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的新課改日益深化,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也日益凸顯。小學音樂課不僅能夠教授小學生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還能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小學音樂課程。要想確保良好的教學質量,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游戲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關 鍵 詞]音樂游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073-01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學習音樂的最基本的動力就是興趣。音樂興趣也是學生可以真心接觸并享受音樂進而實現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按照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進行游戲教學,即通過游戲的方式促進學生體驗、感受音樂,使學生在比較輕松和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相應的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這樣才能實現通過音樂拓展小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及審美水平的目標。
一、音樂游戲的內涵
所謂的音樂游戲就是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將音樂和游戲進行科學融合,使學生能夠通過游戲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方法把音樂當做主題,通過游戲這種載體提高音樂性。教師可以在比較愉悅的氣氛當中傳授給學生音樂技能和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緩解其學習壓力,提高音樂素質。此外,該教學方法比較符合小學生特點,能更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協調發展,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二、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音樂游戲的作用
(一)促進學生身體協調發展
把音樂游戲科學融入音樂課堂中,就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身體協調發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彌補現階段獨生子女因為被溺愛而不重視體育鍛煉,且由于嚴重依賴電子產品出現的動手能力不強,身體協調性不佳的問題。通過游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動起來,從而實現身體協調發展,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動手能力等諸多目標。
(二)有利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形成
進行游戲的時候,小學生很容易同其他伙伴建立起合作關系,促進其形成合作意識。因為在開展游戲的時候,學生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學生就能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互相幫助,為了達成終極目標而盡自己最大的力量。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小學生合作的能力,提高其溝通水平,形成集體意識。
(三)促進學生深刻理解音樂知識
受年齡限制,小學生在理解和分析問題方面的能力還不那么強,所以樂理知識對他們而言很難。利用音樂游戲,可以使小學生快速參與到其中,從而對于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相應知識更容易理解,枯燥乏味的一些知識就會顯得更加有趣,這樣學生才會更樂意學習音樂知識,也會有更深刻的記憶和理解。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音樂游戲的策略
(一)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孩子在身心發展方面還尚未成熟,比較喜歡那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和事物,這些事物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基于此,音樂教師就應高效利用游戲自身獨具的趣味,開展音樂游戲教學,從而快速使小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掌握相應的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
比如,教師講授休止符音樂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帶領學生玩“紅燈停,綠燈行”這個游戲,通過游戲,小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掌握休止符的意義。
(二)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對于一個游戲而言,假如其缺乏積極的活動,那么其始終都不能稱之為一個好游戲。”所以,運用音樂游戲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授課的時候,教師必須積極利用相應游戲的活動性。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目標是幫助小學生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讓小學生可以運用自身器官對音樂加以表現。而游戲的活動性恰恰能使學生器官得到有效鍛煉,進行更加協調的配合。
例如,教授歌曲《動物說話》的時候,教師就應鼓勵學生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如小鴨子、小狗、老黃牛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自己選擇小動物,這樣他們能更自然地發出動物的聲音和動作,從而真正地進行音樂表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音樂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的魅力正在逐步展現。良好的小學音樂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一些基礎性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能陶冶其情操,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音樂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保證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楊.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實施音樂游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5(1):523-524.
[2]龔曉紅.基于新課改理念的小學音樂游戲教學法的有效實施[J].教師,2016(9):92-93.
[3]陳繼萍.小學音樂游戲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75-76.
作者簡介:李振華(1978—),女,吉林省農安縣人,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