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斷提升鋼琴課堂的教學水平,建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有效鞏固教學成果以及課程改革的途徑和關鍵因素。促進建立高校鋼琴課堂教學模式的高效性,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對學生鋼琴的演奏技能不斷加強。
【關鍵詞】鋼琴教學;現代教學理念;高校教育;高效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現代鋼琴教學理念
高校中展開的鋼琴教學是一項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音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包含了許多復雜的教學理論知識與理論觀念,如此繁瑣的學習需要教師有效教學,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理念知識。鋼琴作為舶來樂器,雖然在老一輩音樂藝術家的努力之下得到了不錯的成績,但在日積月累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問題逐漸暴露。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一直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長此以往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似的學習效率日漸低下。為避免傳統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影響,需要從根本出發解決問題,在現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改變高校音樂教師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的改變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與傳統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相比,現代化教育模式主張以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常情況下,鋼琴學生作為學習的接受者,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的進行知識掌握,而不是由教師灌輸強加于教學,通過學生自我學習完成對知識的體系架構。除此之外,師生合作也是現代化教學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鋼琴教學活動中,學生與教師應該是合作關系,雙方互相協作完成曲目,學生對于作品的認知與了解是建立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雙方在相互協作中對整個教學活動產生影響。最后還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鋼琴教學活動展開的高效促進需要學生消除以往固有的師生觀念。在我國傳統的文化教學觀念影響之下,我國學生通常會只對自己老師的學術觀念抱以敬畏之心,從而忽視其他相關性較強的專業教師的教學觀念,這種思想的存在非常不可取,對于資源共享的目標難以實現,造成學術閉塞的狀態。
二、現代化教育理念下高校鋼琴教育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重技巧,輕修養,輕能力
在傳統理念的教學之下,高校鋼琴教育中依然有著許多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為被動接受者的,重視技巧教學模式,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音樂審美能力等素質的培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依然存在于部分高校中,與現代教學理念中對于人才培養的定位和需求不切合。從教學內容角度出發,多數鋼琴教師偏愛于將難度加大且不易完成的鋼琴曲目作為教學重心,希望憑此對學生加強鍛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但輕視了對學生關于綜合素質的培養,沒有堅持現代化教學觀念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的綜合修養以此替身學生的鋼琴技能。從客觀角度出發,基于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上,在對培養人才的目標進行確定之后,需要制定科學化的教學規劃,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鋼琴專業能力進行提升,比如對鋼琴作品的審美能力、鋼琴曲的感受能力以及作品的創造力等多方位的提升。高校應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導向為主,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專業水平,為鋼琴學生就業未來的基礎奠定。
(二)基礎水平各不相同
對于高校中的學生而言因為其生源地不同,造成了在鋼琴課堂教學方面,學生的各不相同的基礎水平成為了教學難題,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水平處于無根基狀態,在樂理知識方面的了解非常薄弱,對以后的教學情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大部分高校學生曾透露在鋼琴學習中基礎訓練最為困難,學生普遍對樂譜的認識與理解不同,對音符彈奏不熟練,加之樂譜難度后期更大,演奏情況會更加困難,對學生的練習形成了極大的影響。不同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各不相同,發育完全的字體行為已經定性,在想改變較為困難,如手指關節不靈活,在彈奏時無法完全對手指關節掌控。如此多方面的問題,導致在現代教學理念的輔助下,高校中鋼琴的教學情況也不容樂觀。
(三)對教學目標的定位
與市場發展情況相結合發現,在鋼琴教學完成后,學生的主要發展方向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業余的愛好者作為兼職表演人員工作,另一種是專業鋼琴演奏家。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方面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追求藝術以滿足自身精神需求,借助藝術享受生活,感受生活豐富個人內心世界。更包括許多人開始對自己的孩子開始鋼琴藝術的培養,從小便進行鋼琴教學,鍛煉孩子的鋼琴水平以及對綜合素質的培養。隨著這種情況所產生的影響,為更多的專業鋼琴人才提供了就業機會。但實際生活中多數鋼琴專業人才并沒很好的就業機會,在校時期接受的教學培訓與實際需求并不相符。因此高校在對鋼琴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時,需要與實際市場需求真正的相結合,現階段的高校鋼琴教學在關于人才培養的定位方面,并沒有進行客觀地分析,仍舊是根據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育觀對其進行定位,以求培養出高專業性,技術性的專業人才,然后向各種比賽中輸送。從客觀角度出發,專業的鋼琴表演藝術家與鋼琴學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鋼琴藝術家需要的不僅僅是在校期間學校的高校培養,更需要自身的不斷探索與努力,這種水平的高度是不易成就的,需要學生付出心血耗費大量精力,但在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教學指導中,主要培養目標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為核心,通過高效性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水平的提高。很顯然高校對其定位并不準確,無法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
