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摘要】湘西土家族山歌,從誕生之際到今天,一直以來是勞動人民用來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土家族地區廣泛流傳著形式短小而又具有獨特韻律的山歌,這些山歌是土家族地區所特有的一種音樂形式,反映出土家族人民在田間勞作時的自由生活,是土家族地區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產物。
【關鍵詞】湘西土家族;山歌;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一、湘西土家族山歌的簡述
湘西地區自古就有“歌海”的美譽。土家族在日常繁雜的工作中,為了增添生活和工作的趣味性,他們創造出了很多生動而富有特色的民歌,形成了一種山歌文化。許多山歌從創作之日起就一直口口流傳至今,很多經典曲目如《葫蘆古歌》和《梯瑪神歌》等,就是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由此可見,土家族山歌文化是受到日常生活和勞動習慣的影響而產生的,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和歷史的驗證。土家族山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中可以領會到土家族的社會歷史變遷、風俗習慣以及生產生活等信息,其歷史淵源是與土家族的起源和歷史變化息息相關的。
二、湘西土家族山歌的內容
(一)勞動歌
勞動歌,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勞動人民在田間勞作時演唱的歌曲,是一種獨特的歌曲形式。這種類型的山歌所具有的顯著特點是整體旋律簡單,易于上口,演唱時給人以自由快樂的心理感受。歌詞相對簡單,反映的是土家族人民勞動時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在進行勞動歌的表演時,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重點在于表現出蘊含的情感,如豪邁奔放、風趣詼諧、樸素勤勞等。勞動歌經常使用七字句,體現了土家族人民勞作時的風土人情,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
(二)生活歌
生活歌,是一種主要表現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情景的山歌,反映出該族人民的某些風俗習慣。生活歌所具有的特點是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出發對勞動人民的生活習慣進行描述,旋律相對簡單,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色彩。其中,比較著名的一首生活山歌——“哭嫁歌”充分反映了姑娘在出嫁前的內心活動,在實際生活中,待嫁的女孩往往會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通宵演唱,曲調雖然簡單,但卻唱出了心中的那種委婉深情。
(三)擺手歌
擺手歌,既是一種原生態的土家族文化,又是土家族進行擺手活動時所唱的歌。相對于前兩種形式的山歌,擺手歌的演唱要正式的多,需要在專門的擺手堂內舉行,并且按照形式的不同分為坐堂歌和行堂歌兩種。行堂歌在演唱時有專門的領唱人員進行領唱,同時演唱時要表演特定的擺手舞;坐堂歌則是眾人坐下來歌唱的形式,還可細分為對唱、獨唱等方式。擺手歌可以進行即興演唱,也可以由專門的領唱人——“梯瑪”帶領大家演唱,一般是內容煩瑣、流傳下來的傳說和故事等,形式固定。
三、湘西土家族山歌的藝術特征
(一)土家族山歌的語言特征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土家族山歌中,方言有著獨有的修辭藝術,它的表現大概有五個方面。首先,土家族的民族語言具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在進行歌詞編排時會展現出在押韻、修飾方面的優點;其次,民族語言獨有的修辭形式豐富了民歌的內容和內涵;其三,歌詞中包含的多種修辭手法,如夸張、比喻等更能體現出歌謠的美妙;其四,因多方面的因素所產生的方言章句修辭,如頂針、排比、重復等,使當地山歌得到多元素提供生動的案例;其五,諧音、雙關、夸張連用,諧音的意思大概就是由音同義而發生的美學優秀的效果,在作品中表達了曲折凄涼的意圖。
(二)土家族山歌的音樂特征
1.曲調特征
土家族山歌一般具有相對固定的旋律,而沒有固定的歌詞,因此,在演唱時可以即興搭配不同的唱詞。同一首山歌在不同演唱者口中會體現出不同的韻味,經過一段時間的流傳后形成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土家族山歌常用句式為五字句和七字句,后來還出現了散句。每個類型的歌都有固定的曲調,常用調式為傳統的宮調式、徵調式和羽調式,均屬于五聲調式。這種傳統的五聲調式所特有的音樂特點和旋律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山歌的結構特點,如上滑音、回滑音等。除此之外,部分土家族山歌在旋律中還出現了“#6”與“6”、“#5”與“5”等羽調式和徵調式共存的樣式,體現了土家族曲調特有的音樂特征。
2.演唱風格
土家族山歌的演唱形式大多為即興演唱,在韻律上的特點常常表現為一韻到底,每句都必須有韻律,但是每句的韻腳不同。土家族山歌沒有固定的形式,在口口相傳時會因為個人思想的影響而發生改變,正是這種不斷修飾和完善才形成了它獨特的藝術風格。土家族山歌在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時會發生改變,常見影響因素包括地理環境的變化、民族風俗的傳承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由于土家族山歌是口口相傳的,學習者在聆聽師傅講授時需要從心感悟歌曲的旋律,從語氣、押韻等方面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自行掌握歌曲的內涵和準確性,只有不斷地演唱學習,才能夠真正掌握土家族音樂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