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意君
【摘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影視作品。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會穿插著音樂。那么,把影視作品運用于高中音樂教學中,相信一定會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高中生來說,和他們討論貝多芬的音樂,往往不及討論某某影視作品中的音樂興致高得多。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將影視作品運用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使它們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關鍵詞】高中音樂;影視作品;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影視作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影視音樂是電視劇和電影的獨特語言,逐漸成為獨立的作品,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喜愛。跟一般的音樂教學素材相比,高中生對影視作品中的音樂產生了更濃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好影視作品,挖掘優秀的影視音樂,將它們融入音樂課堂,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實現教學目的。
一、運用影視作品,激發學生好奇心理
受到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對高中文化課之外的課程幾乎都不怎么感興趣,認為參與這些課程對高考沒有任何作用,所以聽課也很少主動參與。針對這種情況,音樂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明白學習音樂的重要性。
將影視作品融入音樂課堂,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對音樂學習充分期待,解決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懸念導入是個很好的教學方式。利用影視作品導入新課,能直接抓住學生的眼球,引發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導入《紅樓夢》音樂選段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老版電視劇《紅樓夢》“黛玉葬花”的情節,里面有插曲《葬花吟》,歌詞非常貼合黛玉波折的身世背景和當時凄清的心境。學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這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黛玉為何要葬花?”這個問題只要是讀過《紅樓夢》原著或者看過《紅樓夢》電視劇的學生都可以回答得出來。即使沒有接觸過,也可以隨著影視片段展開聯想。接著,再次播放一遍,要求學生品味《葬花吟》的音樂風格和歌詞含義,聯系黛玉的性格特點,分析電視劇之所以用它作插曲的原因?!安迩娘L格凄婉動人,歌詞可以說是黛玉生活經歷的寫照,表面是‘吟花,實則是‘吟人??戳诉@個片段,可以更加深刻地感知到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當她看到院子里滿地都是落紅片片,不禁想到這一地的花曾經都是姹紫嫣紅,如今卻也都隨風飄零,傷懷不已,開始感嘆自己悲傷的經歷……”
設置懸念的目的是為了引發學生的思考,利用好奇心的驅使帶領學生融入音樂課堂。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用獨特的價值和優勢來創造獨特審美和思維的空間。無論學生回答得如何,都要讓他們自由地針對影視作品中的音樂發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過于死板,非要說出個所以然,那樣只會使影視作品中的音樂魅力大打折扣。
二、運用影視作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當代學生普遍缺乏創新精神。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使他們主動接觸一些新事物,發揮創造性思維,汲取音樂的真諦。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如果沒有創新,那么就沒有了活水。影視作品與時俱進,能迎合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化,以新穎的視角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
所以,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搜集富有創新意義的影視音樂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教學舞劇《魚美人》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分別播放1959年首演于北京,由陳愛蓮主要的舞劇《魚美人》和1979年在北京首次演出的由中央芭蕾舞團改編的《魚美人》,讓學生比較舞劇和芭蕾的異同點?!拔枧_劇《魚美人》講究情節的變化,高潮起伏,將故事表現得更加詳細、完整。而芭蕾舞《魚美人》則更注重情感的傳達,善于用身姿變化來反映故事的發展,使用的配樂也更加扣人心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種風格的作品,雖然表演上十分有難度,但是容易打動人,需要我們結合原作猜想舞蹈演員向我們傳達的豐富情感?!甭犕陮W生的回答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仿剛才看到的影視作品,改編其中的一些情節。比如舞劇中魚美人跟獵人是大團圓結局,那么,可不可以發揮想象力,把它改編成一個凄美的遺憾式結局?這樣可能給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當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去自主構思時,他們會充分地融入到音樂作品中,隨著劇本中主要人物情感的變化而變化。也可以讓學生在改編完作品后,主動上講臺表演,享受一下“自編自演”的奇妙感覺。教師在一旁擔任觀眾和評委,表演過后給學生提出針對性的意見,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
三、運用影視作品,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影視作品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感受到美,引起心靈的震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把具有審美性的影視作品引入課堂中,使優美的音樂打開學生的心扉,在美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他們會懷著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欣賞周邊的事物,進而提升審美能力。
比如欣賞古箏曲《湘妃淚》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湘妃是誰。“湘妃是指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同學們都知道王昭君身上有哪些典故嗎?”學生很快答出:“昭君出塞!”“對的,昭君出塞是非常有名的歷史故事。昭君長得非常美麗,卻因沒討好畫工錯失面圣的機遇。后來,雖然有幸相見,卻因國家變故不得不告別長安,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如果你是昭君,心里是否有委屈與不舍?出塞時,是否會流下眼淚?”跟隨教師的引導,學生逐漸被昭君的傳奇經歷所打動,接著,播放電視劇“昭君出塞”的經典情節,配上琵琶曲《湘妃淚》的背景樂,此情此景,把學生帶回歷史的逆流,感受到湘妃淚的隱忍與無奈?!靶蕾p后,你們對昭君是否有全新的認識?她還只是以往你們所知的四大美女之一嗎?”學生紛紛答道昭君勇于無私奉獻自己,只為國家和平的高尚精神,她不僅具有外在美,心靈也同樣美。如此一來,借影視作品進行審美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四、運用影視作品,增強學生民族意識
不少影視作品中都承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故事情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入到課堂當中,有效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
對于一些音樂作品,如果教師不詳細分析作品的創作背景,學生是體會不到作品深刻的內涵的。除了口頭講解外,對于有影視代表的音樂作品,也可以直接為學生播放影視片段使他們了解。這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分擔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比如教學《冰山上的來客》音樂選段時,直接播放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剪輯的經典片段給學生觀看。這個影視作品具有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典型的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的唯美結合。高山雪原上盛開的雪蓮是純潔而神圣的,象征著古蘭丹姆和阿米爾浪漫的愛情。觀看完后,要求學生當堂寫一篇影評,字數不限,但要融入音樂思想,圍繞“民族精神”這個關鍵詞展開,把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試聽后的感受表達出來。
如今,傳統文化在逐漸流失,學生的民族意識也在逐漸淡薄。然而,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保持本國的文化特色對國家的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優選具有民族特色的影視音樂作品對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非常有利,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實踐并創新。
總而言之,無論是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是提升審美能力,增強民族意識方面影視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教學目標,將影視作品完美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以彰顯音樂藝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參考文獻
[1]成曉.塑就華彩的樂章——將影視融入高中音樂鑒賞課堂[J].當代音樂,2017(11).
[2]葉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策略[J].當代音樂,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