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飛
【摘要】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在西方鋼琴藝術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對莫扎特鋼琴曲K570第一章的演奏技巧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音樂藝術;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演奏特點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k570這首奏鳴曲屬于莫扎特晚年生活最困難中而能表現“天生自然”的代表作。本文圍繞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展開一系列的分析闡述,希望對學習鋼琴的學者有所幫助。
一、關于本樂章的運音法
(一)以“連線”為例
這首奏鳴曲的主部主題一開始就出現了連線。由于當時的樂器跟現在相比有較大的不同,因而樂譜的聽覺上也會有些不同。另一方面,這也正是樂譜中弧線的效果所在,通過對整個韻律進行整理和規劃,描繪出相互之間的“呼吸氣口”。“在演奏時,當第1小節的f1音演奏結束后,將手指輕輕地與鍵盤分開,這樣就可以在第2小節的d1音下鍵前留下一個小小的空隙,塑造一種神秘的感覺,而且不易被人察覺”。這種方法的運用非常的巧妙,在整個樂曲中,都可以運用到這一技巧。在演奏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細節的運用,不能忽略弧線條的氣息感,要兼具到每一條弧線的意義。
上述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并不是所有的弧線都要求兩者之間存有較小的空隙。本文認為,在整個大弧線的第5小節和第6小節之間便可以不用空隙效果。在鋼琴曲的演奏過程中,可以將第五小節的最后一個a1音彈奏出較弱的效果,第六小節的第一個g1音上則演奏出一個重音的效果。這樣做有比較好的處理效果,保證了從第5小節的f2音進行到第7小節的降b1音都有較好的旋律曲線。
(二)以“斷奏標記”為例
斷奏標記的演奏也是運音法中應當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古典時期的斷奏標記常見的是圓點斷奏標記和楔型斷奏標記。雖然現在斷奏標記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但是對演奏技巧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個專家學者也對此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如沃格樂認為圓點處的斷奏標記在演奏時應加快速度,而楔形的斷奏標記則需要保持較長的時間。特克則強調,演奏時楔形標記甚至應該比圓形的短一些”。不過,他指出,斷奏標記應該與樂章的特點等結合起來,根據效果確定演奏時間的長短。K570中只出現了楔形的斷奏標記。“第7小節中出現的楔形斷奏標記,可以從第6小節和第8小節的音樂風格中發現,其感覺是柔美的。因而,此時應該演奏的稍長一些”。而第67小節的斷奏標記,從和聲角度分析,需要演奏的快一些。這樣才可以將音樂更快地向前推進。綜上,斷奏標記在演奏時,要結合上下節的樂章風格和特點來判斷演奏速度的快慢,這樣能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二、關于本樂章的復調性
古典時期鋼琴作品的創作手法以大量復調性主調音樂風格為主,每個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莫扎特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就是以復調性的特點顯現的。這個樂章是古典時期常見的單主題奏鳴曲式,主部和副部采用同一主題動機,切合了單主題奏鳴曲式的特點。但其不是一程不變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對比。例如樂章譜寫的主部,主題一開始運用左右手八度,進行同向演繹表現出主題的風格;副部的譜寫,就像是對主題動機的一個對題,左手仍然采用同樣的主題動機,右手則加入了帶有花腔似的旋律進行(第43小節)。在右手花腔的演奏過程中,則要注意演奏出輕巧、靈動的感覺。同時,在樂章中的第43至第45小節,樂曲的編排非常有節奏感,我們在學習和演奏的時候,要時刻注意右手下行的變化規律,并且要注意方向的轉換。5個重復的C3音中間應當有部分間隙,不應連奏,這樣才能與第44小節的連奏效果和下行音階形成一定的對比。
三、關于再現部的處理
再現部是作曲家在奏鳴曲創作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再現部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音樂界的偉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再現部所呈現的主題跟其他部分是不同的,在再現部中,可以感覺到一種回歸的感覺。從這種回歸中,可以感受到一種新生的力量和創造感。再現部的演奏是一種非常高深的技術,需要結合主題的風格、音量等因素來進行展示。
莫扎特對于再現部的標記仍然采用的是p,在演奏時,我們可以通過演奏技巧的運用顯示出與主題的不同。“在演奏同一主題時,再現部的演奏與第一次出現的主題演奏是不同的,表現為p或mp”。在演奏的過程中,通過感情的把握和節奏的協調,并且結合再現部本身的音階特色,決定樂譜中再現部本身的演繹規則。
四、結語
莫扎特音樂演奏中的博大精深之處正在于作品外表的含蓄與內在的深刻相統一,多樣的觸鍵層次與分寸的準確把握相統一。演奏者必須準確地把握莫扎特音樂作品的風格,深入挖掘作品本身的音樂內涵,才能演奏出莫扎特音樂中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加正確完整地演奏好莫扎特奏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