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課堂教學評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評判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標準。但是,現代的初中音樂課堂對于教學評價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方法等還延續傳統的方式,全新的評價體系建立起來困難重重。因此,要想推進音樂教學評價改革,需要及時提高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助推的作用,改進教學和人才培養目的,在評價理念、方式、體系上實現多元化的評價,以此促進初中音樂課堂的有效性進步。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評價;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評價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音樂課堂中除了常規教學外,還應該重視教育評價的作用。音樂課堂的教育評價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教育、教學、教學評價上做出積極響應。”建立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一種途徑,另外,按照一定的教學標準、目標、價值進行教學判斷,同時也是教育公平、公正的體現。
教學評價屬于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從評價理念、內容、方法、主體等方面都是系統化的體現,既要符合教學目標,更要遵循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提前。總之,初中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的確立是音樂教育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現狀
(一)傳統的評價定位存在偏差
現代初中音樂課堂都增設了教學評價環節,其目的是增加教學的完整性,并通過教學評價實現課堂教學目的。但是,往往在課堂中學校和教師都把教學評價作為課程的結尾環節,作為完結課程的結尾部分,也就是一節課的好壞及完整度都是通過最后的教學評價來認定的。這點其實是不對的,這對于教學評價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教學評價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是教師審視自己,學生認清自己的手段,教學中通過這種手段進行自查,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形式。這點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其目的都是一樣的,學生、教師通過評價發現自己在特定階段的情況及問題所在。總之,當教學評價這種手段變成教學目的后,整個教學便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了,評價與定位也是違背教育原理的。
(二)樣板式的評價內容有待拓展
今天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逐漸向文化課靠攏,其評價方式也呈現重目的、重考核,輕過程、輕教育的趨勢。評價的內容追求以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為主,強調學生演唱能力與表演能力的表達,從而忽視了學生音樂素質、音樂修養、合作精神等音樂綜合素質的養成。大多的評價內容是通過考試、測驗、筆試、面試等幾方面來完成的,這樣的評價內容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科學性。評價內容是體現到整個教學過程與素質培養上的,這種評價并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體現出來的,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評價內容才可以發現的。不正確的評價內容直接導致教師思想上的錯誤,過于追求急功近利的評價,反而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音樂素質的培養產生相反的效果。因此,錯誤的評價內容要“知其錯,止其錯”,如此評價不如不評價。
(三)目的性過強的評價方法不夠科學
“結果性評價”“定量評價”“絕對性評價”成為目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主流趨勢,這些評價的目的性過強,從而忽視了過程性評價、素質化評價、多元化評價等。這種以固定模式作為評價體系對于現代初中音樂教學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首先學校、教師忽視學生的過程性表現,以結果性作為評判好壞的標準,這本身就帶有極強的歧視性心理,從而嚴重地導致學生的差異化越來越大。教師對個性差異不足的學生關注較少,過度重視具有先天優勢的學生,使得一部分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并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從而打擊了先天不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對于評價方法要追求科學化的方式,從多個方面(客觀、公正)來評價一個學生。
(四)評價主體過于單一
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并不能單一的靠學校、教師,還需要得到廣泛的評價支持,例如,可以融入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社會評價等。現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多采用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這種方式過于單一,難以形成客觀公平的結果。教師、學校的作為單一方面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僅能代表在學校中的表現,這并不能全面決定一個學生的綜合價值。而單一的評價標準也會使評價變得壟斷化、封閉性,無法真正發揮教學評價促進課堂教學改進的功能。簡單的方式便是引入社會評價機構,引入非教學性評價機構入校園,形成第三方評價標準。
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進策略
(一)更新評價理念
評價理念的更新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進步的開始,首先要從教學目標出發,重視教學過程的評價;其次要緊隨素質教育的主流,結合科學化的評價手段,促使教學評價可以真正落實到教學環節中,以追求學生個性化與素質化為現代教學目標,提倡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對于更新評價理念,其實就是要完善傳統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促使評價的客觀性。這種理念的更新不單作用于教師身上,還應該把評價的參與者擴大化,引入學生、家長、社會機構等,把這種評價觀念傳遞到社會上,引起社會的關注,進而促進評價的多元化。評價理念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思想性的認識,這種認識是教育進步的體現,也是現代化教學改革下的真實改革措施。
(二)改進評價方法
改進評價方法是調整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良性發展的重要前提,教學理念的改變與改進評價方法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1.選拔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結合
選拔性評價是基于優劣區分、程度區分和水平區分,為選拔人才提供依據而做的評價,主要用于升學和結業階段;發展性評價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關注評價對改進教學的作用,一般是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進行的評價,通常體現在課堂教學單元評價階段。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功能性區別,一般在實踐課堂中常用發展性評價,而在結業階段選擇選拔性評價,要把兩者結合應用在一起,有時基于教學的不同階段則應選擇相應的評價手段,切勿單一選擇一種方式作為評價標準。
2.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結合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中還應將結構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兩者進行主次結合,課堂教學評價是以過程性來展示結果的,也是有多個環節組成而形成的完整課節,在授課的過程中各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結果也就成為過程的一部分了。結果性評價是從單純的學習結果狀態考查教學效果的,它不應成為完全獨立的評價方式,從課堂教學的過程性分析,教學的結果(效果)考查其實仍處于評價過程中,只是處于評價過程的末端而已。所以,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的方式結合,把結果性評價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
3.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結合
外部評價也稱“他評價”,內部評價屬于“自評價”。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是從評價的主體是否屬于教與學的角度進行的區分。外部評價以家長、社會機構對音樂課堂效果、教師、教學評價;內部評價包含學校自查、自檢,教師自我評價,學生對教師評價及學生自我評價等。因此,要想改建評價方式,便需要把這些內外評價結合在一起,使得內外評價從不同角度審視音樂教學的綜合效果。內外結合的評價可以更加完善的體現出音樂教學的真實水平,如果僅采用單一評價方式是難以完成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要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之間的關系,為現代化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評價體系
完善評價體系是組成初中音樂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評價在體系中多以目的性評價為主,過度追求學生成績差異性,缺少了對學生綜合素質音樂的教育。因此,要想完善評價體系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將準備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二是要改變以往定量評價一家獨大的局面。音樂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教學目標上不只是單純考查學生學習成績(分數),更應注重學生音樂素養與技能的培養、學習習慣和態度的轉變,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完善評價體系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整體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三是規范化是完善評價體系的關鍵因素。音樂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需要通過規范化的管理予以保障,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評價結果的使用等都應以規范化的管理為基礎。
(四)評價主體多元化
多元主體參與評價,最基本的功能是克服單一主體評價的效度與信度低下的弊端。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最根本的目的是采用多角度、多方面進行考核,通過不同主體對學生的看法得到不同的評價內容,多方面的相互印證、相互幫助有利于完善整個教學評體系的確定,并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具有完整性,減少因為單一評價而導致的各類偏差,為現代初中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包括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團體,社會團體評價是指除了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之外所有相關的社會機構、組織、個體對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該類型的評價存在一大弊端便是這些評價屬于靜態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這種靜態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結合更加完善了整體的評價體系,也充實了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領域。
三、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的確立是極為重要的,這對于現代音樂教育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更是音樂教學走向世界化道路的橋梁。因此,本文對現代初中音樂教學評價體系中提出的看法與問題,也正是當前眾多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普遍矛盾,所以,針對這些問題的調整與修改有利于音樂教學的整體發展,為未來的初中音樂教學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莫丹.初中音樂個性化評價方法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10).
[2]葉榮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作者簡介:支媛媛(1991—),女,江蘇淮安,淮安生態文化旅游區開明中學,音樂教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