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
【摘要】清朝末年,人們開始對外國音樂產生興趣,從1920年開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先后來中國演出,自此小提琴正式傳入中國,上海、北京、廣州等地最先創立了相關的音樂專科,很多大人小孩開始學習小提琴,到現在為止,小提琴在中國已經有了上百年歷史,小提琴教育行業一路走來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但總體水平卻是不斷上升的,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了解并學習這門樂器。
【關鍵詞】小提琴;教學對象;心理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學習小提琴的人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藝術機構都開設小提琴的學習部門,隨著學習人數的增加,教育部門漸漸發現,成人與小孩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都不盡相同,所以相關教育部門針對成人和小孩的差別制定了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
一、少兒小提琴學習者的心理特點
學習小提琴的人越來越多,但眾多少兒學習者學習小提琴的目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小提琴教育部門根據小提琴學習者的心理特點把少兒小提琴學習者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專業的學習者
學習小提琴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藝術天分,從而對小提琴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渴望成為專業的人員,在國外選擇走上這條路的人并不少見,但對于中國來說卻不一樣,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中國家長都堅定地認為學習小提琴是“不務正業”,只有上學才是孩子應該做的,但也有少部分家長愿意尊重孩子的意見,他們全力支持孩子學習小提琴的同時也不落下孩子的文化學習,他們要求孩子比別人更加努力刻苦,其中有的小孩在學習過程中堅持不下去了,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想,最終泯然眾人,但是能堅持到最后的學習者,基本都會成為專業的小提琴手甚至小提琴演奏家,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專業人士之一。
(二)業余愛好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素質越來越高,很多人開始追求物質、金錢以外的業余生活,希望通過學習一門樂器來提高自身修養,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更多人選擇學習小提琴的原因是因為它集身體、頭腦和藝術品味于一身,在豐富自己業余生活的同時還能開發自己的潛在能力,所以很多上班族在百忙之中會抽出時間去學習小提琴,很多孩子的父母也是處于這個心態,也許小提琴不會伴隨他們的一生,但小提琴肯定能給他們的一生帶來許多不同。通過學習小提琴來提高自身修養,這類家長在孩子小提琴的學習過程當中對孩子不會太嚴格,主要是以學習為主,小孩子大多沒有什么耐心,最怕的是孩子學到一半就放棄了,所以家長在孩子學習之余一定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學有所成。
(三)盲目從眾者
在當今這個物質生活比較豐富的社會,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于是都在課外給孩子報名參加了各種培訓班,讓孩子在學習之余能有一技之長,而小提琴這種體積較小、價格相對便宜的樂器自然得到了許多家長的青睞,受身邊環境的影響,給孩子選擇了這個他們并不喜歡的樂器,完全是出于他們自己的心理,這類學習者的心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強制要求孩子學習,孩子被迫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樂器,沒有積極性,甚至有抵觸心理,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容易產生挫敗感,最終學無所成。二是被身邊的環境影響,對孩子期待過高,忽略了小提琴學習的難度,覺得孩子很輕松就能學有所成,然而孩子在短期內的學習成果并不能讓家長滿意,而家長也不愿意在這上面投入更多的資金,最終只能選擇放棄。三是攀比心理作祟,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會樂器,自己家的也必須會一個,完全不考慮其他因素,這也注定難有所成。
二、成人小提琴學習者的心理特點
成人小提琴學習者是指年齡超過18周歲的學習者,成人小提琴學習者學習小提琴大多是以培養學習興趣,提高自身修養為主,他們大多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有的人是真正喜歡小提琴,百忙之中抽空來學習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是因為學了之后對自己的生活、感情有所幫助,有的甚至是因為“某個人”在這里他才來的,總之,成人的世界總是復雜的。此類學習者參加的通常是一些業余的培訓中心,成人學習小提琴有成人的優勢,例如社會經驗豐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溝通能力強等。但是成人和少兒比劣勢也很明顯,例如事情多,不能專心學習,年紀大一點的記憶、協調能力退化,學習時間不固定等,所以針對成人小提琴學者,相關培訓部門都會根據實際情況,給每個學習的人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案,盡量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1]。
三、結束語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成人還是少兒,只要對小提琴感興趣,都可以去學習,無論是想從事這個專業變成音樂家也好,或是單純的業余愛好提高自身修養也好,小提琴都值得去學習,小提琴或許不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但小提琴一定能豐富一個人的人生,本文就小提琴的不同教學對象及其心理特點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能給廣大的小提琴愛好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參考文獻
[1]蘇伯英.談小提琴教學中的有效性[J].藝術評鑒,2016, 26(21):142-143,146.