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的高職音樂課程教學,不管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還是教學內容仍然保持傳統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和需要,甚至已經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尤其在當下,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已經脫節。嚴重影響高職音樂專業學生的培養。本文將以現代的思想教育為指導、以就業為主要方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針對高職專業的音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初步探究音樂課程教學的研究路線。
【關鍵詞】音樂課程;研究性學習;初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音樂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職音樂課程教學的意義
音樂課程教學是高等藝術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程教學研究范圍包括院校音樂教學的課程設計、實踐、考評等環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研究模式。高職院校的音樂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大部分從事音樂教育類工作,因此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教育研究的實質性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課程教學教育能力基礎,為學生家建立良好的基礎教育平臺,為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提供必要幫助。
(二)傳統音樂課程教學方式
為適應中國社會的進步發展,我國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正在發生巨大的應用創新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課堂主體性,從多方面開發學生的綜合能力。目前,教育的模式改革還未完全落實,國內大部分地區的高職類音樂院校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性發展,具有諸多弊端。音樂課程教學內容單一、基礎教學方式為灌輸式,課堂氣氛聲音,學生缺少學習的興趣,再加上音樂理論知識復雜抽象,學生不易理解與接受,不能形成有效的深刻記憶,音樂理論知識與實踐無法貫通融合,降低課堂教學效果,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
填鴨式、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病在于容易使學生養成思維依賴的習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建立,教師在快速講解課程內容要點時,學生的思維容易發生混亂,造成學時會、學后忘的現象,教學成果一無所獲,長時間下去,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嚴重下降,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中的語言習慣會對學生的日后教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學生長久發展。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掌握課堂的整體規劃設計,將教授作為課堂的主要內容,教師的講授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主要以聽為主,單方面接受知識,缺少與教師的音樂雙向交流,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缺少培養與鍛煉的空間,學生不善于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無法培養出屬于個人的獨特教學風格,音樂教學模式的量產引起不了質變,導致學生的專業水平降低。
二、高職音樂課程教學研究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注重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研究的興趣
1.激發學生對音樂研究性學習的好奇心
音樂研究性的學習是在音樂課堂上進行的,和其它的研究性課程不同,比較開放,也比較自由,所以就需要通過一些手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現設置疑問,通過選擇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探究欲望,培養出學生們的問題意識。還可以從學生們的個人興趣愛好、年齡特點,引發出課題,比如,現在和問來、校園民謠的歷史、各種影視主題音樂等。還要從音樂科學的本身來研究問題,比如音樂的體裁、曲式,音樂的隱性標題等,鼓勵學生研究他們自己喜歡的課題。從科學的角度,綜合地研討問題,比如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音樂作品與生活、發展與未來、文學和歷史、民歌與本土音樂、文學和歷史等。
2.充分發揮學生主導作用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積極創新和自我表現的能力,這十分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或者能與他們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都可以作為研究的課題。在學習音樂研究的活動初期,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活動做出明確的闡述,要指引學生選擇正確的課題和研究方向,如何制定研究方案、如何探究和實踐、如何進行學習總結。在研習性學習道路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一起解決在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但是不要控制學生的行為和思想。
(二)合作理念在音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在音樂研究性學習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探究合作學習,用一種共同的、包容的、開放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是新課程很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音樂研習學習中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同學們在研究學習中應該相互提問、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們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音樂教學研習中能進行有效的合作,同時也使學生們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是相互依賴的,使學生能夠明白,只有在小組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每個學生都必須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小組的成員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中,老師應該充當著“督促者”“管理者”“參與者”“顧問”等多種角色,目的是督促整個過程的發展,讓學生的矛盾很快得到解決,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當成工作者,而應該把自己當成合作者,和學生一起完成音樂課程的教學研習。
(三)音樂課程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模式
1.音樂課程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概述
現階段,眾多優秀的中外音樂教學模式值得我們借鑒,以改進現存模式的弊端。研究性學時模式是當代國家要推行的音樂藝術教學模式之一,研究性學習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凡是通過實踐與研究獲得的知識結論與實踐成果的過程都可以被稱作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時模式適應當代教育模式體制改革的新方向,實現了從意識教育到人才培養教育的轉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創新思維思維能力。。
2.音樂課程論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際效果
當代音樂課程教學注重體現學生對掌握知識的展現,不再停留于單純的知識增長層面,注重音樂課程教學對日后學生在教育事業中自我發揮的更高要求。例如音樂課程教學中的鋼琴課程講授。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自主理解音律與和弦技巧,具有一定基礎的課堂教學效果回事半功倍。高職音樂課程教學研究規劃與項目教學實踐以培養優秀音樂教育工作者為目的,通過課程教學不斷完善與鍛造教師的音樂素養與責任需求。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實際效果在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與意識,為學生的技能時間提供空間性平臺,重新定義當代師生觀念與職業技能教學觀念。
3.音樂課程論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造思維與問題探究能力,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知識經驗儲備,切實感受到實踐的意義,改進自身的不足與缺陷,明確現階段的人生定位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團體合作培養個人能力基礎,樹立新時代教師觀與學生觀,明確音樂教師的職業素養需求與現代社會道德師德規范,為未來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音樂類院校的課程教學研究性學習應緊密結合中國社會教育體制的改革時代機遇,對研究性學習與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引用優秀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職業發展基礎能力。
參考文獻
[1]仝軍.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中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5(09):169.
[2]胡樂梅.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教學改革與探究[J].戲劇之家,2016(03):81.
作者簡介:常馨,女,漢族,湖南,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