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龍
【摘要】小號是高音銅管樂器。是歷史悠久的西洋樂器之一,在交響樂團、管樂團、軍樂團、爵士樂團等諸多音樂演奏團體中都伴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重奏與獨奏中的特殊音色和輝煌高亢的聲音,受到許多人的熱愛,視為樂器中的“勇士”。尤其在交響音樂當中的特殊展現力使得交響樂的音樂表現力大大加強。小號可以表現古典風格作品的高雅氣質,又可表現浪漫主義時期作品灑脫,也可勾勒近現代風格作品的神秘。然而,想演奏好小號需要很科學的練習方法,那么由于小號特殊的發音原理,就需要一些熱身訓練和輔助發音的練習,使小號的發音更為科學和容易。
【關鍵詞】呼吸;嘴型;唇振;號嘴
【中圖分類號】J621.6 【文獻標識碼】A
一、呼吸訓練
正確的呼吸,就好比拉弦樂器的右手和弓子相互配合使琴弦產生振動一樣。所以在演奏小號時,呼吸的狀態弱,演奏出的聲音就弱,呼吸的狀態大,那么演奏出的聲音就就大,呼吸的壓力強,演奏時產生的音高就高,呼吸狀態松弛,演奏出的音就低等一系列的音響效果。所以,呼吸的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演奏水準。小號演奏時所應用的呼吸方法時胸腹武呼吸法。這種呼吸方法是依靠胸腔和腹腔進行的吸氣和呼氣的過程。也就是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把它們正確、科學的結合在一起,進行訓練。
胸式呼吸法存儲氣的量加上腹式呼吸法存儲氣的量,就大大提高了小號演奏時氣量的問題,這是我們平時單一的胸式呼吸所達不到得效果。再加上整個身體的受力點得到了均衡,產生的壓力平衡了。整個身體都是一個比較放松的狀態。嘴部肌肉壓力也就得到了減輕和平衡。高亢、優美、輝煌的音色和準確、持久的音準因此就得到了保障。所以,在演奏前一定要反復訓練胸腹式呼吸方法。由于在演奏小號過程中,要演奏速度、節奏、強弱等變化各異的樂曲,所以訓練這些與樂曲相似長短、強弱的氣息的也就非常有必要了,需要科學持久的訓練加上精準的呼吸位置,才能訓練出一種具有常態的呼吸習慣與具有更多氣息存儲量呼吸方法。這樣以來,使演奏小號的過程中吹奏出來的每一段樂曲的聽起來,音色能保持統一,音準持久準確,音樂感覺表達更加生動和悅耳了。
(一)吸氣狀態訓練
身體放松站立,保持自然狀態,嘴角輕輕張開,始終保持自然、順暢的狀態,將氣緩緩吸入體內。同時,胸腔、腹腔包括腰部周圍,必須要自然緩慢的擴張。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練習時吸入的氣量要感覺適量,尤其初學者練習吸氣的時候,不要吸入于過多氣。否則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的過渡緊張,很容易造成由于身體不適,憋氣難受的狀態。在熟練和氣量逐漸增加的基礎上,再適當增大吸氣量。 剛開始練習時,由于和平時站立呼吸(胸式呼吸)習慣不同,要積極轉換成平時睡覺時的呼吸狀態,所以需要身體平躺,身體自然舒展,自然進行呼吸,左手放在腹部周圍、右手放置胸部周圍,以便于體會各部的正確的呼吸動作;身體站立放松,微微前傾,一種尋找聞香味的感覺,緩緩吸入體會,呼吸時雙手放在胸部和腹部周圍體會正確的擴張部位。呼氣狀態訓練時,則氣體緩慢呼出,使其身體感覺很輕松。
(二)氣息的控制訓練
吸氣時長大多兩拍,嘴角始終保持微笑狀態,盡量使用鼻子和嘴一起配合緩緩吸氣。呼氣時長四拍或八拍分別訓練。嘴型始終保持微笑狀態,緩慢呼出所吸入的氣息,注意出氣時氣流量不要過大,不要過快。合理分配,反復訓練十幾次,使之感覺練習舒服為止。值得注意的是吸氣時,要保持住氣息,使腰部肌肉變化收縮自如,用腰部周圍的肌肉來做出最有力的支持,一直把氣息呼出為止。這個練習的目的是用一種不變的緊張來保持氣息的支持,這個練習對于把演奏過程中的音保持的更長的那種控制力是非常好的訓練方法。通過這個練習不僅對氣息有了一個深入的訓練,對小號演奏的音色、音高是很大的保障和支撐,還可對氣息的把控能力和氣息的預知能力得到極好的鍛煉。使得演奏出的樂曲聽起來很流暢、很優美。否則,聽上去本身就很吃力。
(三)氣息短促訓練
