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當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高職教育也是我國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是廣受社會和個人所關注的,但許多高職學生對于學習和未來的規劃并不重視,無法形成良好的企業思想,不能促進個人素養與職業素養的提高。因此,高職教師要將其重視起來,從多方面入手,堅持做到將校園文化企業化,將教學企業化,將管理企業化,促進學生蓬勃發展。
[關 鍵 詞]企業文化;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059-01
一、將校園文化企業化
高職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很明顯,就是畢業后直接為企業輸送所需人才。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學校能教給學生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平穩地從“學生”過渡到“社會人”。而國內的高職學校分為民辦和公立兩類,在企業文化培養上,因民辦存在所謂的憂患意識,所以在企業文化上往往比公立學校注重。注重企業文化的民辦學校,校風更加公平開放,而公立學校卻缺少這種文化,顯得古板,思想上缺少人文氣息。要想將企業文化引入高校中,首先要將企業文化引入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接軌,使創新、競爭意識融入校園的建設之中,營造出良好的校園企業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入職之前就培養出良好的職業習慣。在文化融合時,可以考慮用舉辦文化藝術節、安排知識競賽等活動的辦法,也可從學校官網、校園廣播、校報等方面宣傳企業文化,使學生日常生活中時時接觸企業文化,從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只要學校有“企業化運營”的概念,企業文化進入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日可待。
例如,學校提倡企業文化,可以對給學校做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家們表達感謝,把學校的教學樓、馬路、湖泊等命名成企業家的名字,而且在校內走廊、報欄中實時報道企業的走向,以及相關企業文化的內容,幫助學生分析行業的發展趨勢,感受企業內的實時變換,使企業對于學生來說是無比熟悉的事物。
二、將教學企業化
學校應該配備熟悉企業文化的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所以學校在招聘老師時,除了老師是否能教好學生知識課外,還要注重老師是否具有企業工作經驗,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做到言傳身教,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又能較好地引導學生對企業文化進行了解,培養學習企業文化的能力。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企業的管理者,以自身經驗傳授企業文化,給學生一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老師還可在課后進行企業文化的考試,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每位學生都能認真地學習企業文化內容。并且在校內進行企業仿真的構建,使學生在學校內也能進行企業文化的培養。企業對于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學校要將學生進行分批教育,從而使學生能接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學校可以邀請企業人員走入課堂,參加課堂的改革,根據企業的不同要求,建立起不同的企業文化課,將不同的企業文化素質,融入所有的課程,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很好地了解到企業文化,利用不同的文化課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將管理企業化
學校可將企業化融入學校管理中,以企業的管理模式來管理學生,使學生與企業員工有著一樣的日常行為要求。在管理學生方面借鑒企業的管理優點,將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優良思想教育融入學生管理中,并且將先進的企業文化也融入學校。學校還可以在原有的輔導員上,進行助理輔導員或指導老師的聘請,這些助理輔導員或指導老師最好是企業的勞動模范、技術能手,這樣學生在他們不知不覺的言傳身教中,就能得到企業文化的培養。并且學校可將企業文化的內容與校規相結合,制訂出新的《高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受到企業文化的管理,這樣便能運用企業文化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學校可實施正式化教學,不再是之前的隨意地進行實習體驗,而是嚴格要求學生,在實習期間要穿好工作服,每天進行工作打卡,按照規定時間上下班,不能在工作間進行大聲喧嘩,使學生在實習時就感受到企業的嚴格。
在新課程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高職學生應該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精神,將企業文化貫徹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過以上三種方式,在促進教師自身教學能力提高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高職生活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沈蓓緋.榮譽學院:美國高校本科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0(4).
[2]李乾文,周建.江蘇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問題研究[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0(3).
作者簡介:于濤(1980.3—),男,漢族,遼寧省葫蘆島市人,研究生,輔導員,渤海船舶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