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豪
【摘要】歌曲《黑霧》是廣大歌唱者所喜愛一首藝術歌曲,它的曲較短,歌詞較為簡單,但是整體難度還是有所體現的。盡管這是一首傳唱較多的歌曲,但是對于這首歌曲的介紹和作品分析是比較少的。所以,本文將通過作品的譜面分析與演唱方面的技巧與大家一起探討,共同領略藝術歌曲的魅力。
【關鍵詞】藝術歌曲;黑霧;作品分析;演唱要領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一、藝術歌曲的特征
藝術歌曲是音樂與詩歌的高度結合,它的歌詞往往采用各國著名的詩歌,所以在歌詞的韻律以及主題內容上特征明顯,詩歌所具有的文學之精華和深刻的時代背景,給歌曲的旋律創作奠定了感情基調。藝術歌曲的形式最先始于西方,其名稱因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舒伯特創作的作品所確立,成為一種獨立類型的歌曲種類。藝術歌曲在創作的時候具有嚴謹的結構,其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演唱藝術歌曲的旋律或者是只彈鋼琴伴奏都能獨立拿出來表演。同時,在兩者合二為一的時候,它們又具有縝密的結構和邏輯性并能協調配合。
二、曲式分析
《黑霧》是一首單二部曲式歌曲,包含七小節的前奏、兩小節的間奏、一小節的尾聲,整體結構較為緊湊且縝密,在句法和段落上比較嚴謹,調性上采用了同主音大小調的轉調手法,使對比段從色彩和音樂的性格上產生變化。
從結構和調性上分析,前奏共七小節,A段可分為三句a、a1、b,三句均為d小調,在結構上都為4+4的方整性樂句。其中,a和a1句構成平行樂句關系,a1是a的變化重復,雖然a1與a的節奏型大致相同,但是旋律音型有所改變。例如,a1句第一個三連音中“升C”的出現,b句為對比樂句,從d小調的主開始最終結束在本調的屬和弦上,使A段形成開放性樂段結構,在經過兩小節的間奏之后進入B段,B段前四小節在調性上起到了過渡的作用,調性上屬于d小調,“升C”音成為轉調信號的標志,它既可以是前調d和聲小調的VII級音,又可以是后調D大調的VII,這也是同主音大小調轉調手法的一個顯著特征。隨著B段D大調的進入使音樂的情緒開始變得明亮而豁然開朗,與A段小調色彩的朦朧、迷茫、彷徨形成對比。
從旋律和節奏上分析,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是一種迷茫困惑中思考直至豁然開朗的音樂情緒,所以在音樂走向上是有起伏的,在音樂的線條中用重音和強弱記號使音樂在情緒上起波瀾,音階級進上行和四度跳進的結合既貼合了詩的語氣,又使音樂具有了動力性,三連音運用在曲子的前半段歌詞“看不見”“找不著”當中,更加充分地表達出了迷茫、困惑的情感,后半段附點節奏在歌詞“看見了”“找到了”,表達了一種豁然開朗和堅定的情緒,也體現了與前段的呼應性。
三、演唱的基本要領
(一)歌唱的站姿
對于初學者而言,正確的站姿是歌唱的必要前提,歌唱的正確站立姿勢應該是自然和放松狀態的,兩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女性歌唱者兩腳前后分開近似丁字步,身體重心略微往前,抬頭挺胸,腹部微收,眼睛要平視前方,眼神應該盯著一個點的方向,在歌唱時做到心中有情感、眼中有深情,兩肩保持放松狀態、兩臂自然下垂,脊柱挺立,胸腔打開、呼吸自然。
(二)歌曲的情感
《黑霧》所表達的是一種從困惑、迷茫的思考中漸漸走向豁然開朗和堅定的情感,前段描繪的是黑霧茫茫沒有陽光和月光的場景,這種環境下讓人感覺到驚慌、困惑、壓抑和迷茫,在黑霧的籠罩下你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周邊的環境一片混沌,因為沒有了光你反復地尋找卻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于是開始閉上雙眼打開智慧的天窗思考,終于找到了影子和方向,豁然開朗。在這首歌曲的演唱當中我們需要注意強弱記號、重音記號,它們在音樂情緒的表達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歌唱呼吸控制與語言表達
呼吸在歌唱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正確地呼吸能夠更利于聲音的質量和情感的表達,在八分休止的地方要注意收音干凈,這就需要控制好氣息八分休止的時候氣息停住,聲音停止,直到后面的四分休止再開始換氣,在最后一句的地方由于前面所給的休止只有一拍,后面是一個長句,在四分休止換氣的位置要充分呼吸好,初學者可以在“心”和“上”字中間短暫地偷換氣保證后面演唱,這首歌曲的歌詞來源于詩歌,所以在語言上也是十分講究的,通過“東與西”“太陽與月亮”構成對仗,前句與后句體現呼應性,“影子在何方?”是一個設問,它的作用可以使聽眾產生思考的情緒,短暫的思考接著便是答復,所以在這個問與答的中間需要把握好語氣和休止的時間,在字詞的歸韻上“太陽”歸韻到“ai和ang”上,“心上”歸韻到“i和ang”上,長音前吸氣要充分,呼出時氣息要流動地保持聲音向前走。
四、結語
藝術歌曲《黑霧》對于演唱者來說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無論是從它的情感的領悟以及技巧、節奏上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最高音剛好處于男中音換聲曲并且“太陽”兩個字是比較難咬的。以上是對藝術歌曲《黑霧》的分析與演唱技巧的探討,希望對大家整體把握和演唱該作品有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