內外很多知名音樂學院的低音提琴室內樂重奏樂團演出視頻,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對低音提琴重奏的興趣,并分配好聲部,復印分譜,讓學生自行練習研究,在重奏課上討論演奏,共同進步。主要參考文獻有:趙芷藝.《淺談室內樂教學改革》、侯俊俠《低音提琴重奏》。
三、創新——室內樂教學研究計劃及預期研究成果
(一)多元化文化視野下高校室內樂教育的創新
1.以創新精神優化室內樂創作
僅僅通過我們的表演者來推動室內音樂曲目的創新是不夠的。基本是以民族的優秀民間音樂為基礎,創作出具有時代和民族特色的室內樂作品。作為民族大學的一名教師,在做好教學和演奏的同時也應該多多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改編和創作具有深刻的人文特征,是室內樂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和創新室內樂的形式、手段和主題,也應與多元文化藝術的發展趨勢相促進結合。
2.以創新精神加強室內樂學科建設
“教育永遠服務學生”是音樂教育中最重要的概念。藝術院校開展室內樂課程及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新時期的創新能力也是教育的關鍵,創新的實現在于不斷的實踐,改變的室內樂作品,在師生共同的二度創作之下,進行大膽的嘗試,潤色,最終展現于舞臺,對于教師來說,可以更好地完成理想的人才培養目標。
3.以創新精神推動室內樂的普及及欣賞
讓室內樂進入社會,進入校園是普及室內樂的重要途徑。通過欣賞室內樂來培養廣泛的群眾基礎,使各行各業都了解和喜愛室內樂,優美細膩的風格不但提升了演奏者的自身修養,也提升了國人的藝術修養,構建城市的軟實力。
4.成果展示
通過一年的課題研究、練習實踐讓學生理解室內樂的內涵,通過不同風格的低音提琴重奏曲目的演奏,培養合作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以及屬于自己的音樂演奏特點,更深刻地認識到獨奏重奏的不同意義,也能從另一方面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相互協奏共同提升,互相借鑒,一起進步。最后的課題研究成果會以一場音樂會的形式進行,在舞臺中通過表演將自己的所學與收獲表現出來,體現音樂表演者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