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陽
【摘要】藝術是屬人的,屬人的精神的。黑格爾說“藝術的使命在于使意識能和現實相協調”,心靈有的時候總是不堪現實的重負,我們需要發泄,但不僅僅是訴諸于暴力那么簡單,人趨向以一種“體面”的方式反映心靈。當找到了某種道路后,習慣著,熟練的技藝使形式更有精神性。抽象與具體的融合讓人能夠在物質的世界里不會迷失方向。無論是形式的直接參與者,還是借鑒者,藝術的價值回歸于人而顯現。藝術具備對人的心靈感動凈化的作用,而藝術教育對于個人,對于社會都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藝術價值;藝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藝術對教育的意義
隨著人類的進步,人類文明不斷的發展,藝術也在不斷變化著。時代有著它獨特的底蘊,直接或是間接地促進了藝術形式不斷的發展。而藝術真真正正反映的是它其中的“整體性”和“和諧”。根據時代發展的趨勢我們可以知道,藝術具有對人心靈的感動和凈化作用,而藝術對于學生的教育,以至于對于整個社會都會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所以喚醒學生的藝術是極其有必要的。
二、喚醒學生的藝術
有專家說過:越是單純、越是自然的東西才是具有發展的空間和可能性的。而學生的藝術就是通過他們真是的情感與自然創作之間的碰撞所產生的火花。所以喚醒學生的藝術首先就應該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如何喚醒就是老師所應該思考的問題[1]。
(一)喚醒藝術首先學會欣賞藝術
想要喚醒學生的藝術,首先就應該讓學生了解藝術,學會欣賞藝術,藝術的欣賞不是單一的,每個人由于其自身的各種因素,對藝術的欣賞也是不同的,而老師在這方面就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這里的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并不是指老師把自己的欣賞灌輸給學生,而是教會學生客觀的欣賞藝術,不能帶有偏見,藝術是高級的文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千萬個學生,千萬個欣賞特點,但不能對藝術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對藝術產生偏見,這樣藝術就缺失了其本身的意義。
(二)注重觀察依靠想象
藝術就存在現實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所以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觀察,從周圍的事物中發現藝術,學生階段是人生之中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老師應該抓住學生們這一特點,啟迪學生們的這種想象力,充分利用從而達到喚醒學生藝術的目的。教會他們如何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與想象力相配合。
(三)想象力與表達相結合
藝術的凸顯就是通過表達,藝術的進步也是依靠表達,老師應該教學生們學會表達,敢于表達,善于表達,藝術如果沒有以某種形式表達出來的話,那么藝術也只是理論知識,而失去了藝術的真正意義,那也就不能稱為藝術了,通過學生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代入藝術作品中,而在藝術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努力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跟著老師的描述,把自己代入藝術的世界,只有真正的身臨其境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藝術。教會學生根據自己所得到的體會來表達,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表達的過程也就是藝術提高的過程。而在這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將想象力與表達二者緊密的連在一起。
(四)豐富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中依靠先進的硬件設施,我國對教育大力支持使得教育設施不斷完善更新,擁有先進的硬件設施就應該充分的利用,而多媒體等設施可以更直觀、更廣闊地讓同學們了解藝術,開拓學生們的視野,藝術大多時候都是依靠學生們自己的內在調節,而硬件設施的配套使用無疑是在外在上豐富同學們對藝術認知的最有效途徑。
三、喚醒學生藝術過程中的重點
藝術本身就是源于生活,所以藝術的學習過程中要緊密聯系生活,而現在的藝術教學大多脫離了實踐,這就使得藝術缺乏了真實感,老師可以采用實踐教學的方式,這樣能有效提高藝術的質量。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將自己的感受植根于自然與現實之中,這樣藝術也更加真實,更加有意義。藝術本身的高價值也會有所體現,藝術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再進行抽象的教學,會使得學生產生迷茫的感覺,使藝術在他們心里不著邊際,而注重形象的教育會明確藝術在學生們心中的形象,幫助他們貼近藝術,從而達到豐富同學們感性的認識。
四、總結
總體而言,藝術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破壞其本身的特色,老師要通過全方面的教學,針對性的教學來喚醒學生們的藝術,藝術不同于傳統學科,藝術更多追求自然的美,我們應該順應藝術,真正做到藝術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張赫.淺談小學美術欣賞課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的方法[A].唐山市樂亭縣西高小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