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中學音樂社團活動給學生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提供了平臺,在社團活動中,學生不僅培養了興趣愛好、提高了音樂專業技能,還提升了審美素養。本文探析中學音樂社團活動對學生審美素養提升的可行性,希望能夠充分發揮音樂社團活動的積極影響,充分利用音樂社團活動來提高中學生的審美素養。
【關鍵詞】中學音樂;社團;審美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美的高度提煉與集中,作為美育的最主要實施途徑,包括音樂在內的藝術與藝術教育,首當其沖主要承擔著學校美育的任務。”所以,我們不僅要在音樂課堂中進行審美教育,在學生的課外生活中,也要積極開展音樂社團活動,推進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
如何在中學音樂社團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呢?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更新中學音樂社團開展理念,加強“美”的感知
如今,多數學校在開展音樂社團活動中都比較任務式,社團活動的開展缺少美的理念,總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重視社團功利性,忽視了音樂本身的藝術美;把精力過多地投入到音樂能力較突出的學生身上,而忽視了一部分有音樂興趣但不具備音樂專業技能的學生;音樂社團訓練環節片面強調孤立的音樂知識技能,忽視了整體的音樂作品美。
中學音樂社團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審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認識到音樂社團活動的存在價值,并給予充分的挖掘與運用,讓中學音樂社團成為貫穿以“審美”為核心,重視學生主觀愉悅,感性體驗的音樂活動本身。首先,我們應該降低中學音樂社團活動的功利性效應,給予每位學生接受審美教育的平等機會。參加音樂社團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但是他們報名的出發點都源于興趣,因此我們不能忽視零基礎的學生,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讓他們透過“音樂”這扇窗戶發現更多的美。其次,尊重每個中學生的審美需求,選取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的樂曲或歌曲。如合唱社團通過演唱學生喜歡的樂曲,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親身感受音樂美,進而領悟到合唱本身所蘊含的魅力。
二、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美”的成果
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哲學家埃利奧特認為:“音樂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有意義的人類活動;是一種多樣化的人類實踐活動;因此,音樂教育應關注多樣化的音樂活動實踐。”對于學生而言,大量獲得音樂的實踐經驗、獲得感官愉悅的美好感受在音樂教育的學習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音樂實踐作為學生感受、表現、創造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初中生是一個求知欲強烈但性格不是很穩定、參與意識較強但自我判斷意識較弱的群體,學校有義務、有責任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充實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如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學年都會創設以展示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舉辦“班班有歌聲”,校園歌手、樂手、舞蹈展示活動,科技藝術節,英文歌曲比賽等藝術展示活動,為學生展示藝術才華,彰顯“美”的活力。在校外,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區級、市級、省級等各級各類中小學藝術展演和相關活動,讓學生在這類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藝,提升“美”的表現力。此外,學校還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關愛養老院”等社區組織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感悟“美”的力量。
三、加強美育教師隊伍建設,為“美”的傳播護航
筆者在一篇“如何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文章里看到:“2005—2015年十年間,全國基礎教育階段美育教師數量由43.47萬人增加到66.4萬人,增幅達53%,美育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由5.2%增加到6.1%。”這足以看出國家教育部對美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
在中學音樂社團活動的開展中,音樂教師作為施教施美的主體,個人的審美修養關系到整個學生團隊的全面健康成長。一方面,音樂教師除了自己專業知識外,還必須系統地學習相關的美學理論。有了美學理論的指導,音樂教師才能在社團活動中引領學生有效的地去發現美,感受美進而創造美,也才能在活動中真正的讓審美意識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為中學音樂社團學生挑選各類音樂作品需要音樂教師具備較高的音樂審美能力。例如,在合唱或器樂演奏訓練中,如果教師將音樂作品傳達的意境或情感正確的傳遞給學生,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享受到作品所帶來的真情實感,也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四、力創品牌音樂社團,提升“美”的品質
中學音樂社團是校園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更是師生陶冶情操的藝術殿堂,一個有特色高水平的音樂社團,是學校藝術教育的旗幟。基于現在,面向未來,我們應該繼續深入推進中學音樂社團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獨特的顯著作用,讓高質量的音樂社團成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騰飛的翅膀。因此,一個有品質的音樂社團應該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劉承華先生說過:“音樂的最本源的動力正是文化與生命,只有把藝術的創造深深扎根自身的生命沖動,生命感悟之中,才能創造出對別人的生命狀態具有沖擊力和震撼力的作品……要想使音樂的形式充分展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這一藝術原創力的沖擊才有可能。”因此,優秀的中學音樂社團在積累音樂作品時,必須著力于音樂作品的文化內涵、文化審美心理的挖掘。另外,學校可根據本校社團實況定期聘請一些業內表演名家來為優秀音樂社團學生講座、授課,從軟實力方面提高優秀音樂社團的質量水平,從而讓優秀的音樂社團成為校園文化藝術的引領者。
五、結論
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是與新時代息息相關的重大課題。在中學音樂社團活動進行審美教育,我們就要在活動過程中不斷挖掘審美教育因素,讓參與其中的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美,進而促使學生德智體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2]《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教育部令第13號,2002.
[3]鄧玉.中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研究綜述[J].音樂時空, 2016(10).
[4]張曉佩.探析如何在社團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J].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4.
[5]范立芝.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西北大學學報,2005(06)
[6]李雷.淺析校內音樂社團的發展[J].音樂大觀,2014(10).
[7]郭越怡.小學課外音樂社團活動的調查研究——以北京地區為例[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1.
[8]胡菁華.關于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建構初探[J].音樂時空,2015(07).
[9]曹廷華.許自強《美學與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