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作為民族藝術的社團組織,民樂團在我國各大高校的發展也呈現出了遞增的趨勢,因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使得民樂團在開展相關活動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制約性,此次重點針對高校民樂團的創新發展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校;民樂團;創新;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一、健全高校民樂團管理機制
(一)發揮民樂團骨干成員的示范帶頭作用
對于樂團來說,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此要求樂團在平時的管理中,樂團團長以及相關的負責人要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做到事事有人管理,有人引領,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樂團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進一步規范樂團管理制度
樂團團長及相關管理者要不斷完善樂團管理方法,摒棄以人管人的方法,為了有效避免團隊發展的影響因素,要根據樂團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所以要多給樂團成員發表觀點的空間。并對提出的觀點進行探討,分析其可行性。在樂團相關活動的組織、策劃以及活動形式上實現民主化,也是實現高校民樂團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高校領導層要高度重視民樂團管理
高校的領導層要綜合考量高校的發展,各個環節都要均衡,對高校民樂團的管理也要符合高校的發展進程。為高校民樂團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指導教師能夠保證學生完成相關的樂器訓練,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節目表演的質量,而且還可以為高校民樂團打造出專屬的品牌效應。從而達到提高學校辦學品味的目的。
二、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樂團品牌
高校民樂團想要健康發展下去,需要依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團隊,作為樂團的管理者,需要讓樂團全體成員明確樂團的發展目標。不斷提高高校民樂團的文化素養。在日常的節目訓練中,樂團管理者要學會及時積累實踐經驗,將優秀的做法傳承下去,將不好的做法摒棄掉,定期召開樂團全體成員會議,對近期的樂團訓練及樂團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從而促進高校民樂團的全面發展。
三、對高校民樂團的未來進行合理規劃
(一)處理好高校民樂團人數規模與形式多樣化之間的關系
民樂團在組建和發展的過程中要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并在建設規劃中要注意樂團人數的規模,要保證樂團的隊伍與高校民樂團的發展成正比,要保證中小型樂團的入場組織和管理。民樂團在選擇節目的時候,要避開節目容量大,時間長的節目。在訓練和一般的表演中要以短小的經典曲目為主。在對曲目進行演奏和訓練的時候,還要充分結合現代化元素。在滿足聽眾欣賞需求的基礎上對曲目進行適當的完善和創新。創新可以是演奏形式上的創新,也可以是演奏內容上的創新。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改變傳統民樂團單一的演奏形式,而且還可以提升樂團成員的藝術欣賞水平。
(二)正確處理樂團品牌與其他樂團之間的關系
高校民樂團的組織者要積極組織樂團參加各種公益的演出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樂團的認知度,而且還能夠加強樂團的品牌建設。在演出的過程中,樂團要敢于嘗試多元化的表演形式,除此之外,高校民樂團還可以通過慰問演出的形式來提高樂團品牌的含金量。積極促進自身與其他民族樂團的合作。通過媒體、電視、互聯網等形式來開展相應的宣傳工作。提升高校民樂團在整個社會的認知程度。
(三)正確處理好樂團創作與演出之間的關系
高校民樂團的管理者要將樂團組建成立的目標確定為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將這一目標作為樂團發展的主要責任,高校民樂團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向大眾普及民族音樂知識。在實際的排練中,根據當前人們的精神需求,對一些相對比較傳統的、經典的曲目進行創新,并創新演奏的形式。讓廣大群眾可以在聽到自己熟悉曲目的同時也掌握一些基礎的民族音樂知識。
(四)發揮高校民樂團的社會功能
現如今很多的高校學生社團組織都已經融入社會,社團中的學生在開展活動的時候與社會直接接觸,在不斷接觸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了在社會中生活的技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而高校民樂團成員在活動中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豐富自己的綜合能力。
四、結語
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學生人文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民族的長遠發展。學生要想繼承好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文化,就一定要充分結合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以及廣大群眾的審美觀念。對傳統的民族音樂進行創新和完善,并在保留了傳統元素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來喜歡民樂作品,欣賞民樂作品。這才是民樂團發展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花白.人類音樂文化學:歷史和地域的研究(西亞)[C].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2005.
作者簡介:趙楠(1983—),女,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器樂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