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鴉片戰爭以后,現代鋼琴開始影響我國,晚清宮廷、教堂和教會學校成為最初的教學場所和園地。新式學堂與部分富裕家庭的購買不斷增多,專業樂隊和西洋專業人士來華演出以及日籍鋼琴教師和音樂專業留學生的推廣,使學習和演奏鋼琴的人數不斷增加。專業琴行的出現,更是加快了鋼琴在華的普及,不過,由于鋼琴整體藝術處于萌芽期,此時的鋼琴普及依然十分有限。
【關鍵詞】晚晴鋼琴;西洋樂隊;教會學校;新式學堂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現代鋼琴真正在中國社會上傳播并產生影響是在1840年之后,教堂的開設以及教會學校和新式學堂的興辦,為鋼琴傳播與普及提供了最初的園地。除部分教育場所外,鋼琴在部分富裕家庭中以及晚晴宮廷中仍有少量的存在,學習和演奏鋼琴的人數不斷增多。西洋專業樂隊與西方專業音樂人士的來華演出,雖屈指可數,但對鋼琴普及與傳播貢獻很大。不過,鋼琴藝術在中國的萌生,還是推遲至民國初期。簡單的說,晚晴鋼琴音樂還未進入起步階段,一直處于朦朧的萌芽階段,鋼琴音樂的發展方向還是一片渺茫。
一、鋼琴教學場所
外國人在中國的傳教活動和商業活動,使鋼琴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西方的學校教育模式通過教堂唱詩班、教會學校以及晚晴學堂樂歌活動傳播中國,并逐漸推廣與普及。尤其是在傳教士活動下的一系列教會音樂活動,對鋼琴在華的傳播與普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雖然大多數教會學校及新式學堂比較重視音樂教育,但是鋼琴或風琴的設備遠未普及,加上音樂教師缺乏,又沒有合適的音樂教材,因此音樂教育還沒有走上正規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的鋼琴音樂還停留在為教堂或學堂樂歌伴奏的附庸地位”。[1]
(一)教堂與教會學校
晚晴社會即使設備最差的教會學校也有好幾架鋼琴,尤其是在東部沿海一帶的大中型城市都開設了教堂,傳教士每至星期日都會到此參加禮拜儀式,演唱圣詩并帶有鋼琴伴奏。所以,教堂成為我國近代史上最早的鋼琴教育場所。同時,為了傳教需要各地創辦教會學校不斷增多,招收中國教徒培訓鋼琴演奏、傳授鋼琴技藝成為傳教士的重要活動之一。為此,鋼琴教學與普及逐漸增多,其影響也在不斷擴大,而傳教士便成為最初的教育者。
目前所知,最早提供鋼琴教學的教會學校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一帶,如圣瑪利亞女校(1881年)剛開始只有鋼琴一架、風琴兩架,后來學校設法購置鋼琴和風琴,所需鋼琴設備才得以補充,《中國近代學制史料》中記載,由于教學設施的逐步改善,受到當時學人的關注,學習鋼琴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最多的時候達到120人,上海中西云塾(1892,林樂知、海淑德創辦)、天津中西女學(1907),就設有六七間鋼琴教室。在外國人創辦的教堂及教會學校內,能夠擁有鋼琴是最基本的條件,也是最主要的教學單位,以便開設鋼琴課程,為喜愛鋼琴的孩子課外選學,為鋼琴藝術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產生特殊的影響和意義。
(二)新式學堂活動
新式學堂的樂歌活動,主要是由清政府在各地興辦,其活動也主要圍繞西洋樂器的教學和樂歌演唱活動,與此同時,鋼琴伴隨著新式學堂樂歌活動的興辦逐漸走進中國的音樂課堂。以此為萌芽,迅速在全國各地蔓延,為鋼琴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提供最初的基地。此時,雖然中國鋼琴藝術的基本理念尚未形成,鋼琴藝術的本質也沒有發生變化,但中國接受鋼琴教育的受眾在數量上得以擴展,為樂歌授課所需的樂器也在逐漸增多,有效地促進了鋼琴的普及程度。
一些有條件的新式學堂效仿國外,將音樂課作為正式課程而設立。初期很難解決音樂教育資源的問題,主要依靠聘請外籍教習、鼓勵國人出國留學、從國外購買樂器、編著教材等。日本留學回國人員大都在本地學校任教,還有聘請外國教習以及我國自己培養的音樂人才和音樂愛好者,如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堂的李叔同、上海務本女學堂的吳馨、天津嚴氏女塾的嚴修、南洋公學附屬小學的沈心工等,以上新式學堂都開設了音樂課,更多地聘請日籍教員或留學生,鋼琴作為必備樂器,在新式學堂音樂教育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會演出活動
進入晚晴,“西洋音樂演奏團體及個人逐漸增多,而隨之專業演出場地逐漸在華落戶,以提供來華洋人演出需求,也為西洋在華僑民提供娛樂欣賞之地。這時上海成為西洋藝術表演的中心舞臺,幾乎所有來華的西洋音樂家和團體,都會在上海舉辦音樂會”。[2]相對于專業團體及個人的演出活動,在華西洋人士的小型家庭式小聚會、宴會等活動更是頻繁不斷。還有一些新式學堂的音樂演出活動,越來越多地登上了歷史舞臺,鋼琴自然成為所有娛樂活動必不可少的首選樂器。
1874年,英國著名女鋼琴家亞拉白可大在上海大戲院舉辦了專場演出, 4月7日(同治13年2月21日)《申報》報道:英國著名女樂至上海演戲略:泰西戲場之事與中國迥異。……,上海有新至英國當今彈琴上最著名之婦女稱為亞拉白可大者,其來中國蓋為繞歷世界籍廣游覽起見,于所歷之處偶施其技輒嫌所得不及英國百中之一,聊以貲補游費而已。聞于忌日在上海西人戲院開張演技數日,值此春光明媚盍往游觀因敘其崖略云。2010年11月4日至5日,在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召開的“首屆中英音樂關系討論會”上,來自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Simon McVeigh(西蒙·麥克維)教授,第一次在我國公開對“亞拉白可大”進行詳細介紹,準確翻譯為阿拉貝拉·戈達德女士,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資料。[2]意大利鋼琴家梅·帕器(Mario paci)的個人鋼琴演奏會于1904年在上海德僑俱樂部舉行。赫德樂隊是我國音樂史上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四人樂隊,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具有了一定的規模,成為私人招待訪客的重要娛樂工具,經常舉辦舞會、宴會、私人音樂會、游園會等娛樂活動。新式學堂內學習音樂的學生都會嘗試參加不同場合的音樂演出。如天津北洋女子師范學堂,在某學期畢業典禮上,就安排其學員參與文藝演出。