聲樂專業俗稱“狗喘氣”式訓練方法。彎腰,雙手放于膝蓋處,就像人們經過劇烈運動后,所產生的急促的呼吸狀態。吸氣狀態短促,呼氣狀態短促,就會產生出“哼吃、哼吃”的聲音。在訓練這種呼吸方法時,一定要注意的是保持氣息通暢,不能使身體產生憋氣的狀態。經過氣息短促訓練,胸部腔體和腹部腔體的空間,很短時間內,快速的充滿氣量和一定的壓力,而且保持身體自然不憋氣。在小號演奏過程中的快板和雙吐樂句和技巧等方面,有很大的鍛煉,通俗的講叫“樂句搶氣”。
二、嘴型訓練
小號的發音原理是由呼出的氣體帶動嘴唇和號嘴發生摩擦而真動產生的。所以,小號的音高、音色和物體的震動原理是一樣的。如果縮小嘴唇的振動面積,和號嘴產生出的聲音就高,振動面積大,產生出的聲音就低。所以,正確的嘴型至關重要。嘴型練習也就非常必要了,就像我們要建設一棟大樓,需要畫出精準的施工圖一樣。當然每個人的嘴型條件不一樣,在通常上嘴唇占號嘴三分之一,下嘴唇占號嘴三分之二的基礎上,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微調。在平時的演奏和教學過程中,經常聽到有嘴型不重要,演奏出好音色就行的說法,但是通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的得出的結論是,嘴型不科學不正確時會大大影響音色、音高和演奏耐力。一些初學者,急于演奏樂曲,往往忽略了嘴型訓練的重要性。
首先,不正確的吹號嘴型肯定是錯誤的,一來視覺上不美觀,一開始就得注意。如果已經有偏斜,就得努力糾正,號嘴盡量向嘴唇中部靠攏。這樣一來嘴唇四周的肌肉,時刻受力均衡,壓力減少。演奏起來就不那么費勁了。現在的大多數演奏者都認為正確的呼吸是生理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之一。
三、唇振和號嘴訓練
小號的唇振和號嘴練習,是學習小號演奏需要掌握的正確科學的練習方法和科學手段之一。雙唇振動發音將手放在嘴前,微笑不露牙齒,嘴唇有點像發“噗”音,向手掌吹氣。嘴角收緊但要放松,氣流要通過雙唇的中央風口直接吹出。但這里還要強調一點,一吹某個音時,最好腦子里已先想象出音的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找音的精準性。開始練習時最好照著鏡子,以便隨時糾正口型。
由于,嘴唇肌肉神經系統在練習時,力量向四周擴散,號嘴和嘴唇正確合理的使用合力,能使嘴唇與號嘴接觸以后形成一種能用來為吹奏不同音高而起作用的力量。在演奏時,使用這種力量不但能減少嘴唇肌肉的壓力和疲勞。對擴大吹奏高音區范圍和提高高音吹奏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嘴唇和號嘴結合以后吹奏時,可以借助與號嘴圈邊的作用而輕松的的產生出聲音,而不必使用過多的加力。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和推遲演奏小號時所帶來的壓力和緊張度。同樣,號嘴和嘴唇的有機結合對于擴展低音區音區的吹奏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號嘴吹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在吹奏時為了使嘴唇吹奏不同的音高的需要,而使嘴唇的振動面積大小作有必要的調整。但必須是在不要移動號嘴邊緣的情況下進行收縮。而不能演奏低音一個位置,演奏高音時一個位置。這樣就失去了真正的訓練意義,會導致在演奏音域跨度較大的樂曲時,高低音不連貫,出現音色上、音準上的不統一。
學習小號演奏,不僅要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靈活應用這些方法,呼吸訓練是演奏小號的能量源,嘴型和號嘴的訓練是怎樣科學的使用這些自身能量,使有限的能量最大化。不僅如此,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心態和認真刻苦的練習,演奏水平穩步才能提高。
參考文獻
[1]嚴成努.新小號高音吹奏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放.談小號演奏中的呼吸技巧[J].北方音樂,2013(7).
[3]陳銳.小號口型的建立和發展[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