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英
[摘 要]新時代大學生具有個性發展和多元發展的特性,傳統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適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高校輔導員應不斷提升管理理念,提高對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認識,建立高質量的精細化管理機制,促進班級管理效益的提升。
[關 鍵 詞]精細化;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J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178-01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青聯發〔2017〕10 號)明確指出“堅持遵循教育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注重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普遍要求和分類指導相結合,提高工作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如何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管理特點,準確理解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提升高校學生教育教學工作成效,作為高校輔導員工作要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為契機,強化精細化管理機制建設,將教育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一、精細化管理內涵特征
精細化管理的思想和理論歷史久遠,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20世紀初,美國管理學之父泰勒首先提出了現代精細化管理理論,后經過不斷發展完善,特別是在企業實踐中逐步形成著名的“豐田管理模式”,提倡精益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匹配管理。精細化管理具有三個典型的特點:規范化,精細化,個性化,強調“精、準、細、嚴”的基本原則。通過“精確、高效、協同、持續”實現管理效益提升。
二、高校輔導員精細化管理重要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體是學生,高校輔導員是此項工作的主導者和實踐者,傳統的工作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時代大學生個性、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如何做到“覆蓋全程、細化環節、規范流程、督導執行、績效考核”,提升輔導員工作成效,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具體、做扎實、做出成效,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需要引入現代精細化管理理論。
三、高校輔導員隊伍現狀分析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過程,輔導員的工作定位不清晰、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也制約了高校輔導員的自身發展。第一,工作定位不清晰,輔導員崗位雖然屬于專業技術崗位,為了職稱晉升需要,還需兼職專業教學任務。特別是目前部分高校專職輔導員數量也未完全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的1:200(師生比)完全配置輔導員崗位,選調專業教師擔任班級班主任,造成專業教學為主、學生管理工作為輔的狀態,工作精力不夠,工作成效不高。第二,工作機制繁復。存在多重管理屬性,主要責任不明確,工作重點任務不明確,導致輔導員忙于行政事務而忽略學生個體發展客觀規律、需求,對于學生的動態需求及個性需求不能及時關注。
四、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機制建設
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有利于及時掌握學生動態,調整工作方式,階段性開展重點工作,強化學生的控制能力。在具體的工作中應該加強精細化管理機制建設,做到“結構優化、任務明確、信息精準、制度落實、管理協同、評價促進”精細化,適應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提升高校輔導員工作成效。
(一)結構優化
優化班級管理機構,強化激勵機制,強化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能力培訓,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可持續發展理念。
(二)任務明確
實行班組管理,明確執行主體,目標引領,任務分解。加強學生自身的流程控制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
(三)信息精準
加強學生反饋信息渠道建設,及時掌握學生狀態,為學生管理、班級建設、學生個性發展等方面提供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強引導。
(四)制度落實
加強輔導員和班級管理骨干的“領導職能”和“控制職能”運用,強化制度落實。細化運行中管理制度的編制、實施、控制、檢查、激勵等程序和環節,促進管理目標實現。
(五)管理協同
優化學生管理程序,在日常督查,學生操行評定,學生獎、勤、助、貸、險申報,學生兩基數據統計、上報、學生管理、檔案資料等各方面程序化,強調協同管理,提高管理流程的規范性、時效性。
(六)評價促進
采用積極評價模式,及時反饋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加強引導,強調團隊價值共鳴與自我超越相統一,建立績效考核量化檔案。
實施高校輔導員精細化管理是適應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確立以生為本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強化精細化管理理念,通過“結構優化、任務明確、信息精準、制度落實、管理協同、評價促進”,深化精細化管理機制建設,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改進,讓高校輔導員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參考文獻:
[1]羅勇等,高校輔導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細化[J].教育與職業,2014(8).
[2]林天翔.論新時期高校政治輔導員的素質要求[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1).
[3]周立新.建設高素質的高校輔導員隊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