三、宮廷與家庭使用
晚清鋼琴在中國的傳播渠道趨于多樣化,宮廷及富庶家庭陳列與演奏開始增多,尤其是王公貴族及上海、北京等中東部沿海大城市的富豪家庭以購買和演奏鋼琴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上海、廣州、杭州、寧波等沿海城市出現了大量的銷售小提琴、鋼琴、風琴的琴行,以此為外國僑民、教堂以及中國上層家庭提供需求。晚晴的報刊機構及出版業迅速興起,一躍成為西方文化的宣傳陣地,創刊時間最長、影響面極廣的《申報》和《點石齋畫報》中刊登了大量的關于鋼琴的廣告。《申報》僅1872年至1900年間刊登的廣告中就有40家拍賣鋼琴的商行。
鋼琴進入中國主要通過海上通道,一是從日本傳入,一是直接從歐洲進口,如英國,謀得利(moutrie)琴行是在中國出現的最早、最大的琴行,大約時間為1850年,為英國商人創辦,而且市場良好,銷售額很高。19世紀末期,琴行開始從日本購制鋼琴所需木材,從英國運進各種鋼琴部件,在上海閘北開辦鋼琴廠,使上海成為中國鋼琴藝術的重要發源地,也為中國近代鋼琴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從1580年第一架鍵盤樂器由葡萄牙傳入我國后,鍵盤樂器開始走入中國人的視線,元明時期古鋼琴及古鋼琴音樂主要流傳于宮廷之中,學習的人很少,普及程度非常有限。意大利人利瑪竇就曾在1601年向明神宗黃帝進獻過一臺古鋼琴,同時允許其指導宮廷太監學習鋼琴演奏。清康熙帝曾跟傳教士徐日升學習過西洋樂器,后世普遍認為他是學習并演奏古鋼琴的第一位中國皇帝。光緒皇帝不僅喜歡演奏鋼琴,且撫弄自如,歷史上有很多關于溥儀學習鋼琴演奏的內容,技巧嫻熟,能要走一定數量的作品。
隨著基督受眾的增加以及受教堂禮拜的影響,民眾對鋼琴這一外來樂器的認識度逐漸提高,熏陶培養了早期的鋼琴愛好者,一些傳教士家庭很多都購買了鋼琴。“1907年蘇路熙陪同丈夫(蘇威廉)一同赴山西,接任李提摩太繼任山西大學堂西學書齋的總教習。在山西期間,家中經常聚集一些西方友人并舉辦音樂活動,而且家中有一架用火車運往山西的鋼琴”。[2]還有些家庭甚至購置鋼琴作家庭陳列裝飾之用。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李叔同的家里就擺設一架鋼琴,常常自娛自樂和用于教學。“值得一特的是,1895年(光緒21年),福州針對殘疾人所設的盲童學校有設置修理風琴和鋼琴的專業。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盲童們以修理風琴和鋼琴作為一種謀生手段,這恰恰說明了當時風琴和鋼琴在福州城中的普及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社會的需求催生了這一職業”。[3]
四、結語
鋼琴這門樂器的傳入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為中國音樂體系注入新的血液,成為了近代中國音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以上不難看出,晚晴鋼琴在華傳播和普及十分有限,其中所受影響因素諸多,總結來看有以下幾點:其一,滿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缺乏交流,同時,為了維護本民族的文化尊嚴,在抗擊入侵者的同時,驅趕傳教士,本能地排斥外來文化,使中國社會在近代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其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進一步強化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強化了其自給性和封閉性,無論在制造上還是在消費上都大大限制了鋼琴的傳播;其三,鋼琴自傳入之日起,就受中國傳統文化道德觀的影響,直至晚晴時期一直沒有被國人真正接受,很難在中國得到傳播和普及,其實質就在封建的世界觀和文化觀沒有徹底瓦解,西洋音樂尚缺乏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土壤;其四,中西不同的歷史文化、心理特征、思維方式以及審美情趣對音樂審美觀的產生很大影響,如中國傳統音樂作品無論民間的、宗教的、文人的還是宮廷都屬于單音音樂,音樂作品大多是單聲思維,講求連貫性、和諧性和統一性,而西方音樂具有結構嚴謹、句法完整、邏輯性強的多聲思維的特點;最后,受傳教士自身的局限性,當時只從歐洲帶來了幾架古鋼琴,并沒有傳入相應的鋼琴制造工藝和維修技術,這就極大地限制了鋼琴在中國的傳播。
參考文獻
[1]曹冠玉.論中國早期鋼琴教育的幾種模式[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4).
[2]曹國梁.晚晴英國音樂在華傳播[D].廈門:廈門大學, 2011.
[3]張娟.明清時期西方鍵盤樂器在中國船舶管窺[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張凱(1976—),男,山東省菏澤人,中級職稱,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