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海芳
[摘 要] 農村職業學校在招生、就業、專業建設、基礎建設、校企合作、技能培訓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好轉,但農村職業教育在規模、數量大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因素,還面臨一些有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需要積極應對。
[關 鍵 詞] 農村;職業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36-01
農村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直接影響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進程,也關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近幾年,在國家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給予高度重視的前提下,農村職業教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獲得到長足發展。但農村職業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就學校層面來說,還存在著辦學經費短缺、招生就業困難、專業設施不合理,產教結合效益低、教師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辦學質量低、辦學機制和人才培養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突出問題。因此,每一位農村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該主動剖析影響農村中職學校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探尋改變農村中職學校職業教育落后狀況的對策,促使農村中職學校職業教育走出低谷,迎接春天,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一、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辦學經費不足,辦學條件較差
西部地區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經費的來源主要是以中央和省級財政下撥的中職免學費補助經費為主,地方政府對中職學校的經費投入是很有限的,不少地方的農村中職學校基本沒有得到過地方政府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的支持。同時,部分縣區的城市教育費附加中用于職業教育的部分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在辦學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西部地區部分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在校舍建筑面積、圖書藏量、專任教師及雙師型教師數量、實驗儀器及實訓設備總值等基本辦學條件方面,生均水平不容樂觀,不能達到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中的生均標準,制約了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困難、畢業生就業不穩定
在城鄉一體化形勢下,傳統輕農思想依然影響著農村地區的家長和學生,再加上新生代中職學生普遍沒有參加過農業生產勞動,怕吃苦,離農意識較為強烈,部分中職學生從心底不愿意從事或農業與農村有關的職業。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中職畢業生由于受行業、專業、學歷層次等因素的制約,就業出路相對狹窄,就業待遇不高,職業后續發展受限,就業穩定性不高,眾多因素影響了初中畢業生就讀中職的積極性,導致農村中職學校招生困難。
(三)農村中職學校辦學特色不明顯,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部分農村中職學校在辦學中特色不鮮明,專業設置過多,專業建設緩慢,不能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而優化,各學校開設專業大體雷同,未能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品牌、缺乏優勢專業。專業教學中課程資源匱乏,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模式創新緩慢,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不好。專任教師中專業教師不足,“雙師型”教師比例低,教師缺乏企業和行業專業實踐經驗。諸多因素,導致生源質量本來就不好的農村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二、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農村職業教育經費投入
在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要堅持政府主導地位,強化政府主導和投入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促進農村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良好保障機制。同時要打破以往以政府為主的單一辦學形式,通過政策傾斜,積極吸引和鼓勵行業、企業,相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共同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積極開拓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格局,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職業教育投入體系,全方位促進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和辦學形式多樣化。
(二)加強農村職業教育自身改革
農村職業教育必須要從自身發展需求入手,轉變發展方式,把發展的重點從單純的擴張規模轉向提升辦學內涵上來,轉向優化專業結構上來,轉向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上來。農村中職學校要立足實際,認真調查和研究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特點,專業設置要更加契合社會需求,要堅決淘汰老專業,增加新專業。在專業課程設置中不能生搬硬套,要建立由一線專業教師、高校教師、相關領域和行業帶頭人、課程研究專家共同來參與的課程建設小組,充分學習和關注行業新科技、新技術,讓專業課程開設,專業課程建設、專業課程教學都能夠圍繞市場需求而進行,努力實現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
(三)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農村中職學校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此來破解學校招生難,發展緩慢等難題。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要堅持中高職一體化發展方向,努力實現與高職教育融會貫通,要堅持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加強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培養,使學生能夠適應崗位變遷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多樣化需求。
(四)強化農村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要拓寬農村中職學校專業教師的補充來源和渠道,招聘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職學校任教,以此提高專業教師比例。二是抓好教師的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對新教師開展崗前專業培訓,定期安排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職教師資專業培訓和研修。鼓勵專業教師到大型企業進行崗位實踐,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提升教師職業能力,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三是人事部門要給予資金支持,鼓勵中職學校招聘有專業特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行業技術領軍人才到中職學校擔任兼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