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在教育理念上已經從應試教育逐漸轉到素質教育,部分家長的教育觀也由只看重孩子本身的文化課成績向孩子文化課與音樂藝術共同發展方面轉變,希望能夠讓孩子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提高自身修養。因此,對于音樂教學法的運用非常重要,本文將對音樂教學法在聲樂教育中的運用與創新進行分析。
【關鍵詞】音樂教學法;聲樂教育;運用;創新
【中圖分類號】J617 【文獻標識碼】A
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其在具體表述方面和音樂的課程目標是不同的,和以往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的”也存在差異。音樂課程的目標主要是從宏觀角度對教育階段中的音樂教育結果進行規定,但是音樂教學的目標主要是由微觀角度入手,是在一個時段和一個環節的音樂教學結果,所以,在聲樂教育中,音樂教學法的準確運用,至關重要,只有科學有效地選擇音樂教學法,并將其在聲樂教育中進行針對性地運用,才能對聲樂教育的教學質量有所保障。
一、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聲樂教育中的運用和創新
(一)民間音樂的運用和創新
柯達伊曾經提出,無論是哪種杰作都沒有辦法對傳統的作用進行替代。所以,每節音樂課中都必須具備民間歌曲的演唱部分。不只是為了提供好的練習歌曲給學生,還是民族傳統音樂的一種繼承。可以從匈牙利普通學校運用的一些音樂教材中發現有很多民間歌曲,同時,書中還插入了多種故事和圖畫,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就民間歌曲而言,一般是將內容設計成兩人對唱或者是表演唱的形式,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或者是運用傳統的和具有幽默性的動作與演唱相結合,與此同時,融入歡快的表演,獲得在音樂中的享受和快樂。
就樂理來說,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視五聲音階音樂。這是匈牙利民間音樂的一個顯著特點,同時,也是音樂教育的一個起點。在學生音樂知識不斷豐富的背景下,加之對于本民族音樂的熱愛,可以融入其他國家的民間音樂,對其他國家的優秀音樂風格進行學習,這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柯達伊認為,由匈牙利音樂向世界音樂邁進比較容易,反之,道路會非常艱難,也可能不存在。
(二)首調唱名法的運用
所謂首調唱名法,也被稱之為是主音唱名法和移動Do的唱名法。特點是指用相對音高作為基礎,所有唱名音高都按照音調進行確定。換句話說,各個大調中的主音都是“do”,在小調中的主音都是“la”。前者的高度和位置是能夠來回變化的,然而調式當中的所有音級都存在固化的唱名。在大調中,無論是哪一個調性,主音,即第Ⅰ級音唱法都是do,上主音,即第Ⅱ級音唱法是re,中音,即第Ⅲ級音,唱法是mi。
(三)節奏讀法
柯達伊提出,對節奏的感知是人類的本能。利用節奏訓練,能夠大大提高聽力和多種音樂能力,在節奏訓練上要盡可能早地運用多聲部形式。此外,柯達伊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上的評價非常高。認為其運用的是格調比較高雅的一些音樂材料。就柯達伊音樂教學法而言,其吸取了體態律動當中的部分元素,然而達爾克羅茲練習運用的基本上都是鋼琴伴奏,但是柯達伊音樂教學過程中并未著重強調對于鋼琴的使用,在剛開始訓練節奏時,主要運用的是輕擊打擊樂器和拍手等非常簡易的技巧。
二、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在聲樂教育中的運用和創新
(一)體態律動的運用與創新
體態律動的形式表現為,在具體的音樂環境當中,能夠讓學生集中思想,按照教師給予的要求,用自己的身體作為道具,從而做出與音樂之間相符合的動作。對于體態律動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對學生在音樂中的感知與聽覺與判斷能力以及記憶能力進行鍛煉,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在音樂藝術中的想象力。在體態律動當中的游戲性實踐活動,要運用學生在自身運用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素材,對音樂形式進行建立,有助于學生在音樂各個階段中的學習。比如,在歌曲《小貓和獅子》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表現小貓與獅子的歌唱和動作,進而對比四分音符“C”和二分音符“B”,加強對于節奏符號的認識。
(二)視唱練耳的運用與創新
“內心聽覺”是對音樂進行表現和體驗的一個音樂能力,這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中視唱練耳的重要組成,同時,還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法中的重要任務。其在教學中的目的是指可以讓學生將聲音與運動中的感覺進行“內化”。該教學模式比較重要的是學生本身的記憶能力和注意力。內心聽覺的表現形式是指在教學中,音樂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在內心默唱部分音樂要素,通過這樣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身的聽覺能力以及對于音樂要素的掌握力。比如,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速度要求自己拍手,當聽到數字口令后,停止拍手,在這一過程中,根據老師提出的數字進行大聲讀拍:“Da Da Da”。值得注意的是,要對原拍速度的均勻性和穩定性進行保證。音高和曲調與動作以及方向的感覺存在很強的內在關聯。人們一般情況下會對上行曲調給予對應性的伸展身體表現,但是在曲調下行的過程中,肌肉就會逐漸松弛。學生學習拍子和重音時,能夠讓學生利用身體動作輔助聲音,如此一來,更加容易會使得學生掌握沒有重音的拍與有重音的拍之間的差異性。即當孩子進行發聲練習時,運用不一樣的身體動作表現重音和非重音。例如,重音時可以張開雙臂,不是重音時可以將雙臂向里慢慢靠近。休止拍的學習中,還能夠運用拍手和走步與歌唱使得學生對休止拍節奏進行體驗。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聲樂教育中的運用和創新
