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煉
【摘要】粵東漁歌是粵東民間音樂的寶貴遺產,建立一個內容豐富、實用的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對保存、傳承與研究漁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建設項目,在數據庫建設內容、建設步驟、特色及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廣東東部的惠州、汕尾、汕頭、揭陽、潮州等地區的漁民操著相同的方言(俗稱“學佬話”),他們的漁歌自成一系,風格獨特,可以說是粵東民間音樂的寶貴遺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漁歌音樂文化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所以,如何保存漁歌音樂文化,以及如何促進漁歌音樂文化的研究,是粵東漁歌傳承發展的重中之重。粵東漁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合理利用數字技術,建立相關的音樂文化數據庫,可以推動其更好的保護和發展。筆者在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建設方面做了初步的嘗試,對數據庫建設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數據庫建設的前期定位
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在建設前要對數據庫進行初步規劃,確定數據庫建設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在建設前期,我們主要給出三點定位。
(一)為粵東漁歌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便利
粵東漁歌音樂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對其遺產資源進行合理保存。而漁歌的傳承人往往是分散的個人,分散的個人是無法對粵東漁歌音樂文化進行有效、全面的傳承,一些音樂文化遺產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而數據庫可以作為收集、整理和保存資源的平臺,把漁歌音樂文化的相關資源數字化,有利于文化遺產的長久保存。
(二)為相關音樂文化理論研究提供資源
數據庫的應用是通過計算機來處理一些有用資源,研究者可以快速、便利地對數據庫系統中的不同資源進行分類對比研究,研究的效率和準確性大大提高。同時,充足的資源也是相關理論研究與漁歌創作的提升和創新基礎。
(三)成為地方性民間音樂的教學資源
對于粵東漁歌來說,漁歌種類多、音樂文化的形式復雜,普通的教學模式無法充分展現其音樂魅力,也無法充分表達漁歌文化的精髓。數據庫可以存儲大量多媒體教學資源,使教學更加系統化、直觀化,提升教學效果明顯。
二、數據庫建設的主要內容
在研究調研中發現,粵東漁歌的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而數據庫建設涉及的事項較復雜,我們把這些事項主要歸為四方面。
(一)粵東漁歌相關的資料收集
資料的收集是數據庫建設的基礎,決定數據庫后續工作的開展。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主要收入以下資源:1.漁歌表演及相關活動資源的收集,主要包括粵東漁歌相關的舞臺表演、學術研討、民間儀式、群眾活動等資源,允許視頻、音頻、圖片、文字記載等多形式資源;2.漁歌口述資料的收集,主要是民間表演藝術家和演奏家、當地群眾和專家學者的一系列口述記錄,包括漁歌采風錄像、錄音,曲譜、歌詞的記載,文化歷史的講述等;3.文獻資料的收集,包括粵東漁歌珍貴文物文獻,如:曲譜、歌詞、照片、書信等資料;4.相關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收集,包括學者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著作,相關民間團體對漁歌音樂文化的收集整理的資料等;5.新創作和改編的粵東漁歌的收集,創作和改編漁歌是漁歌傳承和發展的方向,這類內容包括相關歌曲的曲譜、視頻和音頻等資料;6.收集創建漁歌傳承者、知名表演者和研究學者名錄,漁歌傳承者和表演者是漁歌藝術文化保存、繼承和發展的主力軍,通過收集這些個人信息,可以方便對漁歌文化的傳播,方便對漁歌的發掘和研究。
(二)資源的整理和數字化
粵東漁歌音樂文化的相關資源收集后,還應當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和整理工作。與傳統的紙質出版物相比,數字資源具有信息量大、共享好、傳播快、檢索便捷、利用率高等優點,數據庫建設離不開資源的數字化,其中,文獻、曲譜、錄音、錄像等資源都需要數字化加工。比如,紙質文字資料需要數字化,不同的電子版文檔也需要進行統一存儲格式的技術處理,又如音頻、視頻資源的存儲格式更多,也要按照數據庫的數據統一標準進行技術處理。
(三)資源分類整理
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是一個整合的系統,由幾個子庫組成,并且在數據庫中予以反映,以便于查詢和利用。對收集的資源進行整理后,我們把整個數據庫分成漁歌歌譜子庫、漁歌歌詞子庫、演唱實錄子庫、舞臺演出子庫、傳承人與歌手子庫、音樂文化子庫、研究文獻子庫、媒體宣傳子庫等。再對各個子庫進行細分,詳列目錄進行管理,比如,漁歌歌詞子庫有斗歌類、情歌類、勞動類、嫁娶類、世情類、思嘆類、敘事類等。粵東地區的漁歌雖屬于同一語系和同一大文化,但還是有差別、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資源整合過程中,進行漁歌音樂和文化的比較研究,比較各自的異同,最后把所有漁歌文化資源進行整合,使不同來源、不同性質和不同格式的漁歌數字資源產生聯系。
(四)數據庫軟件平臺的選擇
數據庫軟件系統的選擇與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到資源管理的“簡單化”和 “智能化”。雖然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有計算機專業人員指導設計,但考慮今后維護更新以從事音樂研究的人員為主,所以選擇軟件時應首先考慮數據庫管理軟件的易用性,使得非計算機專業人員也可輕易操作。另外還應確定漁歌音樂資源在數字化加工、描述、組織、互操作等方面的各項規范和標準,為今后更好地實現資源的網絡共享做準備。
