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部對藝術教育的重視以及考試制度下加分等政策的改革,藝術課程在現實社會中越來越受到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因而,在當今優勝劣汰發展的社會當中,將眼光放長遠,發展為目標,教育為根本將越來越重要。基于此,本文教育機構教學模式中的“一對一”教學模式作了調查研究。
【關鍵詞】鋼琴;一對一;教學模式;反思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環節——家長的參與程度
在教學上,大部分家長沒有接觸過藝術,多數家長抱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孩子對藝術的興趣走進了藝術的殿堂,在課上一半的家長選擇陪伴上課,另一半家長選擇讓孩子獨自與老師上課學習。那么筆者認為,對于3-6歲的孩子來說,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上考慮,家長應該全程陪伴孩子一起學習,孩子的專注度只有幾十分鐘,有父母和老師的陪伴孩子會有安全感,課堂紀律也會改善,對于家長也是學習的過程和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對于老師在課堂紀律上會減負,對于上課內容也會酌情根據家長和孩子的接受程度進行靈活備課,家長在老師授課的同時盡量不要參與進來,去影響老師授課或者打斷課堂,家長只需在旁邊靜靜地陪伴,去發現問題,課后再對孩子進行陪伴輔導,所以說,一對一教學筆者更傾向于一起上課,這樣效果優勢會更多一些。
二、教學效果——家長的反饋情況
在孩子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家長完全忽視了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和程度,總是覺得老師應該嚴厲管教像學文化課一樣,不聽話就收拾。作為老師首先要給家長說明這種方式不能用在藝術類教學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學中應該揚長避短,摒棄打罵管教的方式,為孩子營造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我想,每個家長對于孩子藝術的培養都有自己的目標和期待,應該多與老師及時溝通和交流一段時間的想法,避免誤入歧途,影響了孩子。正如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表述為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通過整合多學科教學經驗,使得教學資源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升華,為更好、更有效地推動教學良性運轉提供有力的條件,從而彰顯了多學科知識交融的素養教學理念。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對于孩子的監護,同時必須針對在輔導孩子進度的過程中時刻記錄情況,及時向孩子一對一教師反饋所學知識與所學困惑等。
三、學習心得——孩子的學習效果
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孩子們最希望老師能跟她們成為好朋友,孩子們都是因為熱愛美妙的音樂,迫切想去開啟音樂的大門,她們喜歡溫柔善良長得可愛的老師,喜歡老師們溫柔耐心的教她們知識。所以,老師的衣著、語氣、就需要從孩子的要求出發,注重自己這方面的氣質品行培養,課堂教學內容需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一套教學體系,針對不同孩子學習進度和程度酌情進行課程的推進,每節課下課后都要及時與家長溝通課堂上的表現、課前的預習情況和課上回課情況,這就體現出我上面所說的家長和孩子一起上課的重要性。所以說,一對一的教學模式的優勢很多。因此,音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審美等能力,嘗試將其運用于其他學科中并將其發揮極致。鋼琴的學習最重要的檢驗標準是孩子是否真正學到了知識,這一點至關重要,而往往好多家長一味地逼迫孩子學習鋼琴,忽視了孩子對于該學習的認識與興趣。
四、針對培訓班與家長的建議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幼兒園至小學的階段,有些家長很矛盾,又想讓孩子當作數語英等文化課來學習,又沒時間去陪伴孩子學習和課后練琴,有時候還會將責任推給老師和培訓班,出現退費或者是轉其他課程,這都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筆者在此想跟家長們和同仁們說的是,在為了多招生以贏利為目的的同時也必須要負責任地給家長說明學習藝術的重要性和要求。近幾年,對于藝術教育的普及雖然國家各種政策,但是沒有個幾十年,一代一代人的更替,思想上還是會有矛盾和沖擊。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尊重孩子的學習興趣,跟蹤孩子學習的全過程,倡導積極的價值觀,厘清鋼琴學習對人情感與思維的提升,陶冶情操,升華生活質量等的學科魅力。使得音樂教學培養孩子的文化理解、審美等能力,嘗試從鋼琴學習入門對音樂的喜愛與對藝術的追求。
音樂教學是培養美的素養與情懷。通過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優秀資源,使得內容更加豐富和多樣,而且學生的選擇空間也更加寬闊起來。旨在全面提升學生個人成長與發展訴求。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R]. (2017-01-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R].(2014-04-08) [2017-12-19].
作者簡介:安琪(1993—),女,漢族,遼寧大連人,現為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