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音潔
【摘要】如何讓音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實現音樂教學的最優化,一直是每一位音樂教師思考的問題。筆者經過實踐認為,音樂教學首先要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各種感官參與音樂學習,才能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
【關鍵詞】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最優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筆者以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中部分內容的教學,來談一談如何讓學生能夠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以實現音樂學習方式的最優化。
一、營造氛圍,激活感官反應
要想讓學生的音樂學習可以更好地進行,那么就要讓學生有一種還未學習先動情的感受,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一種向往之情,以激活學生的音樂反應,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聽引發學生的共鳴,也可以通過一些故事或者活動把學生帶入音樂情境中。比如,在教學《溜冰圓舞曲》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一個視頻,那就是運動員在滑冰時是如何在冰面上溜過的,并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說一說這些運動員是如何在冰面上溜出一道道漂亮的線條的,交流這些線條是由哪些動作組合起來的,最后讓學生模仿一下這些溜冰的動作。這樣,學生在還沒有進行學習之前就對這些動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音樂反應,紛紛模仿視頻中運動員的動作,興趣一下子提高了許多。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把這些情感帶到音樂學習過程中。
二、借助肢體,促進情感參與
小學生的直觀思維比較強,他們對一些直觀的、形象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只讓學生動口,還要讓學生的肢體充分動起來。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歌星在舞臺唱歌時,有時候唱到高潮時,就會有許多有力的動作來配合自己的歌唱,這其實是他們想通過動作來把自己對音樂內容的感受與情感宣泄出來,以引起聽者的共鳴。音樂教學也一樣,要讓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用動作來輔助自己的學習,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音樂學習更投入,讓學生的音樂情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音樂表現之中。但是在現實的教學中,經常看到的是教師坐在鋼琴前彈一句唱一句,學生就跟著學一句,整節課就是這樣過來的。最后,學生雖然也能夠把歌曲學會,但是唱的時候沒有情感,這樣的音樂教學與新課標精神的距離相差太遠了。因為沒有情感的音樂是死音樂,違背了音樂可以蕩滌人類靈魂的原理。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的肢體語言得到更好的發揮,以促進他們的音樂情感得到有效的參與。特別是低年級音樂教學,教材中大部分教學內容都會讓學生配上動作來進行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更好地感受音樂、享受音樂。比如在教學《打掌掌》一課時,我讓學生邊唱歌邊打花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相同的節拍里打出不同節奏的掌聲來。這不但激活了學生的音樂思維,而且讓學生對于音樂節奏有了一個更好的感悟。學生在打花掌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音樂旋律,自己創編出屬于自己的打花掌方式,只要自己的打花掌與音樂的節奏是相同的就可以了。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這些都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再比如學習《拍皮球》這一課時,讓學生邊拍皮球邊唱歌。學生一開始會出現許多洋相,有的皮球拍不好,有的歌曲唱不好,還有的歌曲與拍球的節奏不協調,而這些都會引起其他同學的哈哈大笑,但是在這些笑聲中,學生們也就會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努力讓二者能夠得到更好的協調,讓二者相得益彰。這樣,不僅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了發展,他們的運動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三、積累經驗,調動音樂儲備
無論什么樣的學習,往往都是建立在學生的前經驗基礎上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要具備與新知識有關的前經驗。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它也需要以學生的音樂前經驗為基礎的。但是許多教師在音樂教學時,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總認為每一首歌曲都是以個體存在的,它們之間是沒有必然的聯系的。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音樂教學也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教材前面的內容就是后面學習的基礎。音樂教學就要激發學生的音樂前經驗,讓學生的音樂前經驗為更好學習新的音樂知識保駕護航。這樣,學生所習得的音樂才能更好地融為一體。而學生在學習新音樂過程中,有了音樂前經驗作為基礎,也可以更好地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進來,讓他們的音樂儲備得到更好的激活。也可以這樣說,有了不同的音樂經驗,他們所獲取音樂知識與技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音樂素養發展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他們所探索出來的音樂層次也是不一樣的。學生如果學會在音樂經驗的基礎上來學習音樂,那么他們的音樂素養的發展也將是最優化的。
總之,音樂教學要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調動起來,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來豐富他們對音樂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豐富他們的音樂體驗。這樣,不僅讓音樂教學可以更高效地進行,還讓音樂教學得到了更好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