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葫蘆絲文化是近些年來興起的文化形式,其與葫蘆絲音樂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是目前研究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從葫蘆絲文化的特點層面出發,了解其文化性質與特征,如何處理兩者的關系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文章將對上述問題予以簡單的分析討論,然后提出具有價值性的建議,推動這種文化形式得以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葫蘆絲文化;葫蘆絲音樂;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葫蘆絲文化特征分析
葫蘆絲文化在多年的傳承過程中顯現出自身獨特的魅力,具體特征如下:首先,以葫蘆絲音樂為標志,對于葫蘆絲文化而言,葫蘆絲音樂可謂是具有標志性的代表,當人們提到葫蘆絲文化,最先出現在腦海的是葫蘆絲音樂,盡管兩者存在文化與藝術等方面的差異,也具有定義、性質與內涵層面的差別,然而在葫蘆絲領域,葫蘆絲文化基本上與葫蘆絲音樂是一體的;其次,最早的葫蘆絲文化主要特征是以族群文化為主,同時兼具地域文化,但是從近些年來其發展狀況而言,葫蘆絲音樂之中不斷加入更多新的元素,比如江南文化、雪域文化等,這使得其原有的特征不斷淡化,其屬性特征卻日益強化;最后,從目前情況分析,葫蘆絲音樂本身存在缺陷,這其中表現最為顯著的當屬音域較窄,由此這也是并不完整的藝術,相對應的葫蘆絲文化也具有發展的局限,還是以邊緣、草根文化為主,這是目前必須要正視與解決的問題。
二、葫蘆絲文化與葫蘆絲音樂的關聯性
從某種程度來說,葫蘆絲文化與葫蘆絲音樂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彼此之間聯系比較密切。針對葫蘆絲文化而言,主要是指與葫蘆絲相關的藝術形式,比如戲劇、電影、藝術、教育等;葫蘆絲音樂,則具體是指借助葫蘆絲演奏的樂音,一般來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音樂作品演奏、音樂作品創作,由此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關聯非常明確,藝術包含音樂,文化高于藝術,而藝術高于音樂。
雖然葫蘆絲文化與葫蘆絲音樂彼此存在極大的關聯性,但是兩者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從音樂角度分析,葫蘆絲音樂僅僅包含作品演奏與創作,倘若從文化角度來說,除去創作與演奏之外,還包含其他方面的內容,如教育、傳播等。
三、優化葫蘆絲文化發展的具體策略
要想推動葫蘆絲文化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則需要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從根本上創新觀點,不能將其與葫蘆絲音樂混為一體。推動文化的發展,不能僅僅是純藝術發展道路,而需要從不同角度著手展開分析,通過組織、籌劃不同的活動,從文化的高度,或是視野思考葫蘆絲文化的發展,并且兼顧到其不同的組成元素,從而推進其全面發展。
所謂統籌兼顧,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層面展開:從宏觀發展角度分析,必須要理論聯系實踐,兩者的融合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傳播過程中,不能僅以公益普及為主,還需要增加商業運作,兩者可以說是并重。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說,不僅要提升藝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大眾娛樂化并進。從人才培養角度而言,對于教師而言,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演奏能力,還須兼具良好的音樂文化素質,這樣才能展開更專業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掌握演奏的技法及理解作品的內涵,提升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
從未來發展角度來說,葫蘆絲文化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則必須對樂器進行適當的改良。傳統葫蘆絲存在音域較窄、表現力不夠豐富、拆裝和維修比較困難、易受溫度濕度影響導致音準不夠穩定等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些缺陷就成為了民族管樂界以及廣大樂器愛好者關注的焦點。
近些年來,云南省民族管樂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各地的音樂工作者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改良嘗試并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出現了可拆可調葫蘆絲、多主管葫蘆絲、加鍵葫蘆絲、超七孔葫蘆絲等,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葫蘆絲的藝術表現力。
在這些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改良與借鑒,必須要明確改良思路,嚴格遵循相應的原則,既不失葫蘆絲原有的音色,又能提升葫蘆絲藝術表現力,并且在此基礎上可引入新材料與新技術,在需要的前提之下,可以適當改變發聲原理,還有其內部結構,保證音域得到充分的擴展。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共同探討、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葫蘆絲文化與葫蘆絲音樂不僅有著關聯性,同樣存在差異性,文章從其特征角度層面對此進行闡述,然后基于葫蘆絲發展的現狀,從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改進對策,優化其發展思路。
參考文獻
[1]葉宏,董若飛.淺析葫蘆絲社會功能的變遷——以德宏州梁河縣為例[J].學理論,2014.
作者簡介:高華勝(1974—),漢族,湖南,專任教師,高校音樂講師,學士,研究方向:民族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