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本文就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音樂選修課的作用方面內容進行分析和探究,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一系列有效的人文素質培養對策,希望能夠有助于高校人文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人文素質;音樂選修課;作用分析;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音樂選修課的作用
(一)音樂選修課具有益智創新的作用
雨果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另一把是音符。”由這句話可知,音樂在開發人的智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樂學習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促進人們益智創新。因此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應當重視音樂選修課的作用,通過音樂選修課的開展來促進人文素質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力度,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成為了重要的教學目標,而音樂課程具有綜合性的性質,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因此做好音樂選修課的開設,并通過音樂選修課來促進人文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尤為重要。音樂是藝術和思想綜合的學科,能夠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性,并為學生帶來靈感,提升創新能力,因此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方法。
(二)音樂選修課具有德育教育作用
音樂教學的主要功能在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促進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音樂選修課也是對文化課的重要補充,能夠及時彌補文化課中的不足,在當代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高校教學中開設音樂選修課,充分融入人文教育的內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與道德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音樂選修課在高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當代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高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優勢。與此同時,音樂是一種情感的綜合體,以其歡快的節奏和旋律,來感化學生的內心,帶給學生心靈體驗,學生能學習更多人文知識,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接受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水平。
(三)音樂選修課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音樂是人類心靈的“體操”,其美妙的旋律能夠振奮人心,使人煥發活力,促進心理健康。大學生正是處于性格、心理、思想等趨于定型的年齡段,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來自社會工作、家庭、學習等各個方面的壓力而身心疲憊,身心不健康,這勢必會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損害,甚至會導致一些大學生產生心理疾病。而通過音樂選修課的開展,用音樂來調試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放松心情,釋放壓力,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調整,能夠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高校音樂選修課的開展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這也是人文素質培養中的重要部分。
二、音樂選修課提升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對策
(一)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全面欣賞,產生身心共鳴,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教育對人的道德情操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優美動聽的音樂對學生進行思維感化,提升感染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這種感染并不是強制性地灌輸,而是“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音樂的熏陶,體會音樂歌曲中的人文內涵,提升自身的人文知識和學習水平。
(二)通過音律的分析合理進行內容聯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音樂帶給學生的感受沒有舞蹈、繪畫等那么直接,因為我們日常對音樂的學習多是來自于聽覺,要想將這種聽覺形式變成“可視”形象,需要對其進行全面地分析和欣賞,通過創造性的聯想進行音樂內涵的轉化,從而更好地進行理解和滲透。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對音樂“情節”進行聯想,提升音樂的渲染力,通過各種思想行動并用來描繪音樂的意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對人文知識的深入理解。
比如海頓的《玩具交響曲》通過樂器的運用來對各種鳥的叫聲進行模仿,學生在聽這個曲調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其中的音律波動,通過深入地分析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意境,喚起學生的聽覺印象,激發學生內心潛在的創造靈感,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這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結束語
音樂選修課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心理、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音樂教師應當做好音樂選修課內容的拓展,使得音樂課程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人文素質教育作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參考文獻
[1]孫寅杰.音樂選修課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0):164.
[2]王凡.對音樂教育的發展及功能的研究[J].時代報告,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