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
【摘要】本文以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最新方針政策為立題依據,緊扣高職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方向,對高職鋼琴專業的學習及內容做出分析,針對當前高職院校鋼琴專業學生技能單一、專業技能不高,在就業中無專業優勢、應聘受阻等問題進行研究,為高職鋼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為拉動職業院校藝術人才的輸出提出建議。
【關鍵詞】鋼琴教學現狀;人才需求與供給;教學內容供求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是學術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主要是技術應用型人才。
一、國內外高職鋼琴專業教學現狀
(一)國外高職鋼琴教學現狀
國外高職鋼琴教學培養模式起步早,且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相對比較完備,教學與就業的工作接口性強,比起理論和知識性的教學更重視實際操作和通用能力的多元化特征培養。
(二)國內高職鋼琴教學現狀
我國的高職鋼琴教學最初主要借鑒國外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并進行發展,相對國外的高職教育培養還是比較落后且形而上學,套搬國外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內容上明顯過于單一死板,沒能真正根植我國高職教育特色,使得“學與用”脫節。對比專業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更缺乏市場競爭性。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高職鋼琴教學應直面學生畢業走向以及社會崗位需求現實,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著力于高職鋼琴專業教學與工作前沿,且具有實用性和院校特色的創新道路。
二、高職鋼琴專業學生就業需求與供給現狀
當前,社會需求與供給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整體來說,需求偏少供給較多,這就產生了崗位競爭,總結高職鋼琴專業學生就業需求與供給現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高職鋼琴專業人才供給
相對于國外職業院校是專門培養技術性實操性強的人才不同,中國的高職發展還不夠完善和系統,高職院校的學生更成為了大家眼中成績和能力中較差的代表,高職院校成為了學生們學習不理想,退而求其次選擇的學習院校。
一方面高職的學生鋼琴基本功幾乎為零,很多學生并不熱衷于學習,所以整體素質較差。經過三年的學習,掌握的知識有限,能力水平有限,與專業院校的大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相比較差,市場競爭力極弱;另方面,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和普通院校的教學方法相似,都是較為傳統的鋼琴技能學習,一對一模式,內容都是學習彈奏鋼琴曲。
(二)鋼琴人才市場需求現狀
當前就業環境下,就業市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類,市場需求專業能力強的畢業生,有專業演奏技能和專業知識并且擁有講課或是教學能力;第二類,市場需求綜合性人才,擁有較強的專業學科綜合能力,比如要求除了會演奏鋼琴曲,能夠為正譜和簡譜歌曲伴奏、試奏、即興演奏、了解相關音樂學科知識等;第三類,市場需求以教課能力為主的人才,特別是教授幼兒鋼琴,要求一定的演奏能力,不要求過多的綜合能力和較高的專業技能。
三、教學內容的供需與創新
(一)高職學生鋼琴教學內容的供需
高職學生專業素質起點低,學習時間短,專業實力薄弱,學習態度懶散不集中等劣汰,面對就業單位要求的專業技能突出的人才這一方面并沒有優勢,但在應聘中可以把重點放在需求綜合性人才和教學為主的人才就業方向上。當前,高職教授科目如鋼琴、視唱練耳、聲樂等學科雖都開課,但都單一不連貫,鋼琴課更是以演奏技能為主,缺乏對學生綜合掌控能力素質培養,鋼琴理論知識與社會實操技能不匹配,只會演奏專業曲目不會伴奏,不會邊彈邊唱,不能即興識譜,沒有能力應對專業突發狀況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改創與融合
明確就業目標找準高職學生的專業定位,改革教學內容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方面市場需要綜合性專業人才,主要是指用人單位對掌握專業的彈奏技能要求較低,同時要求掌握即興伴奏、試奏、編創、彈唱等綜合方面的人才需求。那么針對這個方向,鋼琴教學內容應該將鋼琴演奏融合相關的姊妹學科,重點不是把鋼琴這個專業讓學生彈得有多好,而是讓學生學習后可以綜合應用鋼琴技能,創新地在曲目學習的同時掌握樂理,依次學習伴奏知識和即興知識,轉變傳統鋼琴課將一首曲子彈熟練的方式為分析曲子和聲和弦的伴奏,學習為曲目主旋律編創伴奏,并能根據曲目的情感唱出旋律。另一方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會演奏不如讓學生會教課“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在實際招聘就業中,一些崗位比如培訓學校需求能夠教授幼兒鋼琴的老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學會彈”轉變為讓學生經過引導學會“怎樣教”。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內容略顯傳統、單一,教學內容集中在對鋼琴演奏技巧的學習和專業知識的掌握,新形勢下,教學內容應以就業為導向,看清就業現狀并權衡高職學生自身能力和基礎,不能好高騖遠或者不知所措,應該找準自我定位和市場專業需求定位,鍛煉學生的綜合應聘能力,應及時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并改革教學內容,走上一條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和符合就業實際的教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