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海
[摘 要]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是電子技術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因其理論與實踐聯系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學中常采用項目教學法,以便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使理論課程變得生動。為使中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其教學模式上展開探究。
[關 鍵 詞]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中職;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95-01
教學應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理念。而項目教學充分體現了此理念,因此在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由此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并適應社會。
一、項目教學的概念及流程
在中職項目教學模式中,項目是指以完成某個任務為基點,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掌握技能學習知識點。
因此,其教學流程應為:(1)由教師下達任務,并明確任務要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2)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制訂相應的任務分析表,教師進行糾正和指導。(3)學生分工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后,學生再次合作,進行分析、討論,教師給予評價。
二、項目選取的原則
在技術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的先決前提下,教學項目的選取與工作過程發生了必然的聯系。因當今生產技術與工作過程的高度滲透,導致解決技術問題的本質都變為技術工程和工作過程的融會貫通。
(一)以能力為出發點和立足點
目前,國家對中職教育的發展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但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差,并且厭學的現象。此外,近年來中職生源大幅度下降。而企業在錄用中職生時,對其綜合社會實踐能力較為看重。因此項目教學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時有重要作用。以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為標準,中職生應掌握熟悉集成電路基本常識、設計電子技術在生活生產中的實際應用等一系列基本技能。這為后續的學習夯實了基礎,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滿足了企業對中職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渴望。
(二)針對性選取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學到技能,并能廣泛應用于日后生產生活中。因此,在項目教學中,針對性原則強調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對象,教學內容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從而在課程教學時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使學生有能力自主地完成學習目標,達到讓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點的目的。教學內容應有效,即學有所用,從而不會使學生厭學和抵觸。
(三)內容涉及全面
項目教學并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全部知識點,相反,對中職生來說,項目的選取應當以中職生實際生產生活為基點,所選取內容應是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綜合性知識模塊,以便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成遷移知識、技能的目的,使其用學生所學知識來解決操作與實踐問題。
(四)選取具有時代實用性
對中職生來說,教育培養的先決條件是當前社會勞動力市場需求,同時它也決定了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項目教學選取的主要依據。而所謂時代實用性,即緊跟目前社會科技技術的發展與更新,來選取項目教學的內容,以便于使學生接觸并接收到最新的知識理論體系,擁有最新的職業技術能力。
三、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項目教學情商教育實踐
因目前中職生缺乏自信心、無法端正學習態度、缺失團隊意識及意志力較低等一系列情商素養問題,阻礙了我國當前中職生教育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導致生源質量越來越差。而企業在招收新員工時,除了技術技能外,情商素質也是他們重點關注的一方面。因此當前中職生的情商素質問題不僅對其學習、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對日后的就業前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而利用項目教學時,對電子技術課程這類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教學時將枯燥的純理論丟棄,增添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課程,使學生他們自己日后的就業環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明白自己崗位的需求,從而有效地提高中職生的情商素質,化解中職生的問題,從而提升中職生生源的質量。
四、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反思
項目的選取應與目前市場、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息息相關,并且盡量把教學任務設立為當前企業生產操作和生產產品。實踐過程中,教師有效及時地引導學生學會分工合作,在互相幫助中達到操作的最佳,使教師教學的效率更加高效,也使中職生能有效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后就業中。
除此之外,項目教學對于教師的要求也很高,除了具備良好的師德,還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專業知識技能,能夠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計劃,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擁有較好的課堂隨機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
總之,在市場的迫切需求下,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項目的教授應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基礎點,將各個教學項目進行有機融合,完成項目教學。學生通過項目教學,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且完成了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成為企業迫切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波粒.電子技術基礎[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