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高中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音樂知識面,而且可以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高中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文化素養,音樂鑒賞教學中,為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喚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教師通過滲透鑒賞方法、優化鑒賞活動、拓寬鑒賞域度等途徑,最大限度調動起學生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不斷提升學生體驗、感知音樂美的能力,全面深化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主體參與意識;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滲透鑒賞方法,喚起學生參與欲望
高中音樂鑒賞,教師考慮學生學習力,傾向提升學生主體自覺意識,使學生主動融入音樂鑒賞學習。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普遍欠缺鑒賞方法,教師先滲透鑒賞方法,告訴學生音樂鑒賞的三個階段:初步感知音樂、理解音樂表現力、評價音樂作品,比如對于相似的音樂作品,可以采用對比方法,通過對比更好凸顯音樂要素差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厘清鑒賞程序,學生在鑒賞時,參與鑒賞欲望強烈。
湘教版高中音樂鑒賞《優美與壯美》,音樂美的范疇很廣,有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等等,本節教材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學會區分音樂的優美和壯美,并能感知音樂要素的不同,準確辨析音樂不同類型的美。課堂教學中,教師把預設好的課堂環節呈現給學生,細分成三步:初聽精選音樂作品,初步感知音樂旋律;再聽歌曲,分析優美或者壯美音樂作品在旋律、節奏、速度與力度的特點;第三步多個音樂作品的對比播放聆聽,讓學生進一步辨析音樂的優美和壯美。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程序,教學推進時,每一個環節,學生都主動參與,并利用語言描述音樂的優美和壯美,能夠明確音樂的美是由不同的音樂元素形成的,比如優美具有平穩有序的節奏、適中的速度與力度。課堂鑒賞深化時,教師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我的祖國》,讓學生聆聽,明白有時候一首歌曲優美與壯美是并存的,豐富學生的音樂常識。
二、優化鑒賞活動,歷練學生參與能力
為達到較好的音樂鑒賞目的,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體驗音樂魅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各種新穎有效方法,優化鑒賞活動,通過故事引入、游戲介入、小組討論、自由選唱、創編性演繹等等活動,讓學生深入體驗音樂內涵。一系列鑒賞活動,激起學生鑒賞興趣,學生在音樂鑒賞中,參與能力得到歷練。
鑒賞《音樂的戲劇——歌劇》。歌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以歌唱為主,是劇情、音樂和戲劇等藝術元素的集合。課堂教學中,師生先欣賞和學唱歌劇《洪湖赤衛隊》和《卡門》相關內容,等到學生熟練后,組織學生自由選唱這兩個歌曲中片段,同時讓學生說說所唱選段中的音樂形象以及情緒等,進一步感知音樂在歌劇中的作用。自由選唱結束后,教師讓學生表演《斗牛士之歌》,把學生分成6組,讓小組學生根據歌詞分析斗牛士的性格特點,接著創編合適的動作,創編結束后一組組上臺表演,創編時不僅可以加入動作,還可以使用打擊樂器伴奏,課堂表演氣氛濃烈。
教師引領學生通過自由選唱和即興創編等鑒賞活動,使學生對歌劇產生極大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幫助學生更好領悟歌劇的神韻。
三、拓寬鑒賞域度,塑造學生參與品質
音樂鑒賞最主要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走進音樂的世界,增進對音樂的熱愛,養成良好欣賞音樂習慣。因此,課內的音樂鑒賞時間很有限,教師應該拓寬音樂鑒賞域度,設計課外音樂鑒賞活動,學生音樂鑒賞不要求太專業,可以讓學生展開音樂墻報、音樂鑒賞手抄報或者專題音樂班會等活動,鼓勵學生交流鑒賞體驗,強化學生音樂鑒賞意識,塑造學生參與品質。
鑒賞《華夏音樂之光》時,這節教材精選我國古代優秀音樂作品,不僅能夠拓寬學生視野,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對古代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課堂教學,由于時間和空間限制,只能簡單講解我國古老的音樂文化,沒有機會深化。為讓學生主動探索華夏音樂文化,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華夏音樂專題班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中國古代的樂器、古曲以及與音樂有關的成語故事等,從小的角度切入,發表自己對古代音樂的聽賞感受,辨析出基本的古代樂器的音色,感悟中國古代音樂作品的內涵。
學生是音樂鑒賞的主體,教師針對高中學生和音樂鑒賞教學的特點,在具體操作環節,展開創新設計,特別是通過滲透鑒賞方法、優化鑒賞活動和拓寬鑒賞域度等方法,激活學生感受與理解音樂的興致。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增強,主動融入音樂鑒賞活動,學生在體驗音樂美、享受音樂美的過程中,自身音樂鑒賞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能力。
參考文獻
[1]尹小進.高中音樂鑒賞主體意識的構建途徑[J].學苑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