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喆 倉輝
[摘 要] 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對化工工藝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索。通過采用突出重點的典型案例和優化結構的內容安排、以啟發式為主多種方式并存的教學方式、以能力考核和期末考試并存的考核方式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踐化工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社會和化工工業的發展。
[關 鍵 詞] 化工工藝學;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39-01
化工工藝學是從化工生產的工藝角度出發,通過對典型化工產品或原料的生產過程介紹,闡述化工過程的基本原理,篩選工藝條件,優化生產系統,實現產品在利潤、安全、環境和技術先進性方面的最優化配置,是鏈接化工基礎知識和工程實踐的橋梁和紐帶,對化學工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化學工藝學相對其他化工課程來說,具有應用性強、綜合性強、靈活多樣和內容廣而雜等特點,學生實際應用過程中感到無從下手,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等進行改革。
一、教學內容改革
(一)突出重點,優化結構
首先,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和篩選,著重介紹典型的重要化工產品或工藝過程,深入闡述該工藝反應特點、典型設備的原理和選擇依據、工藝條件的確定條件等知識點,讓學生知道和掌握分析此類典型化工過程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以及解決途徑和規律。而對一般化工產品或過程,通過與典型過程對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在化工工藝學的教學中應重點介紹烴類熱裂解和以天然氣為原料制備合成氣。化工過程則重點介紹加氫脫氫過程和乙烯直接氧化制備環氧乙烷。而對芳烴轉化過程、以煤和渣油為原料制備合成氣、羰基化過程、氯化過程及其丙烯氨氧化法制備丙烯腈,只作一般性總結介紹,通過與上述典型過程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去學習,去分析問題,增強學生自我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意引入熱點的實際案例
教學內容安排時應同時結合教材,注意引入當前熱點化工產品的教學案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聯系實際,加強學生對典型化工產品的工藝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第四章講述芳烴轉化過程,可以結合目前熱點新聞——PX(二甲苯)項目,進行教學安排。以二甲苯的生產工藝為藍本,講述芳烴轉化過程的基本反應原理、主要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分析和篩選工藝條件,優化生產結構。
二、教學方式改革
(一)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應積極應用啟發式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回顧和應用已學化工知識,對比實際要求和現狀,根據化工生產過程的原理和要求,引導學生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由于化工工藝學教學內容廣而雜,難以集中,學生易失去學習動力和熱情,教學效果不佳。而化工工藝學內容豐富,與實際聯系緊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內容,采取靈活多樣教學形式。對重要章節應在課堂上進行深入的介紹和探討;一般性章節可以進行總結式的介紹、對比學習和一般性概況,列出要點和提綱引導學生學習;延深和拓展性章節,闡述要點,指導學生自行閱讀、查找資料、自由探討,提高自我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意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化工工藝學內容廣、應用性強,是聯系理論教育和實踐生產的橋梁,學生難以從幾張教學圖紙和教學案例中理解所有教學內容,理論教學代替不了實踐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要適時引入實踐教學,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
課程考試成績是學生最關注的問題。如何利用考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檢驗學習效果,是每個教師都必須面臨的問題。本課程,我們從能力考核和期末考試兩方面進行考核,能力考核主要是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討論、課后小論文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期末考試,通過卷面考試形式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關鍵過程和實踐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檢驗學習和教學效果。
四、結論
通過重組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典型教學案例,節約了時間和資源,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采用引導式為主多種方式并存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改進考核方式,檢驗學生的能力訓練效果,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宋慧婷,魯德平,王治國.化工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5-37.
[2]李巖梅.化工工藝學教學實踐與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