(一)節奏朗讀
在奧爾夫音樂法應用的過程中,利用節奏對學生自身的反應能力進行鍛煉是比較多見的。當聽到音樂響起的時候,人類的本能反應就是讓身體做出對應的節奏動作,就像是膝蓋條件反射。因此,通過對節奏的學習來實現對于學生反應能力的訓練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奧爾夫音樂教學由剛開始的音樂和動作融入了語言,比較重要的是指由節奏入手。
奧爾夫在音樂教學中做出的偉大貢獻是指,在音樂教學中融入了語言。語言是人類的本能,父母最先教會孩子的就是說話。所以,讓說話成為音樂學習的入口,能夠倍增學生的親切感和熟悉感,同時,也不需要用一些特殊訓練和技巧,就可以開始音樂教學,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降低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的機率。
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對學生即興創編水平和反應能力進行訓練。例如,所有的學生都說出一個交通工具,根據兩拍子說出口,按照座位的順序輪流進行,不能出現重復的詞。該游戲除了能夠對學生音樂節奏感進行培養之外,學生的反應能力也能夠得到深入練習。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強對于反應比較慢和不敢說的學生進行鼓勵,想辦法讓學生開口;對于不能準確把握節奏和拖拍搶拍的學生要進行及時有效的糾正,在最初的時候就要加強對于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二)動作的運用和創新
達爾克羅茲教學中的體態律動可以說在整個歐洲中都被運用,其給予了奧爾夫非常大的啟示。奧爾夫對原始人類和兒童的成長做了深入了調查,從中發現,音樂和語言與動作以及舞蹈本身是非常緊密的結合。音樂是人類的本能。然而,在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下,人類本身的這一本能已經被逐漸掩蓋和扭曲,甚至是丟失。很多現代人都只對理性加強重視,卻忽視了人們內心存在的情感與感受。所以,奧爾夫對融合音樂和動作與語言一體化的音樂教學法進行了創造。
奧爾夫的內容中融入的動作是比較豐富的,涉及聲勢和身體所有部位的動作,還融入了游戲和形體等表演。“聲勢”是指人們將自身的身體看做是樂器,在身體做出動作后發出,聲勢主要包括擊掌和腳跺地面與用手拍腿,還有打響指等形式。除了該基本形式外,還發展出了多種形式,比如,利用對身體各個部位的拍打得到豐富的音色以及節奏變化。就學生而言,從拍小肚皮一直到拍屁股兩側,出現的音色和節奏都是不同的,同時還會使得學生樂此不疲,在聲樂教育中產生興趣,學生本身的身體也會得到一定的鍛煉。在身體動作訓練的過程中,要具備合適的空間,盡可能選擇較好的教室,能夠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比較好的是地板和地毯,訓練過程中可以光腳,音樂教師要運用一些打擊樂器,還要把動作教學融入音樂課中。
(三)器樂運用的創新
奧爾夫曾經說過:“我脫離了只能夠利用鋼琴來進行的節奏訓練技巧,我追求的是使得學生能夠自己奏樂,進而實現其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所以,我不愿意運用早已快速發展的藝術性的樂器開展相關訓練,而是選擇以節奏性為主的,非常容易掌握的傳統樂器。”在這之后,因為奧爾夫編著的《學校兒童音樂教材》當中運用了多種打擊類型的樂器,還為其專門其編寫了關于訓練的教材,因此,人們逐漸把奧爾夫教材當中運用的敲擊樂器進行了統稱,即“奧爾夫樂器”。人們對于奧爾夫樂器進行了歸類,主要劃分成兩類,其一,是指打擊樂器,例如鼓類和響板與木棍以及木魚,還有三角鐵和碰鈴與鑼以及沙錘等并未被固定音高的一些樂器;其二,是指鐘琴和金屬琴與木琴以及豎笛等具備音高的一些樂器。比較小的打擊樂器人手一個,這種小型的打擊樂器在聲樂教育過程中運用得非常普遍,同時,還是學生比較歡迎和喜歡的樂器,其在學習中非常簡單,還能夠使用替代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敲響的都能夠被用來作為打擊樂器。有了不同種類的樂器之后,可以和聲勢之間進行融合,首先進行聲勢練習,隨后可以將拍腿和跺腳等多種聲勢替換為打擊樂器,劃分為不同聲部一起進行,同時,還能一邊朗讀節奏一邊進行敲打。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聲樂是現階段比較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欣賞的一種音樂形式,不管是專業領域,或者是人們日常的生活中,聲樂都具備比較重要的意義。目前,人們對于聲樂教育的開展,也迎來了新時代賦予的新思想以及要求。聲樂不只是讓孩子們學會唱歌,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在接受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輕松地學習課程內容,讓學生可以從內心深處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得音樂成為生活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沈藝抒.視唱練耳教學音樂綜合素質培育[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2]張莉.體態律動教學法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6.
[3]羅朝鵬.國外優秀音樂教學法在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的實踐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5.
[4]劉亞輝.柯達伊教學體系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運用的可行性探索[D].濟南:山東大學,2013.
[5]李重霜.論奧爾夫、柯達伊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借鑒意義[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胡萬里(1975—),河南汝南人,碩士研究生,黃淮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