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課堂,音樂課堂的和諧狀態是音樂教學中追求的一種完美的狀態,音樂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人們之間能夠和諧的相處。音樂教學當中的和諧狀態,是實現教學中的平衡和協調的相互統一的過程。
【關鍵詞】平衡;協調;和諧音樂教學;實現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和諧音樂課堂教學的內涵和特征
在我國的音樂教育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最基本的構成部分,是現實學校教育的最基本的方式。學生知識的形成和素養的提升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的,和諧的教育是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實現的。和諧的課堂教學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和有效地途徑。和諧教育的思想在音樂的教學活動中能優化教師與課程結構等各個要素,使課堂中的每個要素相互協調,相互平衡,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和創新精神以及操作實踐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心理得到全面健康、和諧充分的發展。
音樂的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簡單的教學,而是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一個審美的高度,是要跟老師之間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與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不僅僅表現為在課堂的教學中的一個簡單的問答的過程,而是通過智慧與知識的分享,進行思想與價值觀和審美理想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師生之間對音樂的共鳴,促進教學相長。
二、在音樂教學中實現協調和平衡,促進和諧音樂教學的實現
(一)科學的處理好多維教學目標之間的協調與平衡關系
要促進音樂課堂教學的和諧,首先應該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之間的協調。在音樂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在一定的知識基礎的前提下形成的,積極的情感是音樂學習的感情基礎,好的態度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在此過程中形成基本的技能。在教學中,首先應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堂目標的首位,這也是音樂的課堂性質所決定的;其次,音樂的學習需要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屬于美育的范疇,它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應該是對學生進行感情的熏陶,感染凈化等。尤其在綜合類高校中,音樂教育是對學生的情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知識進行知識的簡單傳授,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自身來感受音樂的美麗,因此音樂的學習過程比學習的結果更加重要。
(二)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音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紐帶。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中,倡導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協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得教師與學生在音樂的教學中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分享情感,在音樂的世界里彼此心靈碰撞,這樣才能達成強烈的音樂共鳴。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者之間關系的協調關系到課堂的教學質量,關系到學生與教師的情感。
(三)科學地處理好課堂教學實施與評價之間的和諧關系
和諧的課堂教學系統具有強烈的自控和自我調整的能力,這有賴于教學評價能夠提供有效的反饋信息,便于及時發現并化解課堂教學中的矛盾,調整教學實施的進程,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缺少評價的教學不是和諧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是現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如何進行教學評價是構建和諧音樂教學的關鍵。音樂教學綜合反映教師的素質,教師所上的每一堂課,都凝聚了對教材、教法的設想與創造,教師的這些設想與創造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者必須給予中肯的評價。此外,音樂課堂教學評價也應注重與評價對象的調查交流,注重評價方法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但教學的有些因素是無法量化的,如教師的思想,學生的感情,他們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對教與學的創造性等,需要進行定性分析和評價。
三、總結
音樂的教育是審美的教育,追求音樂教學的和諧必須協調和平衡教學中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它們達到統一和諧的狀態,才能為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教師教育的專業化水平,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越.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黃河之聲,2013.
作者簡介:孫夢潔(1988—),女,漢族,河南商丘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
項目: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