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敏
【摘要】一個能夠感染人并且能與聽眾在情感和心靈上形成溝通的音樂作品,在作品呈現的過程中一定對音樂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視。在整部音樂的流轉過程中,可以按照不同樂段的思想感情對一個音樂主體的形象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塑造,從而提高音樂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基于編曲技法的音樂形象塑造過程,是通過專業的編曲方式形成不同的音樂表達效果,從而塑造不同的形象。
【關鍵詞】編曲技法;音樂形象;塑造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要給音樂作品注入生命力,使其與聽眾達成一定的情感共鳴,通過塑造具體的音樂形象是一種比較便捷的方法。編曲作為一種專業的音樂技能,通過使用不同的編曲技法,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音樂形象。本文重點對如何通過編曲技法來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進行研究。
一、編曲技法的主要類型
“編曲學”作為與傳統作曲技術理論相關的交緣性新學科,與傳統作曲技術理論之配器既存在一定的區別,也具有緊密的聯系。既往對于這門“新學科”的“新意”似乎沒有做過相關性的闡明和表述。對于初學者而言,在接受或者學習某一個新學科的第一步,不是直接進入其“具象”的內容中去,反應該從比較“抽象”的基本概念開始,正所謂“由表及里”就是這個道理。從編曲技法本身的類型上分析,編曲技法主要包括了和弦、分解和弦、低音、特效音等。其中,和弦和分解和弦的作用主要是促進樂曲中的音樂形象更加充實豐滿,在加入和弦后,音樂作品中的音樂表現力更加完整充沛,所展現出來的音樂形象也就隨之豐富起來[1]。特效音、低音的應用,主要是為了形成樂曲旋律和音樂效果的反差,從而使樂曲所展現出來的音樂形象呈現出更多的層次,豐富樂曲的整體表現力。
二、基于編曲技法的音樂形象的塑造
(一)通過對旋律的編排塑造音樂形象
在一個音樂作品中,都有一個占有主導地位的主旋律。而編曲的工作,即指在不改變主旋律的前提下,通過對旋律節奏、樂段長短等方面的調整,實現樂曲形象的轉換。例如,如果編曲者希望改變原始音樂作品中相對比較優美婉轉的音樂形象,塑造出比較輕快靈動的音樂形象,就可以通過縮短樂段的整體長度,或者改變樂段中核心音樂小節的停頓節拍等方式,使整個樂段旋律的節奏發生變化,完成音樂形象的重塑。
(二)通過節奏的改變塑造音樂形象
在音樂作品的節奏元素中,主要包括了樂段小節的時值、力度的強弱、樂段流轉速度的快慢以及節拍等。編曲者可結合不同的編曲要求,通過對這些元素進行轉變來實現音樂形象的重塑。例如上文所講到的,編曲的具體技法中,有一個比較新穎的編曲方式就是加入特效音。由于特效音本身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且音樂表現力也相對較強,因此,將其加入到音樂作品中必然會對整個樂曲的基調和音樂表現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達到塑造新的音樂形象的目的。在具體的編排過程中,編曲人員只需要結合具體樂曲的需要,把握好特效音加入的音調和強度與樂曲的整體風格有一定的匹配度即可。
(三)通過和弦塑造音樂形象
本文所指的和弦如果轉換到聲樂作品中去,也可被稱為和聲。是一種將多個相關性較強的音階旋律進行結合而最終形成的一種和弦效果。當和弦效果加入到音樂作品中后,可以使單一的音樂形象更加豐富。從本質上來講,通過和弦來完成音樂形象的塑造,其實是對原本的音樂形象的一種更加全面的詮釋和豐富。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中,這種方式的應用頻率相對較高。
和聲進行在音樂里是一個重要環節。一些初學者和一些“和聲癡迷者”都會不經意地犯一個很嚴重的毛病。那就是只注重了和弦本身的表達而忽略或者是根本沒有研究和聲進行的意義。聽他們的作品單門一個和聲很獨特,或是7、9和弦,或是各種轉位等。但是聽整個段落,或者聽整首音樂就會發現這個和弦并不適合放在這里。要從整體作品入手來安排和聲進行的構架,這樣才能使整體的和聲環境統一,好聽。要杜絕那種對和聲小有研究就濫用復雜和弦的現象。
(四)注重曲式結構和段落銜接問題
現在流行的音樂雖然沒有很復雜的曲式,但是合理安排每個段落及各種前奏間奏等等的關系也是相當重要的。合理的曲式結構可以使聽者非常舒適地欣賞你的作品。用簡單的復制會導致段落之間銜接生硬。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多,要看作品本身而定,但宗旨一定是在做一首整體的音樂而不是一些音樂片斷的組合。
三、結語
總之,不同的編曲技法在音樂形象的塑造方面會形成不同的效果。在實際的音樂創作中,作曲者可以借鑒音樂編曲塑造音樂形象的思路。而站在編曲者的角度來說,可以通過掌握更加豐富的編曲技法來促進其塑造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音樂形象。
參考文獻
[1]李可,康悅.影視配樂的編曲手法與錄制技術探析[J].北方音樂,201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