三、高效促進現代化理念下的鋼琴教學
在高校鋼琴課堂教學中,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不斷加強對鋼琴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完善,是建立高效的鋼琴課堂教學的關鍵條件。鋼琴教師不僅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與鋼琴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與演奏能力,還應該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多樣化教學模式,關注學生自身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獨立自覺性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于鋼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效率的高效性,對于學生自身的鋼琴演奏技能不斷提高,從而不斷加強高效率、高效益的教學發展。這就需要通過實際存在的問題對高校鋼琴教學模式進行更好的改革,以促進在現代教學理念中鋼琴教學的高效性發展前景。
(一)鋼琴教學中的加強對情感與實踐的結合
音樂作為情感表達的藝術途徑,鋼琴作品也同樣如此,在高校鋼琴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側重對“情”方面的教學,通過鋼琴琴面上一個個黑白按鍵進行情感的宣泄與表達。通過情感的寄托可以更好的進行鋼琴教學,學生通過鋼琴演奏與個人情感的附加,會增加表演曲目的動人,在無形中提升自我能力。在現代教學理念中,同樣主張學生個人情感的表達,通過將鋼琴演奏與情感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貫穿于課堂的情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通過氛圍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加強自身對鋼琴的喜愛,體會到鋼琴音樂中的魔力。
(二)鋼琴教學中的音樂文化與實踐教學內容結合
普遍情況下,每首鋼琴曲目的誕生必是其專屬的時代文化背景的影響產物,無論是從古典到現代,還是從浪漫派到印象派,不同時期的鋼琴作品都擁有其獨特的文化素養在內。表演者在彈奏鋼琴作品時不僅需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足夠了解,更需要對作者想要通過作品表達的感情有充分的感受,通過對整首曲子的了解與感受正確把握演奏方式。所以教師在高校鋼琴課堂教學中,不僅需要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訓練更需要幫助學生對曲子的情感和對作品誕生的背景進行了解,使得演奏情感可以更加準確動人。對學生進行音樂相關文化的普及是教學知識的基礎,對于鋼琴演奏的基本功練習與各方面內容的訓練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在教學中需要加強對所涉及的其他方面內容的普及。這要求教師在上課前做到充分的準備工作,避免在課堂中籠統講授,毫無章法自亂陣腳。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選取更為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授。
(三)重視學生心理與鋼琴演奏情感的充分融合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一味要求學生對鋼琴曲譜的記憶,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對學生心里進行注重。音樂作為抽象藝術需要的是學生的想象力,但并非憑空而出的想象力就可以幫助學生完美的演奏,這種情況下無論演奏技巧多么高超,都只是機械式演奏。優秀的演奏需要學生將內心與演奏充分融合,積極調動學生心里情緒,調動個人特點的表現與音樂的理解合理結合。除此之外,學生在課下練習時的彈奏情況與正式舞臺上的表演情況也不盡相同,心理表現同樣是不一樣,教師需要有針對性的為學生制造更多的正式演奏環境,幫助學生鍛煉心理,調整心態,從容應對各種場景,達到演出時情緒穩定的心理狀態,改正緊張的消極狀態,消除心理壓力保障演奏的順利進行,以及在演奏中對鋼琴曲目進行完美詮釋,如此現代化教學理念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學成果高效呈現,不斷提升鋼琴教學效率以及對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結語
高校鋼琴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鋼琴知識并提高鋼琴演奏的有效途徑,建立高效的鋼琴課堂教育,不僅僅是在我國現代化理念教育模式下高校鋼琴教育教學的必然需求,更是對鋼琴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最終發展條件。在結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高校鋼琴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身學習能力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完成對自我認知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建立。高校鋼琴教學應該如何發揮教學模式的高效性,是其在鋼琴教學發展中需要不斷進行摸索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在不斷發展重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完善,以便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以杰出鋼琴人才的培養為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余思捷.基于現代教學理念下高校鋼琴教學高效性探究[J].黃河之聲,2017(23):31.
[2]史小亞.高校鋼琴教學的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應用[J].四川戲劇,2017(11):184-188.
[3]唐國矯.鋼琴教學中現代教學模式的運用分析[J].當代音樂,2017(23):42-44.
作者簡介:吳研(1979—),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黃淮學院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鋼琴演奏及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