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出實踐是音樂表演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最直接和綜合的平臺,但演出的靈活性、臨時性、短期性等特點往往與相對固定的課堂教學相沖突。本文在分析演出實踐與課堂教學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和措施,以使二者統籌兼顧,形成合力,共同實現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職能。
【關鍵詞】演出與教學;音樂表演專業;統籌兼顧
【中圖分類號】J604.6 【文獻標識碼】A
一、演出實踐活動的特點和作用
(一)演出實踐是對學生實踐、就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根本途徑
美國教育家蘇娜開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演出實踐能使學生深入到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之中,去親身體會演出活動的組織和實現,演出中節目的籌備、演出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獲取獨立從事表演實踐能力的過程,是學生接觸社會、實現崗位技能鍛煉的過程,是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的過程。
(二)演出實踐是藝術院校服務社會,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音樂表演專業承接的文化惠民工程之四季情韻音樂會,已經成為發揮藝術院校服務社會職能,推動文化惠民、文化為民、文化樂民的重要舉措。
(三)演出實踐是音樂表演專業進行文化傳承創新的集中體現
藝術院校首先就是文化的載體,它本身的教學、研究、實踐就是在進行文化的傳承創新,而音樂表演專業更是通過具體的演出實踐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發展民族文化,實現對文化的傳承創新。
二、演出實踐與課堂教學必須融合
音樂表演專業藝術實踐演出與課堂教學雖然都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途徑,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二者確因各自突出的特點而矛盾重重。演出實踐活動往往缺乏計劃性,演出曲目和教學內容不統一,所以,臨時演出項目需要集中大量時間進行全新編排、策劃和演出,直接與參演師生的課堂教學時間沖突。課堂教學與演出實踐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將演出實踐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不僅要消除二者在實施過程中的壁壘,更需注重發揮各自優勢,從而實現應用型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二者融合是保證課堂教學穩定有序的根本途徑。將演出曲目納入教學大綱,學生平時學的內容就是要演出的曲目,這樣縮短了單獨排練的時間,減少了與課堂教學的沖突。二者融合是實現演出實踐培養目標的主要方法。將可預見的演出計劃納入教學計劃,使演出實踐本身就是執行教學計劃的過程,這樣既不會打亂教學,夯實學生基礎,又無形提升了演出實踐的水準,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演出的積極性,可以更好地鍛煉技能,促進創新思維和意識的提高。
三、演出實踐與課堂教學統籌兼顧的措施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
演出實踐活動往往涉及眾多部門,且環節復雜,參與人員較多,因此,學院應成立專門組織機構,配備專門負責人,直接領導演出團體,負責計劃、對內外組織協調演出實踐活動和學生藝術實踐學分的認定。同時為加強演出實踐與課堂教學的統籌管理,應定期將演出實踐的計劃、安排和教務處、學生處及相關部門集體統一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應統一思想,明確職責,共同理順二者關系,并形成長效機制。
(二)組建院團,拔尖培養
實踐演出活動多數以藝術院團的形式參加,如合唱團、交響樂團、民樂團等,而院團的組成又以專業拔尖學生為主體。因此,可以探究“院團建制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這既培養了學生,提高了演出水平,又能從根本上解決演出實踐與課堂教學相沖突的矛盾。通過集中授課可以保證理論課時和對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而拓展實踐課時,特別是有頂崗傾向和創新意識培養的社會演出,又可以突出學生的演出技能和就業能力,使其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脫穎而出。
(三)教演融合,深化內涵
將演出實踐活動的項目融入到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中,即教和演是同步的,教學曲目就是演出曲目之一。一方面,教學內容結合了市場和就業需求,使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曲目教學、劇目教學的新形式,增加了學生對口就業的幾率;另一方面,打破了演出和教學之間的壁壘,教學的過程就是排練的過程,演出的同時也是考試的進行。
演出實踐和課堂教學從本質上看,都是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方式,要從制度上和形式上理順二者的關系。學院相關部門要統一認識,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不僅要消除二者在執行過程中的沖突,更要發揮其在人才培養上的合力,統籌兼顧,提升人才質量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學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賢俊.能力為本就業至上——在藝術實踐教學中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J].藝術教育,2012(05).
作者簡介:劉湛,副教授,碩士,大連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