三、數據庫建設的開展方式
數據庫建設是一個大工程,所以,用何種方式開展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建設對整個項目成敗具有決定性意義,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充分規劃,逐步深入
因為建設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工作量大,所以在建設數據庫之前就應該做好項目規劃,列出具體工作的實施方案,分析建庫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提出解決方法。工作進度上采取各個擊破,分項完成的方式,把整個數據庫建庫工作分成多個子庫項目來建設,分配子庫項目負責人并確定子項完成時間。收集漁歌資料時,要充分謀劃工作路線,對走訪的地區、收集的數量做充分預判,不能盲目地收集,去偽存真后再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
(二)合理交接,分段完成
數據庫建設涉及計算機技術,需要依靠相關技術力量才能完成,所以建庫工作應制定階段性任務,便于建庫過程中的各項工作更好交接。項目規劃、走訪漁區、資料收集、資料整合分類、資料數字化、資料編入數據庫、數據庫試用、數據庫調整更新等,每一階段工作任務要非常明確,相關研究人員的職責和分工也要充分體現,合理安排好各項工作的交接和相應的技術介入。
(三)多方合作,整合發掘
數據庫資源的收集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要發揮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力量,為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建設提供幫助。政府部門和民間團體往往已保存大量漁歌音樂資源,在資源收集中如果得到他們的幫助,可減少重復勞動,并且快速掌握已有的一些重要資源。另外,在漁區采風調研中,也要得到當地政府和民間團體的支持和配合,為發掘新資源提供幫助。
四、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的特色
數據庫初步建成后,我們進行多次調試和更新,使數據庫可以朝著項目的目標前進,最終充分發揮數據庫在保存整理資源方面的優勢,并具備一些自己的特色。
(一)是傳統文化發掘與傳承的平臺
粵東漁歌有千年歷史,是廣東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是發掘、傳承漁歌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其有助于整體上了解粵東漁歌的發展歷史與現狀,也有助于理解漁歌音樂文化的特點與內涵,從而為粵東漁歌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服務。
(二)是音樂文化理論研究的平臺
數據庫的建設為粵東地區漁歌音樂文化的理論研究提供依據,漁歌原始資料是理論研究的重要依據,可以促使學者更好地研究漁歌音樂文化。如歌譜、歌詞、演唱實錄等資料是漁歌研究的基礎,通過數據庫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可以為研究提供豐富詳盡的基礎資料,使研究更加有跡可循,更加有針對性。
(三)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平臺
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的建立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具有資源儲存、信息化傳播和多媒體化宣傳的作用。數據庫是傳統文化的教育平臺,能更好地秉承歷史、傳承文化,對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研究漁歌文化的平臺
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的建立可以為粵東漁區古代疍文化的研究提供資料和依據。粵東漁歌文化是疍文化之一,是古代疍文化的延續與發展,研究粵東地區疍文化,除了歷史文獻資料外,漁歌文化資料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疍文化在疍民的遷徙過程中與其他民族文化和平共處,互相傳播、互相影響。所以,粵東漁歌音樂文化資源庫為疍文化的變遷和發展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資料。
五、數據庫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建立音樂文化數據庫的工作煩瑣,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過實踐總結,我們發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一)資源收集的問題
粵東漁歌音樂藝術資源豐富,資源收集工作量較大。其中主要資源內容多,形式多樣,區域范圍廣,傳承人居住地分散,這些為資源收集制造了很多困難。因此,要注意全面地收集第一手的粵東漁歌音樂相關資料,不同來源、不同性質和不同格式的漁歌數字資源要盡量齊全。
(二)版權的問題
資源庫的有些資源可能會涉及版權問題,因此研究人員在使用數據庫資源時要多關注資源的版權,注意學術研究的規范。
(三)軟件技術的問題
漁歌屬于地方民間音樂,是音樂藝術的一種,而數據庫建設是計算機領域的一門技術,因此應注意協調兩個領域的工作者進行溝通與交流,使數據庫朝著明確的研究方向前進。
(四)網絡共享的問題
目前,初步建成的數據庫還局限在小范圍的人員開展交流研究,如果將數據庫資源共享到一個開放的大平臺,那價值和意義將是無限的,數據庫的成果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因此,網絡共享將是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胡揚吉.關于音樂資料數據庫若干問題的思考[J].音樂探索,2000(04).
[2] 劉葵波.特色數據庫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注:本文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資助項目“粵東漁歌音樂文化數據庫的構建和研究”(批準號:GD14YYS01)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