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浦瑞
[摘 要]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成為熱門話題。問題教學法是一種古老而又長青的教學方法,歷史淵源悠久,是符合當今教育發展趨勢的高效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問題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并且有益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
[關 鍵 詞]問題教學法;高中政治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077-01
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核心,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為原則,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實施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讓問題成為“引子”
問題是問題教學法的內核,也是衡量問題教學法是否有效的根本標準。衡量一堂課中的問題是否有效,應該從問題的價值性、興趣性兩個維度來考慮。首先,問題必須有價值。如今普遍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問,就算是在運用問題教學法。提問教學和問題教學從本質來看就是截然不同的。提問只不過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基本方式之一,目的在于檢驗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者是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問題教學中的問題,目的是為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從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其次,問題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從了解學生喜好、研讀課程標準、充分結合生活實際等方面入手。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時事熱點,或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件來進行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所以問題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唯有抓住價值性和興趣性兩大“犄角”,才能夠使問題成為“引子”,從而引爆課堂。
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中的一種創作手法。在問題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 “留白”即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建構主義認為,學生要憑借自己的主動建構來搭建認知結構,那么在課堂上,就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對于教授的內容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當我們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的時候,可以降低自己的語速,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樣學生才能夠充分利用已有經驗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學生在一堂課上是否有收獲、是否有進步是衡量這堂課有效性的唯一標準,而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是促進課堂有效性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意思就是學習要有消化、思考的時間。只有充分思考,才能將知識內化于心,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因此,課堂中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
三、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良好、和諧的教學氣氛可以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學就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力、想象力、表達力。然而,在問題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掌控課堂,具有不可違背的威嚴性,這使得學生有問題也不敢問,害怕老師的責備或是同學的嘲笑,逐漸成為一種“去問題化”教育。所以,我們要營造一種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暢所欲言,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要想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是核心。教師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其次要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彼此互相了解。最后教師要有教學激情,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沒精打采、死氣沉沉,那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良好課堂氣氛的構建,這直接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
四、教師反饋要注重“一導二追”
“一導二追”即在問題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反饋要做到引導和追問,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智力。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見到一種情形,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或者是答案有所偏頗,教師便一言不發,直接叫其他同學回答。這會直接損傷學生的積極性,由此在課堂上變得沉默寡言。對于這種情形,教師要做到循循善誘,讓學生有話可說。教師可以降低問題難度,打開學生思維,讓學生從一個問題“跳”到另一個問題,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又使得學生在這個問題上有所收獲,有所進步。根據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提高問題難度,使學生“夠一夠摘桃子,踮一踮爬梯子”。對于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及時追問,逐漸提高問題難度,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避免“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
參考文獻:
[1]于喜梅.問題教學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好方法[J].新課程(下),2016(6):228.
[2]孟炳忠.問題教學的“五生”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1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