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浩
[摘 要] 推行教學質量考核工作精細化管理,是學院強化教學管理、健全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使教學質量考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教學質量考核是依據教育教學法規、制度、規范、標準,考核教育教學過程及結果,發現和診斷存在的問題與差距,尋求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與策略,推進教學質量提高的過程。
[關 鍵 詞] 教學質量;考核評價;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40-02
為了適應學院精細化管理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考核工作管理制度,加強教學質量監控,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掌握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師德修養和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科學公正地評價廣大教師的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和工作實績,并達到相應的質量標準,結合系部工作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二級教學質量考核工作項目精細化管理的標準要求和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學院《關于做好精細化管理重點工作項目的通知》的精神,緊抓其精髓,圍繞“精細化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考核全體管理人員的認識,明確各個崗位職責,規范各項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標準,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現教學質量考核管理工作全面、全員、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我院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一)考核評價目的
1.以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提高為目標,充分發揮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的導向、激勵和促進功能。
2.通過對教師教學課前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態度等指標的考查,真實地評價授課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水平,尋求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與策略,推進教學質量提高。
3.為師資隊伍建設的決策提供信息,并為教師職稱評聘、表彰獎勵、津貼發放等提供重要依據。
4.逐步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使教學管理工作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二)考核評價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過程中要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做到真實、準確、客觀。同時,構建的評價體系要考慮到評價項目的全面性及其權重的合理性;評價人員構成的權威性、代表性;信息采集的真實性與客觀性等。
2.激勵性原則
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工作,必須有利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革,有利于開發教師的創造力,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評價結果對教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具有較好的激勵作用,可以使教師主動進行自我完善。
3.指導性原則
通過教學質量評價,幫助教師“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導教師揚長避短,從而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4.可行性原則
教學質量考核評價辦法應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指標應從教學工作實際情況出發,使教師經過努力能夠達到指標要求。
5.多元性原則
由于不同評價者對教學過程的觀察角度不同,因此在評價中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包括教學督導評價、學生評價、系部評價和教學管理部門評價,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6.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教學質量部分評價指標很難量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應采取在量化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定性分析評價的辦法,盡可能地保障評價結果的科學性。
二、二級教學質量考核工作項目精細化管理工作
程序
(一)考核評價對象
學院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的對象為學期內承擔教學任務的所有任課教師,分為三類:(1)專任教師,即我院在編的各系部教師。(2)兼課教師,即學院系部之外其他部門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3)外聘教師,即我院聘請的校外兼課及行業、企業兼職教師。
(二)教學質量考核方式
采取多元考核評價方式,包括教學督導評價、教學檢查評價、教學成果評價和教學測評評價。其中教學測評評價包括學生評教、同行評教、領導評教,必要時還要吸收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評價,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三)教學質量考核主要內容
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與實施及效果的全過程進行考核評價,包括教師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輔導、教學態度等內容。
(四)教學質量考核主要任務
1.教師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執行情況考核,重點考核教師學期授課計劃編寫情況。
2.教師教學準備情況考核,重點考核教師教案編寫及簽字情況。
3.教師教學過程督導考核,包括教師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學生管理等環節,重點考核教師有無教學事故等情況。
4.教師教學輔導情況考核,重點考核學生作業布置與批改情況等。
5.教師教學效果、教學態度、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考核,包括學生評教、同行評價、領導評價等。
6.教師教科研考核,重點考核教師教科研任務完成質量。
(五)教學質量考核工作流程圖
三、教學質量考核工作任務細化
1.根據專業教學計劃,按照校歷結合系部實際制定學期教學安排,并報教務處審批。上學期末完成。
2.系部教師根據教學安排,結合系部實際編寫課程學期授課計劃,經系部領導審核后上報教務處審批。開學一周內完成。
3.系部組織進行每天教學督導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教師上課、學生聽課、晚自習等日常教學秩序及其他教學活動等,發現問題,及時指導糾正、匯報,并做好督導記錄;每周填寫教學督導檢查周報表、教學督導日報表周情況匯總表,每月填寫教學秩序檢查月報表按時報教務處。
4.系部配合院級督導員完成隨機聽課導教活動,組織教師按系部要求相互聽課,填寫聽課記錄表,并進行面對面的授課情況交流。記錄表由系部統一匯總保管。
5.期中學生評教活動,系部組織班級學生對本學期承擔其教學任務的所有教師進行評價打分,并填寫教師教學質量考核期中學生測評成績表。第8周完成。
6.系部根據教務處發布期中教學檢查通知要求,成立教學檢查小組,完成系部期中教學檢查。形成自查報告并上報教務處。重點檢查教師教學計劃執行情況,教師教案編寫情況及學生作業布置情況。第10周完成。
7.期末學生評教活動,系部負責組織本系學生利用問卷評價或召開學生座談會的形式,對本學期本系部所有課程、所有班級的任課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并填寫教師教學質量考核期末學生測評成績表。第16周完成。
8.期末教學檢查,根據教務處發布期末教學檢查通知要求,成立教學檢查小組,完成系部期末教學檢查,并將自查情況以報告形式報教務處。重點檢查教師教學計劃完成情況,教師教案編寫情況及學生作業布置情況。第18周完成。
9.每學期期末,系部組織全體教師在相互聽課、交流研討的基礎上進行相互評價,并負責組織與落實院領導及系部干部對教師的評價,并填寫教師教學質量考核測評成績表。第18周完成。
10.系部按照比例匯總學生評教、教師互評、領導評價分值,計算出每個教師的綜合評教成績,并劃分出教學質量等級,與學期結束前將綜合評價結果報送教務處。第19周完成。
四、評價結果應用
評價結果既可作為各系部考核教師教學業務績效、工作量津貼發放、聘用教師的依據,也可以將評價結果存入教師教學業務檔案,作為教師聘期內評優和職稱評聘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姜偉,程傳蕊.高職院校教學全面質量管理模式的認識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6(36).
[2]段麗,姚利民.論“以人為本”的教師績效評價[J].大學教育科學,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