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承君
摘 要 紫砂壺藝貴在神工巧奪,而紫砂肌理的表達往往要求壺器的制作采用獨特的造型工藝。紫砂壺藝的絕技貴在壺器骨肉均勻,且剛柔相濟,同時使人感覺壺器氣度不凡,具有瀟灑脫俗的氣質。然而,無論紫砂壺藝的絕技如何高明,都離不開藝術的和諧原則。
關鍵詞 紫砂;炎黃壺;造型;藝術
和諧統一是紫砂壺造型的一大特色,紫砂壺的和諧藝術是指作品的各個部分之間保持著一種有機的聯系,壺器局部的裝飾適宜,造型單純而不單調,造型復雜且精致、靈巧卻不纖弱、厚實而不笨拙,這樣的壺器不但實用,而且使人產生愉悅的美感。紫砂壺的設計十分講究器型側立面的線型與形體的組合,身筒與壺蓋、壺嘴、壺把等附件的比例和諧統一?,F以這款紫砂“炎黃壺”(見圖1)為例,談談壺器的造型設計及其和諧藝術。
1 紫砂“炎黃壺”的造型及其寓意
紫砂“炎黃壺”以紫泥為料,泥料手感佳;壺身圓潤有型,壺嘴曲環有度,仿神龍出水之狀,輕輕上揚;壺把舒適穩定,形似龍身出海;微坡形壺蓋上的壺鈕為圓型。近看,壺體、壺鈕與壺蓋三點一線,比例協調。遠觀此壺,壺體線條舒展流暢、勻稱柔和,風格清和恬淡、寧靜祥和,給人以清靜氣爽的感覺。紫砂“炎黃壺”以神龍出海為造型,寓意炎黃子孫雄風振起之勢,十分討喜。
2 紫砂“炎黃壺”的刻繪
紫砂“炎黃壺”的壺腹刻繪著詩句“一語荷塘新綠靜”,充滿詩情畫意,展現一幅夏季荷塘的畫面,仿佛走進炙熱的夏季,這時,眼前有一個冒出新綠的荷塘,片片荷葉透過浮萍浮出水面,給人的感覺是無比的清新與涼爽。試想,如果獨自一人站在荷塘邊,月光靜靜地灑在了荷塘上,當我們安靜地面對一池清荷的時候,似乎就像聽到了一個江南女子正在清唱的悅耳歌聲。萬影橫斜,明月流空,庭院寂寂。那些漫步在小橋流水之上,徘徊于亭臺樓閣之間的游客們或坐或臥,三兩個好友一同賞荷,往往能夠沉醉其中,自得其樂。抬頭,只見天上高高掛著一輪明月,悄悄地爬上柳梢頭,數十畝的荷塘在一片朦朦朧朧的煙水間安詳著。樹影、人影、荷影,影影綽綽,今生只為此時此刻到這里來邂逅一個人,遇見一朵荷。月色下的荷塘像一幅潑墨畫,一池青翠,這是多么的詩情畫意啊。一朵菡萏靜立池塘,就像你在等待的那個人兒。在石橋之下,因為離得近,所以看得清。僅僅只看得清這朵,剎那間產生了一種怦然心動;剎那間,又仿佛沉醉荷塘之中。這時,獨臥一亭,嗅著蓮荷的清芬,閉上眼感受荷塘的清幽,月色的靜謐,心靈沉靜而有點醉了。偶爾一陣微風吹過,千萬片蓮葉微微顫動,如凝碧的波痕,也如名家的水墨,一筆一筆潑出曼妙的風姿。清風入懷,如在仙境,突然走來一群男女,說要是在這里搭建帳篷該多好。是啊,能夠枕月色而眠,對荷塘而歌,那該是人生的一種瀟灑與暢快。在這荷塘月色里的石橋小亭里靜靜睡一睡,做一個好夢足矣。想著想著,那群人漸漸走遠了,只剩下獨自一人,夜更靜了。從橫穿荷塘的長橋上吵吵鬧鬧地走過,看見了月上中天,荷塘的荷葉顯得更綠了,月光照不到的地方卻更黑了。岸邊的樹,深深的橋洞,更顯得深沉了。長廊上閃爍的燈火,如明亮的星星,此刻一眼望去,竟然朦朦朧朧。再遇紫砂“炎黃壺”,漫飲一杯茶,聽細細的蟲鳴、陣陣蛙聲,還有魚兒躍動的聲音,情侶的竊竊私語,這一切是多么的寧靜、美好。
3 結 論
這款紫砂“炎黃壺”的立意十分獨特,以神龍出海為造型,寓意雄風振起,又在壺腹刻繪詩句:“一語荷塘新綠靜”,充滿詩情畫意,與文人的氣質十分吻合。綜上所述,紫砂“炎黃壺”既符合了儒家出世的進取心,又迎合了道家“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生活哲理,故此,紫砂“炎黃壺”不但造型獨特,而且寓意深遠,值得收藏。
參 考 文 獻
[1]袁國強.談紫砂藝術美[J].江蘇陶瓷,2008(3):44.
[2]孟小軍.淺談“龍鳳呈祥”壺傳統文化元素傳承、創新與巧妙運用[J].佛山陶瓷,2013(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